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霖

王潤霖

王潤霖,河北樂亭人,出生於1930年1月24日,,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西南交通大學原校長、黨委書記。

人物簡介


1948年進入 唐山鐵道學院水利工程專業學習,其間曾赴蘇聯蘇共中央團校學習。
1952年4月和1953年7月,先後參加唐院第二、三批抗美援朝工程隊。返校后,轉 入鐵道系,並從鐵道工程專業畢業,后留校工作。
1983年10月起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1984年10月任我校黨委書記兼校長。
1985年10月至1993年5月,任西南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王潤霖歷經了交大近半個世紀的變遷。
在擔任校長期間,他為學校的學科綜合性建設,穩固和提高學校在鐵道部部屬院校和全國高校中的地位,以及遷校成都選校址做了很多貢獻。從1948年10月開始,他的命運就與交大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王潤霖1948年進入唐山鐵道學院學習,專業是水利工程。1952年4月和1953年7月,先後參加唐院第二、三批抗美援朝工程隊,兩次奔赴朝鮮戰場,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為志願軍修建軍用機場提供技術支援。返校后,轉入鐵道系,並從鐵道工程專業畢業。后留校工作,先後擔任助教、院團委副書記、院團委書記、等職。1972年唐山鐵道學院內遷四川峨嵋,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王潤霖又先後擔任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校辦副主任、校辦主任、副校長等職。1983年10月起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1985年10月至1993年5月,任西南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其間於1993年當選第八屆四川省人大常委、省人大外事僑務委員會委員。
妻李恆,原名李萼珍,1931年2月生,是新中國醫學放射影像專業創始人李果珍的妹妹。1955年畢業於唐山鐵道學院鐵道選線專業,先後在鐵道部專業設計院和唐山鐵道學院教務處、外事處及西南交大勞動服務公司工作,曾任西南交通大學外事處副處長。

求學經歷


寶劍鋒從磨礪出
1948年10月,進入當時還叫做“國立唐山工學院”的交大土木系學習,主修水利工程專業。然而還沒來得及熟悉這裡的一切,11月解放戰爭逼近平(北京)、津、唐,學校在混亂中轉移上海,一部分學生跟隨學校搬遷,一部分進步學生留在唐山尋找革命隊伍。然而王老既不想隨著國民黨政府搬遷,一時又沒找到革命組織,只能一個人回北平等待解放。兩個月後,唐山、北平相繼解放。隨後,石家莊、華北交通學院遷入我校,學校歷經了一系列重組改革,再次搬回唐山,於是王老也重新回到了大學,此時已是1949年春天。
王學長年輕時,性格開朗,樂觀積極,對學習抱有極大熱情,不僅在本專業中成績良好,出類拔萃,還主 動參加學生工作,成為了老師的得力助手。優秀的成績加上出色的工作能力,當時的他已經受到校領導的重視。
抗美援朝為祖國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毛澤東主席高舉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旗幟,頒布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令。同年10月25日,以彭德懷為司令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發起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唐院師生積極響應祖國號召,根據國家的需要和安排,先後組織了三次抗美援朝的技術隊伍進入朝鮮,冒著槍林彈雨為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以及最後的和平談判修建了順川、價川、開城等軍用機場。
由於各種原因,王潤霖學長沒能趕上參加第一批入朝的隊伍,經過焦急的等待和一系列準備,1952年4月,他如願加入了第二批開赴朝鮮的唐院隊伍。雖然此時中美雙方進入談判期,但是前線戰事依然緊張,即將奔赴前線支援的年輕師生們並不知道前方有多少危險正等待著他們。然而,對於戰爭的恐懼與未知被保衛祖國的激昂情緒所覆蓋,一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中甚至有人寫下了血書。此時已經過將近三年學生工作歷練的王潤霖,坐在開往朝鮮的車上,懷揣著報效祖國的理想,內心激情澎湃。
他們此次進入朝鮮的主要任務是修建機場,但當時正值中美雙方進行新一輪談判,於是大家暫時被安排在朝鮮的泰川等待。“但是經過一兩個月的等待,(中美)雙方談判並沒有新的進展,於是我們只是組織了一些學習並與當地群眾開展了一些活動,任務遠沒有第一批進朝的隊伍繁重。”
從朝鮮回到學校后,王潤霖學長面臨著畢業,此時唐山工學院已更名為“唐山鐵道學院”。學校的專業也隨之進行了一次大調整,其中水利工程專業被劃分到清華大學,這就意味著,如果他要繼續在本專業就讀,就必須轉學到清華。但是已經在唐院學習和工作了三年多的他,早已對這所歷經滄桑卻依然堅挺的母校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不願離開。學校也十分重視王潤霖的學習和工作能力,不願失去這個優秀的人才,這就促成了他後來轉入鐵道工程專業,繼續留在了唐山鐵道學院。
王潤霖
王潤霖
“我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尤其是數學和物理,加上之前對於鐵道專業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補修這方面的課程並不是很困難。”回想當年,他樂觀地對自己作出評價。1952年下半年,22歲的王潤霖學長順利地從唐山鐵道學院畢業,並且留校擔任助教,同時參加學校團委等工作。

工作經歷


梅花香自苦寒來
1953年春,王潤霖學長又參加了唐院第三批抗美援朝工程隊。在開城,他和同行的三十多位技術人員除了技術指導機場施工工人外,還要與廣大官兵群眾一起參加工程勞動。經過五十多個日夜的拼搏,他與隊友們順利地完成了這次建設任務。“記得當時我們晝夜施工,身體很勞累,但精神上還是很愉悅的。”回憶起那時的情景,王學長一份感慨一份懷念。
這年夏天,從朝鮮戰場回到學校的王潤霖正式成為學校團委的幹部,專門負責唐山鐵道學院在北京潭柘寺分校的團務工作。直到1954年夏被調回了唐山校本部。
時光流轉到1956年,作為河北省唯一一名青年基層團幹部,王學長被選派到前蘇聯蘇共中央團校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這一年的學習,對於理工科出身的他來說,既補充和豐富了關於馬列主義等理論的知識,也拓展了視野。
每一種經歷都是生命中的一場磨礪,開朗的性格,認真的工作態度,還有生活中的種種經歷,為他今後主持校務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有了這些經歷,今後再大困難也可以克服。”
最難做的事,也是最安心的事
出於國家備戰的考慮和建設“大三線”的安排,60年代中期學校開始在四川峨眉建校,並於 1972年內遷至峨眉,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王潤霖學長先後在教務處、科研處任職,之後又從校辦主任、副校長之職升任為校長、黨委書記兼校長。
然而在山區辦學,交通、信息不便等不利因素限制了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於是,“搬出山溝,重新發展交大”成為每一位交大人的願望。“當時,茅以升林同炎等老一輩交大人為母校搬出山溝,四處奔走,付出了很多心血……”聊起當年校址搬遷,王學長忍不住慨嘆。
1983年10月起王老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由於封閉的地理位置,交大辦學基本上處於自給自足狀態,“比如說,學校要用蜂窩煤,我們就建自己的蜂窩煤廠,自來水也是自己辦廠生產,自己辦幼兒園、小學、中學……”還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因素,學校影響力也大不如唐山時期,於是招生成為了學校的一大問題。王潤霖學長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一方面,為了學校更好的發展,他要全力促成學校搬出深山的事宜;另一方面,作為一校之長兼書記,學校大小事務都要處理。同年,高教部在武漢召開會議,其主題是大力發展高校教育事業。藉此時機,他為學校搬遷的事宜奔走各個部門,尋求支持的聲音,並在大會上就此問題做了發言,得到各方理解。
由於當時條件所限,物資供不應求。對於政府來講,接納一所如此規模的大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是一種負擔。“因此,在面對西南交大校址重新選擇的問題上,各方有各自的考慮。”經過各方力量的斡旋,西南交大終於選址成都,開始了交大新的歷程。
化激情為力量,重振交大聲威
“遷址成都,對於學校來說是一次轉機,對此,大家情緒高漲。如何平穩過渡,重振我校聲威,成為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於是,王潤霖學長想辦法將群眾高昂的情緒分流到學校的建設上,“從新校區規劃建設,到全校師生、實驗室、家屬分批搬遷,都是咱們自己動手做。”
至於重振我校聲威這一重任,“我們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技術上沒得說,很多單位都表示首先從我們學校挑選人才。”他很自豪地說,“可是,各地校友也反映,咱們學校出去的學生做總工的多,做‘長’字的少。這就意味著咱們的學生在組織管理能力這塊缺乏鍛煉。”於是在王潤霖學長和其他校領導的主持下,學校一方面大力加強學生中的黨建工作,培養學生幹部,組織學生社團,增強學生的管理能力,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而努力。另一方面,學校不斷完善現有學科建設,不僅在原有學科基礎上擴大延伸學科種類,發展理科、文科、管理學科的教育,而且投建了多個應用學科實驗室,如風動實驗室、摩擦實驗室等。
在學校建設如火如荼展開的同時,為了更好地與政府合作,更好地服務、為社會、服務群眾,王潤霖學長和其他校領導又利用寒暑假,帶領相關工作人員到處訪問,尋求更廣闊的合作之路。在那個熱火朝天搞建設的時期,在那個轟轟烈烈充滿激情的年代,每個交大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奮力工作,把交大作為母親一樣熱愛。

退休生活


王潤霖
王潤霖
1996年,王潤霖學長正式退休,每天看看書,養養花,讀讀報。但是,他依然關心學校的發展,時常聽取學校的一些報告會,也常為學校的建設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如今的西南交大不僅學科覆蓋面更廣,師資力量更加強大,學校規模不斷擴大,而且學校與社會的聯繫也更加緊密,社會知名度大幅度提高。放眼這些變化,他欣喜而欣慰。
問及目前的身體狀況,豁達的王學長笑呵呵地說:“原來房前屋后都是我種的花,後來干不動了就只在窗前防護欄里和窗台上種,現在就只剩下窗台上的了。現在最大的任務還是養好身體,這樣才不會給家庭和社會增加負擔。”
王潤霖
王潤霖
看著交大今時今日的不斷成長,王老校長語重心長地說:“現在你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比我們那個時候要複雜,如何在更為複雜的社會條件下找准自己的位置確實不簡單。你們一定要關心時事,認真學習黨中央的文件精神,將之與眼前的現狀聯繫起來。這樣有助於幫助你們找准自己在社會上、工作上的位置,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
母校115周年校慶即將來臨時,王老校長祝願母校未來在各大高校中更具競爭力,希望每一位交大學子都能在社會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好地服務祖國和人民。他說:“竢實揚華,就是等待你們結出果實,揚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