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歐爾

誇歐爾

2002年10月7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兩位天文學家布朗和特魯希略,在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會議上宣布在我們身處的太陽系皇族中發現一顆大型天體,並把它命名為誇歐爾。誇歐爾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288年,直徑約為1290公里,相當於冥王星的一半,相等於地球的十分之一。它是位於凱伯帶、冰和石各佔一半的天體。

星體介紹


誇歐爾
誇歐爾
誇歐爾( quaoar )
“誇歐爾”位於“柯伊伯帶”。這是一個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太陽系裡最冰冷、最黑暗的區域。據初步計算,誇歐爾距離地球約42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太陽和地球的距離,即約1.5億公里)。
據認為主要由冰和石組成,可能也自轉。它有一些比較鮮明的特徵,比如說公轉軌道與冥王星的軌道有所交叉,有時甚至比冥王星更接近太陽;它的軌道非常近似圓形,不像冥王星那樣橢圓;另外,“誇歐爾”的軌道平面與除冥王星外的其他太陽系八大行星軌道平面夾角較小,只有7.9度,而冥王星為17度。

名稱來源


美術家眼中的誇歐爾
美術家眼中的誇歐爾
布朗和特魯西略自己給該天體起了一個名字,叫“誇歐爾”。這一名稱來源於最早在洛杉磯盆地棲息的當地原著部落的造物神。按照當地傳說,“誇歐爾自天而降,使混亂歸為有序;他將世界安置於7位巨人的背上,然後創造了低等動物,然後創造了人”。對曾經居住在美國洛杉磯的湯瓦原住民來說,“誇歐爾”也代表將世界所有東西聚集在一起的自然力量。“誇歐爾”很可能將在獲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批准后成為正式的名稱。而國際天文聯會更給這顆天體的臨時編號為"2002LM60"。

發現過程


在望遠鏡中,它起初只呈現為一個微弱的光點,但現在已被證明是一個完整的世界。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兩位天文學家最近宣布,他們今年6月看到的那個神秘光點,實際上是自美國人湯博1930年發現冥王星之後,迄今所觀測到的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布朗和特魯西略,最初是在美國加州的帕洛馬山上,用直徑1.2米的天文望遠鏡拍攝蛇夫星座方向的星空照片時,發現這個神秘光點的。他們懷疑它是一個新天體。他們將拍攝的數字照片與歷史觀測數據進行核對后發現,這一天體實際上早在1982年就已經進入望遠鏡的鏡頭,但並未引起重視。一個本來與天文學家擦肩而過的發現,居然被布朗和特魯西略重新又找了回來。
布朗他們最初是在6月4日,利用加州帕洛瑪天文台望遠鏡發現“2002LM60”的,布朗說:“它的大小是所有小行星的總和。”隨後,他倆又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對這一天體進行了詳細觀測。

科學影響


據布朗和特魯希略預測,隨著往後跟進的觀測工作和資料分析,天文學家將會不斷發現比誇歐爾更大的天體。屆時,冥王星被摒棄出九大行星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加。冥王星的命運其實有跡可尋,早在1930年它被發現時,並沒有解決海王星天王星軌道不正常的問題,因冥王星的質量相對地太小。如果把冥王星比作一隻10克的小蝴蝶,那麼天王星和海王星就像一頭70公斤的大肥豬,大家便會明白為什麼冥王星很難對天王星和海王星構成絲毫影響。影響著這兩個行星軌道可能另有元兇。
要對誇歐爾作更深入的了解,最理想當然是派宇宙飛船前往。但與此同時,我們可以靠類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所倡議的「微型太空望遠鏡」進行搜索及觀測,因它可從多波段和多角度同時觀看同一天體,又可進行長時間的觀測,實在是「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左右手。
誇歐爾的發現,或許可以讓我們對太陽系形成有多點理解。它亦至少令筆者突發奇想,例如替郵輪命名時可以多一個選擇。在不久將來,可能有「誇歐爾號」的出現,屆時,大家或許會相約尋找其它行星去!

相關資料


事實上,我國南京大學著名天體力學家易照華教授在他的著作《天體力學基礎》中論述太陽系引力場範圍時,已經指出在冥王星以外出現行星是很自然的事。天文學家證實,太陽系除了有小行星帶外,也有一條稱為凱伯帶的天體帶。凱伯是美籍荷蘭裔天文學家,他在20世紀40年代開始專註研究太陽系。凱伯帶位於距離太陽30至100個天文單位之間。原來,第一個凱伯帶天體是在1992年被夏威夷的天文學家發現的,它比冥王星小10倍,亮度微弱一萬倍。其後,各地觀測人員陸續發現了超過600個凱伯帶天體,直徑由50至1,000公里不等。這是自72年前發現冥王星以來,太陽系中的一次最重要的發現。
“柯伊伯帶”是比冥王星繞太陽軌道更遠的一個帶狀區域。專家們認為彗星等就是從這裡起源的。早先的天文觀測表明,“柯伊伯帶”中存在著大量由冰和岩石組成的天體,但體積普遍較小。天文學家們一直推測,這一區域中可能存在著體積接近行星的更大的天體。這次的新發現在某種程度上證實了他們的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