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燈村

雲南省大理雲龍縣苗尾傈僳族鄉天燈

該行政村隸屬 雲龍縣苗尾傈僳族鄉,交通不方便,距縣城40 公里。東鄰龍飛村,南鄰舊州鎮海滄村,北鄰檢槽鄉。轄戶戶果、果子來等25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668 戶,有鄉村人口2469 人,其中農業人口 2469 人,勞動力 1990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924 人。全村國土面積 168.00 平方公里,海拔 0.00 米,年平均氣溫 0.00 ℃,年降水量 0.00 毫米,適合種植 玉米 豆類 草煙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4,558.53 畝,人均耕地 1.9 畝,林地 154,755.00 畝。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485.4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367.00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核桃 畜牧業 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12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 400 戶通自來水,有 0 戶飲用井水,有 268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0%)。有400 戶通電,有 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27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 %和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193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24 戶(分別佔總數的 28.9%和 18.6%)。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土路;進村道路為 土路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30.0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40.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0 輛,拖拉機 0 輛,摩托車 14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50.00 畝,有效灌溉率為 3.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50.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06 畝。
到2012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15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1 戶;建有小水窖 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5 戶。全村有 1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3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2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垛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2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262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404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485.4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18.00 萬元,佔總收入的 24%;畜牧業收入 81.50 萬元,佔總收入的16.8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169 頭,肉牛 169 頭,肉羊2010頭);林業收入 228.48 萬元,佔總收入的47 %;第二、三產業收入 39.42 萬元,佔總收入的8%;工資性收入 18.00 萬元,佔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 1,367.00 元,農民收入以 核桃 畜牧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18.0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29 人(占勞動力的1.5 %),在省內務工 29 人,到省外務工 0 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558.53 畝(其中:田290.00 畝,地 4,268.53 畝),人均耕地 1.85 畝,主要種植 玉米 豆類 草煙 等作物;擁有林地 154,755.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5,975.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26.72 畝,主要種植 核桃 梨 花椒 梅子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0.00 畝,其中養殖面積 0.00 畝;草地 38,885.00 畝;荒山荒地 39,141.70 畝,其他面積 14,659.77 畝。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668 戶,共鄉村人口 2469 人,其中男性 1266 人,女性 1203 人。其中農業人口 2469 人,勞動力 1990 人。該村以白族傈僳族為主(是白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白族449人, 僳僳族1782人,漢族238人。到2012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328 人(人員名單附后),參合率94.3%;享受低保 20 人(人員名單附后)。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65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3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40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2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個,人畜混居的農戶 0 戶,占農戶總數的 %。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 養殖業,主要銷售往 縣內。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69.50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6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烏骨雞 黑山羊 天燈草煙 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植業 養殖業 產業。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 597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4,330.50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0.00 畝。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公共基礎設施薄弱。電網覆蓋面只達8%;公路覆蓋面只達10%,村莊道路為土路未硬化;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的農戶佔40%,無有效灌溉設施;只有50台磨面機和5台碾米機,還沒有旋耕機插秧機等農機設備;無公共文化活動場所。二、烏骨雞、黑山羊等特色品種退化,未打出品牌,村民仍處在原始的養殖階段。三、村民住房以垛木結構為主,危房多。四、戶戶果、果子來、毛孟、松坡等區域的草煙香味十足,口感好,但一直以來未取得種植指標。五、天燈重樓、核桃、野生菌類等資源,但還沒有相關的加工業,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農民收入,嚴重打消農民的積極性。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逐步改善公共基礎設施。二、重點發展核桃、黑山羊、烏骨雞、草煙四大特色產業。三、各區域建立示範戶,專業戶,以點帶面。四、科教興農,注重質量,打造品牌。五、實行激勵制度,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六、引進外企,搞好加工業。七、以農戶+村委會+公司的形式,搞好產銷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