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劉諧

贊劉諧

《贊徠劉諧》是一篇散文,作者是明代李贄。

原文


有一道學,高屐大履,長袖闊帶,綱常之冠,人倫之衣,拾紙墨之一二,竊唇吻之三四,自謂真仲尼之徒焉。時遇劉諧。劉諧者,聰明士,見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劉諧曰:“怪得羲皇以上聖人盡日燃紙燭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
李生聞而善曰(7):斯言也,簡而當,約而有餘,可以破疑網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蓋雖出於一時調笑之語,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譯文


有一位辦事迂腐的人,腳穿寬大而高底的木鞋,身上的服飾長袖闊帶,儼然以綱常為冠、以人倫為衣,從故紙堆里揀來了隻言片語,又從對話中竊取到了一些陳詞濫調,便自以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這時他遇見劉諧。劉諧,是一位聰明博學的才子,見了他譏笑說:“這是因為你不知道我是孔子的兄長啊。”那位道學先生頓時生氣地變了臉色,站起來說:“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會千秋萬代如在黑夜之中。你是什麼人,敢直呼孔子的名字而以兄長自居?”劉諧說:“怪不得羲皇以前的聖人都是整天點著紙燭走路啊!”那人無言答對,但他又怎能理解劉諧一番話的深刻道理呢?
我李贄聽說以後讚美道:“這句話,簡明而恰當,概括性強而又啟人思考,可以衝散雲霧的遮蔽而使天空晴朗。他的言論這樣,他的人品也就可以知道了。因為這雖然是出於一時的玩笑話,然而其中的深刻道理卻是千百年不可改變的。”

註釋


(1)屐(jī):木屐,一種木底有齒的鞋子。
(2)履:鞋。
(3)綱常:三綱五常。三綱指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4)人倫:指封建社會所規定的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說的:“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4)哂(shěn):譏笑。
(5)“天不生仲尼”二句:宋強行父《唐子西文錄》載:“蜀道館舍壁間題一聯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不知何人詩也。”朱熹也在《朱子語類》中引用過。
徠(6)羲皇:傳說中的古帝伏羲氏
(7)紙燭:蘸油點火照明的紙捻。
(8)李生:作者自稱。
(9)謂:以為。
(10)者:助詞。
(11)是:這是。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焚書》卷三。劉諧,字宏源,麻城(今屬湖北)人,1571年(隆慶五年)進士。文章通過劉諧對道學家詼諧調笑的兩句話,尖銳地諷刺和批判了道學家們煞有介事地自我標榜為孔子的真正門徒,以及他們所宣揚的“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的論調,從而讚揚了劉諧的話是至理名言,也體現了李贄的反傳統精神。文章短小精悍,批判尖銳有力,語言風趣幽默,對道學家加以漫畫化,極盡揶揄諷刺之能事。

作者簡介


李贄(1527—1602),原姓林,名載贄,后改姓李,名贄,號卓吾,又號宏甫、溫陵居士等,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二十六歲中舉,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授河南輝縣教諭,歷禮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1577年(萬曆五年)任雲南姚安知府,三年後棄官,寓居湖北黃安耿定理家。不久移居麻城龍湖芝佛院,著書講學。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受馬經綸請,赴北通州。次年,被加上“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被捕下獄,自刎而死。他是明代中葉的重要思想家、文學家,他以“異端”自命,認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他的散文見解精闢,犀利潑辣。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李溫陵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