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鸚嘴魚
海生魚類
灰鸚嘴魚(學名:Scarus sordidus)為鸚嘴魚科鸚嘴魚屬的魚類,俗名白斑鸚哥魚、紅牙鸚嘴魚。分佈於紅海、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夏威夷群島、台灣島以及南海諸島、廣東沿海等,屬於暖水性魚類。其多見於珊瑚礁或岩礁之間。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紅海。
背鰭前有鱗片4個,頰部有鱗片2行。唇很窄,大部分齒板外露。胸鰭基無黑斑,雄魚腹部具縱帶;雌魚及幼魚全體棕色。尾鰭后緣截形。典型珊瑚礁魚類之一,棲息於珊瑚礁盤水域,常結成小群。體長110~240毫米,有一定經濟價值。分佈於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中、西部。我國見於南海。
本魚開始型雌魚體色多變異,體色為均一暗棕色到淡棕色,尾柄部有或沒有淡色區域。終端型雄魚體色亦多變異,體藍綠色,各鱗片具橘黃色緣,有時頰部及體後部分具黃色大斑,背鰭及臀鰭的鰭緣具有寬的藍綠色縱紋。尾鰭藍綠色具較淡色之輻射狀斑紋,且為圓形近乎截型尾。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9枚。體長可達30公分。
背鰭Ⅸ-10;臀鰭Ⅲ-9;胸鰭Ⅱ-13—14;腹鰭Ⅰ-5。側線鱗16—20+4—5。鰓耙8—20+26—30。體長為體高2.8—3.2倍;為頭長2.6—2.9倍。頭長為吻長2.1—2.4倍;為眼徑4.9—7.5倍。兩頜牙均癒合為齒板。左右上咽骨各具平扁牙1行,沿其基部外緣尚有1行退化齒。唇頗窄,齒板大部分外露。頰部有鱗片2行,第二行具鱗片5—7個。成熟雄魚體呈黃綠色,腹部有3條平行的綠色縱帶。唇的邊緣橙黃色。齒板藍綠色。未成熟個體及雌魚體呈棕色,兩唇品紅色。體長231mm。系海洋暖水性魚類,棲息於珊瑚礁或岩礁間。常3、5尾成群。雌雄混棲。數量多,為南海經濟魚類之一。分佈於中國南海、東海;國外見於夏威夷群島、非洲東岸及紅海。
本魚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南非、模里西斯、塞席爾群島、安達曼海、琉球群島、中國台灣、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中國沿海、澳洲、新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斐濟群島、夏威夷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等海域。
食用魚,食用時宜用清蒸。另外,因體型較小,故常做為觀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