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抵上齶
舌頭抵住上齶部位
舌抵上齶即舌尖抵下齒齦,舌頭中部拱起輕抵上齶。氣功學中認為這是溝通任督二脈的橋樑,俗稱“搭鵲橋”。中醫學認為,督脈循背,總督周身陽脈,為陽脈之海;任脈沿腹,總任一身陰脈,為陰脈之海,兩脈各斷於上齶和舌根。
舌抵上齶
舌抵上齶即可溝通任督二脈,使全身經絡接通,上下之氣通暢。常練此功,可疏通氣血,條達經絡,清爽頭腦,強健體質,也有助於多產生津液潤喉。
“指嘴閉齒合,舌尖抵下齒齦,舌頭中部拱起輕抵上齶”這種作法正確,“舌抵上齶”使到很多練家誤解為“舌頭上卷用舌底面接觸齒齦上部凹處”。舌頭在技擊運動中有三種姿勢。發力時舌頭要用力往下沉;跳起時舌尖朝下向後收;用前額打人時舌尖才要抵上齶。
舌抵上齶
要解釋上面作法的正確性,首先應把“舌抵上齶”作用說清楚。“舌抵上齶”的作用:其一是產生涶津,其二是接通任督脈。舌自然貼上齶,如何做到自然貼到上齶去?那意境就是口象含著舌頭,小孩子就是含著舌頭的,所以小孩子涶津長流。大家試試,把舌頭自然含著,讓上齶觸到舌頭就行,不要管它觸及舌面什麼部位。這樣含著舌頭不一會涶津就能滿口。如把舌頭卷到上齶去,不僅僅口部僵硬,牽動到臉部和整個頭部都緊張,口中乾乾的。在練功中,一般不要刻意“舌抵上齶”的,如感覺舌抵上齶不舒服,影響到練功入靜,就不用去要求這部位做到位。當通督后要接通任脈時,它自然會有種磁吸力讓舌頭貼到上齶去貫通任督脈的。
休真子說舌尖要放到發“而”這個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