加尼特·約瑟夫·沃爾斯利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陸軍元帥,他是國王直屬邊民團(第25步兵團)退役少校小業主嘉內德·約瑟夫·沃爾斯利的長子,英國人一直把他尊奉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之一,倫敦街頭至今仍有他的塑像。
加尼特·約瑟夫·沃爾斯利(Garnet Joseh Wolseley,1833—1913年)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陸軍元帥。
開羅的沃爾斯利子爵。他是19世紀
大英帝國開疆拓土殖民時代的悍將,被英國大兵們尊譽為“我們心中最棒的將軍”,但是對那些被英國佬欺負的殖民地國家人民來說,他就是一個血腥的混蛋劊子手。
加尼特·約瑟夫·沃爾斯利
他是國王直屬邊民團(第25步兵團)退役少校小業主嘉內德·約瑟夫·沃爾斯利的長子。1833年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布爾登不離奇的黃金橋。其父在其7七歲時病逝,他從小在都伯林寄宿學校受教育,崇尚其父的職業。在1852年3月他獲得任命為第12步兵團
少尉銜,旋即被調到駐印度的第80步兵團。在這個團里他幾乎無所事事,他跑到東部參加了
第二次英緬戰爭,在戰鬥中被石彈擊中受傷,被作為傷員送回英國本土。重返
愛爾蘭后他被晉陞為中尉,調至第九十輕步兵團。1854年隨部隊參加
克里米亞戰爭,不久被任命為助理工程師,晉陞為上尉,1855年8月在戰鬥中嚴重受傷,一目失明。同年秋任輕步兵師參謀。1856年回國。1857年4月隨部隊參加
第二次鴉片戰爭,在
新加坡附近船隻失事。10月被派往印度鎮壓印度民族起義。在11月16日的第二次
援救勒克瑙和1858年3月16日最終佔領這座城市的行動中名聲大噪,因在戰爭中遍體鱗傷和功勛卓著,25歲即晉陞為英軍中最年輕的
陸軍中校。在霍蘭·格蘭特爵士的參謀部任軍需局長和助理幫辦。1861年任駐加拿大的軍需局長助理。1865年晉陞上校。1870年5月至10月率
遠征軍前去鎮壓曾在馬尼托巴宣布成立共和國的路易斯·里爾混血種起義分子,8月24日不流血再一次佔領了加里費要塞,並以此鎮壓了起義。雖然是作為一名年輕的英雄返回國內,但因其在1869年出版的一本名為《軍人手冊》的書批評了陸軍管理,所以儘管功勛卓著,也未能得到妥善安排。愛德華·卡德威爾將其從被人遺忘的境地中解救出來,1871年5月被任命為陸軍部副官署副署長,以協助卡德威爾進行執行陸軍改革計劃。1873年8月赴
西非鎮壓
阿散蒂聯邦,他被賦予政治和軍事雙重權利,他只帶了35個軍官(這36人其後被稱為阿散蒂或沃爾斯利集團,這和班超36人平西域幾乎是一樣的)抵達西非,很快組建了一支當地居民組成的武裝,並在布勒赫修建了前進基地。其戰爭準備細緻而周密,因此,在隨後的戰役中損失很小。12月下旬,他率一支2500人的民兵向內陸挺進,第二年一月末
開羅的沃爾斯利子爵
在阿莫福爾擊敗
阿散蒂人,2月4日焚毀了阿散蒂人的首都庫西馬,3月在福梅納簽署和約,阿散蒂人放棄眾多土地,賠償英國黃金5萬盎司。沃爾斯利獲得優厚賞金並被媒體捧為名將。說他指揮高效,迅速,堪稱經典。1875年被派往
南非南部的
納塔爾省任總督和最高指揮官。整頓了當地的混亂局面。1878年為防止俄國南下被調至地中海戰區,任駐
塞普勒斯的英國第一位高級專員,1879年1月祖魯戰爭的
伊散德爾瓦納戰役英軍突遭災禍后,再次被派往南非指揮對祖魯人作戰,在平定
祖魯蘭以後,又向
德蘭士瓦省推進,鎮壓哪裡的布爾人反抗。1880年5月返回英國,歷任軍需署署長,副官長。艾哈邁德·阿拉比帕夏起義期間(1882年2月-9月),他被任命為赴
埃及的遠征軍,贏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軍事業績,
泰爾·阿爾·克比爾戰役的決定性勝利,攻陷開羅,使英國控制了埃及和
蘇伊士運河,而這種控制使英國的影響遍布整個
中東。因此,他被授予准將軍銜,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政府授予他男爵位作為獎勵。1884年又去
蘇丹援救被困在
喀土穆的
查理·喬治·戈登,但其軍隊在喀土穆失陷兩天後才到達。返回英國後任
子爵,1890—1900年擔任駐愛爾蘭英軍司令,1894年晉陞陸軍元帥,1895年又升為英軍總司令,他為1898年的
第二次布爾戰爭展開了軍事準備,並進行了軍事改革。1900年沃爾斯利因阿爾茨海默氏病導致的記憶力衰退而退役,以
弗雷德里克·羅伯茨元帥繼任。1913年3月在法國
芒通去世。
沃爾斯利聰明、靈敏、富餘能力但又虛榮、自大。他是一位細心且目光遠大的指揮官,也是一位卓有能力的改革家和行政官員。作為一個“帝國主義侵略者”,他的戎馬生涯多在遠離英國本土的地區度過,從未和
歐洲強國的軍隊交手,他打敗的都是比英國弱小落後的亞非國家的軍隊,但他給19世紀的英軍帶來了巨大影響,他的《軍人手冊》一書成為多年來英軍作戰原則的模式,而他遠征埃及的行動也直接影響了世界歷史。英國人一直把他尊奉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之一,倫敦街頭至今仍有他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