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
口腔底部向口腔內突起的器官
舌:俗稱“舌頭”。在口腔底部。人類的舌是進食和言語的重要器官。在口腔內活動的肌性器官,對味有特別的感覺,有助於咀嚼、吞咽、發音。與心的功能有密切關係。觀察舌的色、質、形態及舌苔變化是中醫望診的重要內容之一。
解剖學同名器官。又名靈根、心竅。位於口腔。內應於心,司味覺。與吞咽、發音有密切關係。《靈樞·脈度》:“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靈樞·憂恚無言》:“舌者,音聲之機也”。舌之根部稱為舌本;舌之尖部稱為舌尖;舌之兩側稱為舌旁;舌底經筋稱為舌系;舌之中部稱為舌中。觀察舌的色、質、形態、舌苔是中醫望診的重要內容之一。
舌診:診斷學名詞。為望診重點內容之一。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客觀指標。舌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氣所生。臟腑通過經脈與舌相聯繫,手少陰之別系舌本,足少陰之脈挾舌本,足厥陰之脈絡舌本,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故臟腑病變,可在舌質和舌苔上反映出來,舌診主要診察舌質和舌苔的形態、色澤、潤燥等,以此判斷疾病的性質、病勢的淺深、氣血的盛衰、津液的盈虧及臟腑的虛實等。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質可辨臟腑的虛實,視舌苔可察六淫之淺深。”進行舌診時應將舌質和舌苔辨證結合,一般情況下二者反映病變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現象出現,這就需要綜合分析,全面衡量,參考其它證候,做出正確的判斷。
舌,由骨骼肌構成的器官,在口腔底部,表面有粘膜,上面布滿粘液,裡面的肌肉排成3種不同方向,所以能作靈活運動。
口腔內的肌性器官,表面覆蓋粘膜,上面隆起稱舌背。舌可分舌根、舌體和舌尖三部。舌根表面粘膜有許多小結節狀隆起,稱為舌扁桃體。舌體表面粘膜,有許多粗細不等的突起,稱舌乳頭。其中有些舌乳頭上皮中含有味蕾,可感受味覺。在正常情況下,上皮有輕度角化和脫落現象,角化上皮以及填充在乳頭間隙的脫落上皮、唾液、食物碎屑、透出的白細胞等,組成正常的薄而白色的舌苔。祖國醫學常觀察舌苔,作為診病參考。舌下面粘膜薄而光滑,中央有粘膜襞連於口腔底,稱舌系帶。舌肌是骨骼肌,運動十分靈活,參與咀嚼、吞咽及協助語言等活動。
舌癌:舌部好發惡性腫瘤,因此舌的淋巴引流就顯得尤為重要。舌後部的惡性腫瘤轉移到雙側頸深上淋巴結;而舌前部的惡性腫瘤到晚期才轉移到頸深下淋巴結。由於這些淋巴結靠近頸內靜脈,舌部的轉移瘤可以沿頸部的頸內靜脈在頦下三角和下頜下三角內廣泛擴散。是發生於舌黏膜的惡性腫瘤。好發於舌體部,多為鱗狀細胞癌;發生於舌根部者,多與分化不良的鱗狀細胞癌前病變有關。好發於舌中1/3邊緣處,以潰瘍型和浸潤型多見。周圍有浸潤,可造成舌運動障礙,影響語言、咀嚼、吞咽及進食。有癌性惡臭。區域性淋巴結轉移早,且轉移率高。活檢可明確診斷。採用綜合治療效果較好,可放療、化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有舌部分切除術、舌半側切除術、舌大部分切除術、全舌切除術及舌、頜、頸聯合根治術等,組織缺損可用帶蒂皮瓣或遊離皮瓣修復。
(一)好發於舌側緣中1/3部位,局部有潰瘍或浸潤塊,可有自發疼痛。
(二)一般惡性程度高,生長快,浸潤性強,常波及舌肌及舌下神經,致舌運動受限,說話、進食及吞咽均發生困難。
(三)晚期多侵犯口底,與原發於口底癌侵犯舌部者不易鑒別。
(四)腫瘤相應部位常有慢性刺激因素存在,如殘根或銳利牙邊緣嵴等;也可存在有白斑等癌前病損。
(五)舌癌常發生早期頸淋巴結轉移,以頸深上、中群淋巴結為多見;亦可呈跳躍式轉移。遠處多轉移至肺部。
(六)腫瘤活檢可明確病理性質。
(一)對腫瘤範圍局限、表淺、分化良好及浸潤較小的原發灶。可局部手術切除或冷凍、激光治療;浸潤較大者,可先行放療以控制原發灶后,再行頸淋巴清掃術;舌癌晚期或舌根的病灶,則應以手術治療,輔以放療及化療。
(二)頸部淋巴結應做治療性或選擇性清掃術。
(三)舌缺損1/2以上者,應行組織移植舌成形術。
(四)中醫治療:
1.鬱火上攻:舌部變厚或為硬結,如豆如菌;或有糜爛,突若泛蓮。疼痛難忍,流涎臭穢,心煩不寐,尿黃量少,苔黃,脈數。治法:清心降火,解毒化瘀。方葯:導赤散加黃連、梔子、蒲公英、鬱金、山豆根、草河車、藤梨根。
2.火盛陰傷:舌紫赤、腫痛,潰爛臭穢,轉動不便,妨礙飲食,身熱口渴,日漸消瘦,苔黃厚,脈滑數。治法:清熱解毒,瀉火滋陰方葯:清涼甘露飲加山豆根、山慈姑、龍膽草。
3.氣血兩虧:舌本短縮,不能轉動,進食艱難,語言困難,身體消瘦,心悸氣短,神疲倦怠或虛煩不寐,苔薄白,脈細弱無力。治法:補益心脾,益氣養血。方葯:歸脾湯加減。頸部結塊腫大者加海藻、昆布;陰虛熱盛者加生地、玄參、金石斛;大便溏薄者加山藥、扁豆或用六君子湯。
應用解剖:同舌部分切除術。
2.舌根部惡性腫瘤,距會厭有一定距離,切除后不影響會厭功能者。
術前準備:同半側舌切除術。備氣管切開術手術包。
麻醉:鼻插管全身麻醉。
體位:仰卧位、墊肩、稍仰頭。
如為惡性腫瘤如鱗形細胞癌或腺癌,應根據具體情況先行單側或雙側頸淋巴清掃術。如患者能大張口,又為良性腫瘤,將舌牽出口腔能顯露腫瘤時,可將舌自中線劈開,菱形切除腫瘤后拉攏縫合;
若舌不能拉出,或為惡性腫瘤,需做下唇正中縱行切口,甚至正中鋸開下頜骨;在正中切開下頜骨前,先用微型鈦板於下頜骨上固定標記,於中線切開口底及舌體,清楚暴露后完整切除腫瘤,舌體複位後分層縫合;堅固內固定複位固定下頜骨正中離斷處;最後分層縫合下唇切口。
手術意外的處理:術中及時妥善縫扎止血,以免術后出現呼吸道梗阻,必要時行預防性氣管切開術。
1.術畢即插鼻飼管,術后鼻飼流質飲食,一般維持6~8天,待能吞咽進食後方可拔管。舌根會厭切除者鼻飼流質飲食需15~30天,可吞咽流質後方可拔管。
2.保持口腔清潔,每日行口腔護理2次,如發生咽瘺,鼻飼流質飲食需延遲到瘺口閉合。
3.全身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4.術后6~7天拆除皮膚及下唇黏膜縫線。舌部縫線10天拆除,舌根部縫線或任其自行脫落。
5.如氣管切開,術后處理同氣管切開術。
1.如腫瘤位於舌根側部,在鋸開下頜骨正中線后,沿牙槽嵴內側下部切開口內黏膜,向後直至咽前柱,將舌向健側牽拉顯露腫瘤並切除之,舌根部切除面積較大時,可用帶蒂皮瓣或遊離皮瓣修復。
2.若一側舌根部腫瘤範圍較大,累及咽側壁時,還可在下頜角部截斷患側下頜骨,牽下頜肌向前後方,徹底切除舌根及咽側病灶。下頜截骨兩端用堅固內固定複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