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馬林鎮

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轄鎮

洗馬林鎮,隸屬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地處萬全區西北部,東與北新屯鄉、高廟堡鄉為鄰,南與舊堡鄉接壤,西、北隔長城與尚義縣甲石河鄉、小蒜溝鎮,張北縣大河鄉毗連,距萬全區人民政府27.4千米,區域總面積138.5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4003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民國時期,洗馬林鎮境域屬萬全縣四區武威鎮;1984年3月,由洗馬林鎮公社改設為洗馬林鎮、榆林溝鄉;1996年1月,榆林溝鄉併入洗馬林鎮。截至2020年6月,洗馬林鎮下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洗馬林村。

2018年,洗馬林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萬全縣四區武威鎮。
1956年8月,分設洗馬林鎮、榆林溝鄉。
1984年3月,洗馬林鎮公社改設為洗馬林鎮、榆林溝鄉。
1996年1月,榆林溝鄉併入洗馬林鎮。
2016年,洗馬林鎮改屬萬全區。
洗馬林鎮,始建於唐代,元、明時為軍事要衝,明永樂二年為萬全右衛五堡之一,宣德十年(1435年)築洗馬林城堡。城內建有玉皇閣、東西大寺及其它廟宇30餘座,現僅存玉皇閣。清至民國時期曾為萬全區西部集貿中心。今天的洗馬林依舊散發著一種深沉的氣韻,並融進了人們行進的腳步間……
明朝初年,洗馬林已是相當大的村落和軍事要塞。為防匈奴入侵,布兵把守,設有守備署和廒倉。現在的教場街、馬場街,就是當年操練兵卒和飼養軍馬的地方。
洗馬林鎮
洗馬林鎮
清朝中後期開始,洗馬林堡的軍事功能逐漸減弱,開始向商業驛站轉變。又經過一百年的發展,洗馬林成為萬全區西部的工商貿易中心。舊志記載,洗馬林“村居山灣,背靠北山,面向南川,土地肥沃,水利方便,物產豐盛,士農工商,集居而來”,形成了農、牧、商各業的交易中心,是塞外農牧產品的集散地。
到民國初年,張庫公路和京綏鐵路從萬全通過,吸引了外地商賈來經營生意。據調查,洗馬林鎮在最興盛時期,曾擁有商號將近200家,其中較大的商號,如東裕源永、西裕源永、增盛裕等共有32家。鎮上這個時期基本以工商為主了,農戶只佔三分之一,而且在農閑時也有不少人兼做些提籃小賣的生意。因此,人稱這裡是工商貿易的“旱碼頭”。
洗馬林僅有2000多人,且大多數人以種地為業,從事手工業的已經不多了。但走在鎮里,街道上的商鋪仍是一家挨一家,令人不禁遙想起當年的繁華。
洗馬林曾有大小廟宇寺院30座。道光甲午年縣誌記載,僅在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就修繕過玉皇閣、地藏寺、關帝廟、城隍廟、觀音寺、靈官廟、三賢廟、白衣庵等8座寺廟。遺憾的是,這些古寺多已毀損,惟有一玉皇閣仍孤零零地守候在古鎮的中央,貯藏著千年的佛經。
2016年《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北省調整張家口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國函〔2016〕5號):撤銷萬全縣,設立張家口市萬全區。洗馬林鎮屬萬全區。

歷史悠久

洗馬林村的由來
洗馬林西門
洗馬林西門
洗馬林村始建於唐代,由於人多村大,早稱“萬家村”,之後改名古長郡。后因西北山上長滿蕁麻草,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村名改稱“蕁麻嶺村”。在明宣德十年(1435年)築城,高三丈三尺,方四里五十三步,南有承恩門,西有觀瀾門。后因明皇帝朱厚照來此視察,得名洗馬林。傳說,在正德皇帝朱厚照年間(1491-1521)的一個夏天,皇帝朱厚照到此察看邊牆口界行至城西水泉又熱又累頗覺睏倦,傳旨下馬休息,隨從接馬下泉洗飲,龍駒洗飲后頓覺爽快,仰頭高叫,厚照一見喜問:此處何地也?隨從答:萬家村西北、蕁麻嶺下,厚照曰:就叫此地洗馬林吧。從此得名洗馬林。
洗馬林鎮現僅存玉皇閣。清至民國時期曾為萬全區西部集貿中心。今天的洗馬林依舊散發著一種深沉的氣韻,並融進了人們行進的腳步間……
洗馬林曾有大小廟宇寺院30座。道光甲午年縣誌記載,僅在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就修繕過玉皇閣、地藏寺、關帝廟、城隍廟、觀音寺、靈官廟、三賢廟、白衣庵等8座寺廟。遺憾的是,這些古寺多已毀損,惟有一玉皇閣仍孤零零地守候在古鎮的中央,貯藏著千年的佛經。
關於玉皇閣內佛教藏經的來歷,當地的老人給我講了一個傳奇故事。一個盛夏的夜晚,洗馬林東大禪寺一片寂靜,院內松柏參天,亭台相映,整個古剎在皎潔的月光下更顯巍峨參差。忽然,一陣悅耳的馬鈴聲把進入夢鄉的僧人們驚醒了,他們跑出來一看,院內堆放著32箱佛教藏經,卻不見一匹馬。端著燈四處尋找,意外地發現韋馱小殿的韋馱佛全身大汗淋漓。一時間,僧人們驚得魂飛天外,趕緊向韋馱下跪,主持流著淚激動地說:“佛祖有眼,派韋馱佛馱回經書,今夜大家就不要休息了,分頭準備,明天晾經清點數目……”
這個傳說在洗馬林流傳了幾百年,直到現在依然被街頭巷尾一臉認真的老人們津津樂道。東大禪寺拆除時,這些佛經就移存於玉皇閣內,而每年農曆六月六晾經的習俗則一直沿襲至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洗馬林鎮地處萬全區西北部,東與北新屯鄉、高廟堡鄉為鄰,南與舊堡鄉接壤,西、北隔長城與尚義縣甲石河鄉、小蒜溝鎮,張北縣大河鄉毗連,距萬全區人民政府27.4千米,區域總面積138.5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洗馬林鎮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最高峰魚兒山主峰位於洗馬林村北,海拔1713.4米;最低點位於沙地房村南,海拔898米。

氣候

洗馬林鎮氣候四季特徵明顯,年均降水量402.9毫米,平均氣溫6.9攝氏度,全年無霜期105--130天,西北風、乾旱、冰雹自然災害頻繁,尤以乾旱為重。

自然災害

洗馬林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雹災、風災、霜凍等;旱災年均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4—9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7年7月。

自然資源


2011年,洗馬林鎮有耕地面積1.43萬畝,人均1.38畝;可利用草地面積8.61萬畝,林地面積4.31萬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洗馬林鎮下轄洗馬林鎮1個社區,洗馬林、太平灣、沙地房、辛窯子、黃土梁、胡拉溝、堰家溝、牛兒灣、半打溝、醋柳坪、冰河、廟兒溝、殺虎溝、榆林溝、南窯、西溝、西柳林、瓦窯、西洞、小沙溝20個行政村,下設9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洗馬林鎮下轄1個社區、20個行政村:洗馬林社區、洗馬林村、沙地房村、太平灣村、胡拉溝村、辛窯子村、堰家溝村、黃土良村、榆林溝村、南窯村、西溝村、半打溝村、牛兒灣村、醋柳坪村、殺虎溝村、廟兒溝村、冰河村、瓦窯村、西柳林村、西洞村、小沙溝村,鎮人民政府駐洗馬林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洗馬林鎮總人口1034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77人,城鎮化率7.5%;總人口中,男性5422人,佔52.4%;女性4924人,佔47.6%;14歲以下1347人,佔13%;15—64歲8270人,佔7.9%;65歲以上729人,佔7.1%;以漢族為主,達10341人,佔99.95%;滿族5人,佔0.05%。2011年,洗馬林鎮人口出生率8.1‰,人口死亡率9.21‰,人口自然增長率-1.1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5人。
截至2017年末,洗馬林鎮常住人口為4338人。
截至2018年末,洗馬林鎮戶籍人口為9712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洗馬林鎮常住人口 4003人。

經濟


綜述

2003年,洗馬林鎮國民經濟總收入達到2217萬元,工農業總產值達3340萬元,稅收完成64萬元,人均純收入1825元。
2004年,洗馬林鎮人均純收入達到1895元,比2003年純增335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996萬元,比2003年增加2672萬元,農業總產值實現574萬元,比2003年高出49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35元,比2003年增加1118元。
截至2011年末,洗馬林鎮財政總收入312.5萬元,比2010年減少43.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46.5萬元,比2010年增長2.9%;人均財政收入302元。2011年,洗馬林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862元。
2018年,洗馬林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農業

2011年,洗馬林鎮農業增加值達到2419萬元,比2010年增長147%。洗馬林鎮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為主。2011年,洗馬林鎮生產糧食6671噸,人均645千克,其中玉米4754噸,穀子443噸。洗馬林鎮主要經濟作物主要有油料和蔬菜。2011年,洗馬林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061畝,產量183噸,其中花生144噸;蔬菜種植面積1081畝,產量1794噸,主要品種有西紅柿、青椒,其中西紅柿400噸、青椒156噸。洗馬林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洗馬林鎮生豬飼養量0.6萬頭,年末存欄0.5萬頭;羊飼養量1.6萬隻,年末存欄1.1萬隻;牛飼養量0.19萬頭,年末存欄0.1萬頭;家禽飼養量1.1萬羽,出欄上市家禽0.9萬羽。2011年,洗馬林鎮生產肉類717噸,其中豬肉400噸,羊肉117噸,禽蛋9.8噸,鮮奶210噸;畜牧業總產值2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2011年,洗馬林鎮水果種植面積0.04萬畝,產量432噸,主要品種有太平果、金果圈杏,其中太平果207噸,金果圈杏101噸。

工業

2011年,洗馬林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24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0%。

商貿

截至2011年末,洗馬林鎮有商業網點303個,職工1378人。2011年,洗馬林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3978萬元,比2010年增長81.7%。

文化


地名由來

洗馬林鎮因鎮人民政府駐洗馬林村而得名。洗馬林村始建於唐代,由於人多村大,早年稱“萬家村”,之後改名古長郡。因洗馬林鎮西北山上長滿蕁麻草,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村名改稱“蕁麻嶺村”。后因明皇帝朱厚照來該地視察,得名洗馬林。傳說,在明正德年間(1491—1521年)的一個夏天,皇帝朱厚照到該地察看邊牆,行至城西,又熱又累頗覺睏倦,傳旨下馬休息,隨從接馬下泉洗飲,龍駒洗飲后頓覺爽快,仰頭高叫,厚照一見喜問:此處何地也?隨從答:萬家村西北蕁麻嶺下,厚照曰:就叫此地洗馬林吧。從此蕁麻嶺改名洗馬林。

文物古迹

洗馬林鎮現存古迹有中央街的玉皇閣,高5丈有餘,威震四座,閣內現轉存佛經32箱;1983年,被張家口地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明代長城遺址,東起西柳林村,西到洗馬林平魯台,有3座關隘,8座瞭望台,也屬省文物保護單位;另有古迹京西第一衛,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河北省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城,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洗馬林鎮有張集鐵路和縣道白郭公路、郭(磊庄)花(兒庄)公路過境。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洗馬林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72人,專任教師7人;小學1所,在校生268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3人,專任教師2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1%,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2011年,洗馬林鎮教育經費達505.83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488.62億元。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洗馬林鎮有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5個,有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2萬冊。截至2011年末,洗馬林鎮有學校體育場地1個,5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8.3%。截至2011年末,洗馬林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數為517戶,入戶率12.5%。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洗馬林鎮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2個,有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病床2張;固定資產總值200元;專業衛生人員11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1人。2011年,洗馬林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萬人次。20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85.67%。

社會保障

2011年,洗馬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03戶,人數141人,支出32.4萬元,比2010年增長4.5%,月人均191元,比2010年增長14%;醫療救助30人次,共支出7萬元,比2010年增長1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27戶,人數1502人,支出147.8萬元,比2010年增長34.2%,月人均82元,比2010年增長1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6.5萬元,比2010年增長10.7%;有敬老院1家,床位15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4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6452人,參保率62.5%。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洗馬林鎮有郵政局1個,郵政業務總量60萬元;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7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6.7%;行動電話用戶6900戶,寬頻接入用戶15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00萬元。
● 給排水
2010年,洗馬林鎮引進水關自然村潛流,建洗馬林水塔1座,年供水150萬噸。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洗馬林鎮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2台。

農村建設

洗馬林鎮
洗馬林鎮
抓住市、縣開展“千村經濟振興”活動的契機,全鎮11個活動村乘勢而上,因村制宜,統籌規劃,實施了以水利基礎工程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工程、“21世紀工程”為重點的生態建設,以“周轉羊”為主的畜牧改良,以養殖小區、“周轉棚”為主的舍飼農業建設,以“村村通”為主的道路硬化,以勞務輸出為主的務工經濟等一系列工程,切實改變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快速增長。到2004年底,全鎮11個活動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1895元,比去年純增335元,增收幅度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方法,通過11個活動村的振興,輻射帶動全鎮農村經濟的振興。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996萬元,比上年增加2672萬元,農業總產值實現574萬元,比上年高出49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35元,比上年增加1118元,創造了我鎮歷史上農業發展形勢最好,農村投資規模最大、農民增收幅度最高的好成績。

水利

把水利工程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來抓,先後投資55萬元,完成洗馬林村萬米防滲渠石頭混凝土的2000米的一期工程,新建冰河、殺虎溝、醋柳坪、牛兒灣、堰家溝等村的防滲渠(管)7580米,新打機井一眼,新建蓄水池兩座,新增改善水澆地面積3200畝,全鎮的節水灌溉總面積達到了7171.32萬畝。投資8萬元,在西溝、西洞兩村實施了4000平方米的“周轉棚”項目。

生態環境

抓住國家投資生態環境治理的機遇,嚴格堅持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先後實施完成退耕還林1100畝,幼林拓坑撫育12000餘畝,杏樹嫁接改造2500畝;“21世紀工程”治理面積33.54平方公里,栽種各類苗木540.1萬株;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990畝,栽植楊樹3.8萬株,沙棘8.6萬株,全鎮的山場綠化率達到70%以上。務工經濟增勢強勁。將勞務輸出作為一個產業來開發,在健全、完善農村就業資源台帳,農村剩餘勞動力台帳等資料的基礎上,實施了“陽光工程”,對務工人員進行多層次、多方面的技能培訓。通過政府引導和民間自行發展,有力的加快了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促進了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的良性互動。全年實現勞務輸出達2800多人次,其中省外務工人員達到1076人次,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1400萬元,務工經濟成為非農產業中的支柱產業。

精神文明建設

該鎮以文明生態村創建為契機,一方面營造“和諧、文明、互愛”的養老尊老社會氛圍,一方面建立健全農村紅白理事會,制定了喪事簡辦相關規定,剔除喪事迷信化,送葬排場化,切實做到移風易俗;同時由縣殯儀館和鎮民政辦牽頭,完善全鎮殯葬服務體系的質量建設,杜絕了喪葬浪費和攀比現象,實現了全鎮火化率100%。
該鎮倡導的“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的舉措從根本上得到了群眾擁護。村民坦言,喪事辦得隆重與否,與孝和不孝沒有直接聯繫,與其在親人死後大操大辦,不如將這些錢用在親人生前,讓親人在有生之年過得幸福快樂,也符合了中國傳統孝道。
萬全區洗馬林鎮始終把“關愛女孩行動”作為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的延伸,積極創新載體,完善工作機制,以家庭為單元,通過開展“五到家”活動,在全鎮營造了關愛女孩的良好氛圍。

旅遊


旅遊風光

建於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是河北省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城,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野火春風斗古城》、《馮玉祥》等多部影視作品在此拍攝。
華北山莊
位於萬全區膳房堡鄉的明長城腳下,緊臨207國道,是張家口市通往壩上各縣區的必經之路。該風景區東西環山,氣候涼爽,樹木茂密,鮮花遍地,是生態觀光、休閑娛樂的旅遊用地。華北山莊還開闢了游泳池、蓮花池、滑冰場、滑雪場、狩獵場、珍禽動物觀賞館等旅遊設施,更增加旅遊吸引力。
白龍洞
位於海拔1744米的白龍山上,洞在山腰,洞內泉水潺潺,匯入鴛鴦湖,湖畔可垂釣、可沐浴。洞外一天塹,步行仙人橋可通山下,是歷代文人雅士駐足之地。

特產

洗馬林果品
果脯蜜餞、糯玉米、毛豆角、黃豆片、果仁等多種產品
燕麥片
該產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全營養等特點,對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及腦血管硬化有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產品行銷三十多個省、市。部分產品出口新加坡。
利用本地盛產的特用玉米,加工生產為鮮食玉米。產品細膩、香甜可口,是上佳的綠色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