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庄鄉
師庄鄉
由原師庄鄉和老張灣鄉合併而成,位於霍州市西北方向,距市內25華里。西北與靈石連接,南與退沙辦接壤,東與三教鄉相鄰。有31個行政村,46個自然村,共有10136人(2017),24827畝耕地。境內煤炭資源豐富,土地面積寬廣。玉霍線自南向北而過,交通便利,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美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師庄鄉常住人口為3036人。
師庄鄉位於霍州市東北角12.5公里處,由原師庄鄉與老張灣鄉合併而成,東與三教鄉相連,北與靈石縣南關鎮接壤,西南與退沙辦相鄰。我鄉地處山區丘陵地帶,煤炭等礦產資源豐富,溝壑縱橫,十年九旱。
霍州師庄鄉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縣人民政府調整行政區劃為三個轄96個行政村和城關一街、二街。師庄鄉當時隸屬三區,區設上靳安村。
1958年10月,實行人民公社化,霍縣境內設紅星、超美、紅旗3個公社,轄14個鄉,師庄時屬紅星公社。
1961年5月,霍汾分治,霍縣設10個人民公社,其中包括師庄鄉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改公社為鄉鎮,師庄公社又分為師庄鄉,老張灣鄉兩個鄉。
2001年7月至2002年9月全市行政區劃作了大的調整,師庄鄉和老張灣鄉又合併為一個鄉——師庄鄉。下轄31個行政村:師庄、馬賽溝、蔡家溝、南坡、楓棲、新四村、董南嶺、馮南垣、郝家腰、李雅庄、陳家山頭、上靳安、下靳安、東庄、玉家溝、成王莊、老張灣、韓家嶺、朱家嶺、白山、趙山、曹窪山、西庄、南庄、白道、陶村、坡底、坡底堡、陳家窪、師家窪、周村。
1、方位
師庄鄉由原師庄鄉和老張灣鄉合併而成,地處霍州市西北方向,距市內25華里,西北與靈石相接,南與退沙辦接壤,東與三教鄉相鄰。
2、面積
師庄鄉共有土地面積40000畝,耕地面積共約24827畝。
3、地貌
師庄鄉地處霍山背斜部,地層出露較為完整,受地層地質影響,境內四周環山,中間低洼,山高塬闊,丘陵起伏,山穀梁峁,台塬階地,溝堰河灘俱全。
4、氣候
師庄鄉地處溫帶緯度,四季變化的分明,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年平均氣溫11.8℃,年日照時數2287.5小時,全年無霜日數218天。
蔡家溝、馬賽溝、南坡、楓棲、新四村、師庄、董南嶺、馮南垣、郝家腰、李雅庄、山頭、下靳安、東庄、玉家溝、靳安、陶村、成王莊、白山、趙山、西庄、坡底堡、老張灣、朱家嶺、韓家嶺、南庄、曹窪山、白道、陳家窪、坡底、師家窪、周村。
周村:
周村是霍州市北7公里丘陵地帶師庄鄉的一個自然村,全村有120戶,520口人,耕地面積1200畝。1992年至1996年連續被臨汾市、霍州市評為紅旗黨支部,模範村民委員會;1995年進入小康村行列;1997年至2004年連續被霍州市委評為“明星黨支部”,1996年獲得了“地級文明村”,精神文明建設百佳單位;1998年至2003年被省評為“省級文明村”;2002年被省愛國運動委員會評為“衛生先進村”,1996年被山西組織部評為“農村高標準建設先進黨支部”,1996年至2004年連續被臨汾市綜治委評為“社會綜合治理先進村”,被霍州市評為村鎮建設強村,被臨汾市評為“寬裕型小康村鎮建設示範村”;2004年被霍州市評為“交通安全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南庄:
南庄村是師庄鄉南部的一個自然村,全村有146戶,558口人,耕地面積400餘畝。該村主要基礎設施完備。2006至2008年被霍州市連續評為“紅旗黨支部”榮譽稱號。2006年至2007年被霍州市評為“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白山:
白山村是師庄鄉西部的一個自然村,全村有80戶,412口人,耕地面積497畝,該村基礎設施完備,該村公路硬化,交通便利。2004年至2008年被霍州市連續評為“紅旗黨支部”。
在黨支部、村委會的正確領導下,白山村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有了巨大發展,成為師庄鄉的一個窗口。
老張灣村:
老張灣村位於師庄鄉東北,市鄉公路霍老線終點,全村有208戶,980口人,耕地面積2600畝,以種植業及養殖業為主要經濟支柱,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等。於2008年被霍州市定為新農村建設重點村。
全鄉總人口10136人(2017)。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師庄鄉常住人口為3036人。
師庄鄉共有土地40000畝,其中耕地24827畝,林地300畝,人均佔有耕地約1.72畝〔截至1980年〕。
師庄鄉礦產資源豐富,在轄區內的礦產資源有煤炭、鋁土礦、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膏、磚瓦粘土等。其中煤炭資源較豐富,煤質優、埋藏淺、易開採。
師庄鄉的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豆類、馬鈴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油葵、油菜、各種蔬菜等;師庄鄉野生動物有20餘種,有野豬、狼、山羊、啄木鳥、野鳥、野兔、黃鼬等,植物有70餘種;經濟樹木以棗、核桃為主;零散的有花椒、柿子等。
師庄鄉共有行政村31個,自然村64個,總人口15046人,耕地面積24827畝。2008年,全鄉經濟總收入7235萬元,同比增長3%;人均收入4200元,同比增長3%;糧食總產量穩定在5006噸。
(1)糧食產業。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高梁為主。其中,2008年,糧食總產量為5006噸。其中,小麥4200噸;玉米600噸;高梁206噸。
(2)畜牧產業:以豬、牛、羊、雞養殖為主。全鄉牲畜存欄650頭,其中牛存欄455頭,豬存欄1530頭,羊存欄6800隻,家禽5300隻。
全鄉31個行政村都通了油路。全鄉通車里程共計116公里,其中,縣道14公里,鄉道50公里,村道52公里。
全鄉紮實推進綠化造林工程,植樹造林力度進一步加大,綠化面積不斷擴大。大街小巷、房前屋后、荒山荒坡都進行了綠化。全鄉共栽樹3000株,造林300畝,果林35000株,蘋果20000株,梨10000株。現有退耕還林村15個,退耕還林面積達700畝。
全鄉共有初中2所,小學18所,共有教師112人,在校生1300餘人。小學適齡兒童1100餘人,入學率、鞏固率達97%。但仍有部分學生進入城內,無輟學現象,“兩免一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
全鄉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0所。其中,鄉級衛生所2所,村級衛生28所,病床20張。
舉辦科技培訓,對農民進行民科技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有序轉移農村勞動力,勞務輸出大幅加。
1、師家保,師庄鄉馮南垣村人,出生在馮南垣村的貧苦農民家庭,抗日戰爭期間參加革命,先後在四區分隊任戰士、班長,后調任縣游擊大隊基幹連排長。太岳軍分區曾命名他為“孤膽英雄”,以此來表彰他的智勇雙全。
2、師憲文,師庄鄉馮南垣村人,現年86歲,1941年參加革命工作,在地方先後任民兵,行政村倉庫保管主任。1947年帶參軍,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太岳軍區43團排長,連長,營書記員,15縱隊團政部幹事,參加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戰役后,任西康軍區幹校指導員,昌寧縣兵役局幹事,鹽源縣人武部副政委等職,1963年轉業到臨汾地區醫藥局工作。1988年離休。
在部隊曾參加過的大型戰役有:解放臨汾、晉中戰役,參加太原戰役;西康剿匪,解放摩梭母系民族”女兒國”等。
1、成步雲,男,霍州市師庄鄉成王莊村人。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霍縣財政局副科長,1953年調大寧縣工作,曾任財政科長、縣委秘書長、呂梁縣計委副主任、宣傳部長、革委會農業辦公室主任、農工部長、大寧縣副縣長,大寧縣政協主席,1990年退休。
2、張晉生,男,霍州市師庄鄉老張灣村人。1940年生,大學文化。1978年在隰縣師範參加工作,先後任團委書記、黨校副校長、教導處副主任、辦公室主任、黨委副書記(縣處級)。1986調到臨汾地區總工會,任教育工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等職。該同志曾獲“全國教育工會優秀幹部”光榮稱號,並受到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總工會主席尉建行的接見。所撰寫的“學校、教師、教育憂思錄”調查報告在國家刊物《中國教育》上發表,1998年被山西省委政府授予“山西省勞動模範”。2007年退休后,仍發揮餘熱,任臨汾老年體協學會,人才開發協會的職務。
3、郭成富,男,霍州市師庄鄉白道村人。1994年獲得山西省司法廳授予“模範個人”稱號;1992年至1995年獲臨汾地區委行署“模範個人”。2003年臨汾地區政法委曾組織了“向郭成富同志學習的活動。現任霍州市什林鎮司法所助理員。
4、李金愛,女,霍州市師庄鄉董南嶺村人。1993年曾由山西省計生廳授予“山西省計劃生育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現任師庄鄉董南嶺村黨支部書記。
該鄉設黨委、政府、人大主席團、政協聯絡組四大機構。黨委設書記1人,副書記3人,紀檢書記1人,黨委委員兼武裝部長1人,共計委員6人。政府設鄉長1人,副鄉長4人;人大主席團設主席1人;政協聯絡組設組長1人。
全鄉共有中共黨員660人,其中幹部104人〔截至1980年〕。
師庄鄉轄區內常住居民全部為漢族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