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下頜骨的結果 展開

下頜骨

一種頭骨

下頜骨簡而言之也就是通常俗語中所說的下巴,下頜骨和上頜骨是組成構成口腔的一部分,下頜骨為牙齒提供著床點,提供下頜部位周圍肌肉的附著點,參與顳下頜關節。該徠關節可以輔助完成吃飯咀嚼功能、語言表達功能、打噴嚏功能等。由於可以輔助多項功能完成,下頜骨對於人類是不可或缺的骨頭之一。

解剖結構


其水平部分為下頜體,其垂直部分為下頜支,表層為骨密質,內部為骨松質,與顳骨關節凹組成顳下頜關節。下頜體分內、外兩面及上、下兩緣。下頜支分兩面、四緣及兩突。下頜支與顳骨形成關節。該關節非常靈活,可做出包括咀嚼動作在內的多種動作下頜骨的骨小梁徠也順應咀嚼肌的拉力和力傳送的方向而排列,斜向上後排列成線形,稱之為肌力線與力線。它通過下頜支而終於喙突而傳力,但一部分力量還經此而傳到顱底。下頜骨前部的骨小梁,從一側的下緣到對側的上緣,且兩側骨小梁在下頜聯合處交叉,骨質增厚以加強抗力。由於肌力線和力線的影響,使下頜骨的結構形態也產生功能性改變。下頜骨在頜面部骨骼中雖然面積和體積都大,但結構上卻有幾處薄弱環節。如下頜骨的髁突頸、下頜角、頦孔和正中聯合等處,均為骨折的好發部位。
下頜骨的骨質較緻密,血供較差,除主要接受下齒槽動脈血供外,又接受來自骨表面黏骨膜動脈分支的血液供應。

疾病治療


近年來,頜面部骨折呈逐年上升趨勢,損傷程度日益加重,傷情也日趨複雜。下頜骨位於人體的暴露部位,骨折的發生率居頜面部骨折的首位。據文獻統計,下頜骨骨折的發生率約佔頜面損傷的25% ~ 28%,占頜面骨骨折的 55% ~ 72%。下頜骨骨折好發於青年男性 ,以頦部最多 ,合併面中份骨折較多 ,近年來多由車禍引起 ,堅固內固定是治療的較好手段。

手術入路

下頜骨骨折的手術入路選擇主要根據骨折線的部位、性質等,其原則為在便於操作的基礎上使創口盡量隱蔽,並最大限度減輕手術創傷。下頜骨骨折手術入路主要包括:口外入路、口內入路、口內外聯合入路及經傷口入路。下頜骨骨折手術入路的選擇並不是一成不變甚至固定化、格式化的,應根據患者的具體傷情及患者 對美觀的要求等綜合考慮。

固定方法

A、頜間固定: 頜間固定(intermaxillary fixation,IMF)是將上、下牙列通過牙弓夾板結紮固定或彈力牽引固定的方法,從而達到骨折的複位和固定,其主要目的是固定骨折段,恢復患者咬合關係。
B、堅強內固定,自20世紀60年代起,國外就開展了下頜骨骨折堅強內固定(rigid internal fixatino,RIF)系統的研究。經過數十年的臨床應用,證明RIF技術是處理下頜骨骨折的最佳方法,已成為當今下頜骨骨折固定的主流。由於RFI能夠達到下頜骨的生物力學要求,有效的三維穩定性改變了骨折區的環境,從而使局部血運迅速恢復,骨折 區直接骨化連接,加快骨折癒合。RFI適用於任何部位的下頜骨骨折,無論骨折是開放性、閉合性、感染還是未感染者,均可達到較好的療效,較之保守治療具有無法比擬的 優越性。目下頜骨骨折RIF系列包括小型或通用接骨板、拉力螺釘、動力加壓接骨板和離心動力加壓接骨板、自鎖接骨板及可吸收接骨板系統。主要有①小型或通用接骨板系統②拉力螺釘系統③動力加壓接骨板和離心動力加壓接骨板系統④自鎖板(釘)內固定⑤可吸收內固定系統
C、生物學固定:其理念是在下頜骨骨折治療過程中採用保護血運為主的內固定方法,儘可能遠離骨折部位進行複位,不要求骨折段的解剖複位,從而最大限度保護骨折部位骨膜和軟組織附麗,同時使用低彈性模量的內固定物並減少固定物與骨皮質的接觸面積,為骨折癒合提供正常的生理環境。

常見併發症


①感染②咬合關係錯亂與咬合干擾③面神經損傷④牙根損傷 ⑤影響頜骨發育⑥接骨板斷裂 ⑦接骨板外露 ⑧螺釘鬆動、脫落
人體骨骼構造
顱部頭蓋骨▪ 篩骨 ( 1塊)▪ 蝶骨 ( 1塊)▪ 枕骨 ( 1塊)▪ 顳骨 ( 2塊)▪ 頂骨 ( 2塊)▪ 額骨 ( 1塊)面骨▪ 顴骨 ( 2塊)▪ 上頜骨 ( 2塊)▪ 下頜骨 ( 1塊)▪ 鼻骨 ( 2塊)▪ 齶骨 ( 2塊)▪ 淚骨 ( 2塊)▪ 犁骨 ( 1塊)▪ 下鼻甲 ( 2塊)
耳部▪ 錘骨 ( 2塊)▪ 砧骨 ( 2塊)▪ 鐙骨 ( 2塊)
喉部▪ 舌骨 ( 1塊)
肩部▪ 鎖骨 ( 2塊)▪ 肩胛骨 ( 2塊)
胸部▪ 胸骨 ( 1塊)▪ 肋骨 ( 24塊)
脊椎▪ 頸椎 ( 7塊)▪ 胸椎 ( 12塊)▪ 腰椎 ( 5塊)
手臂▪ 肱骨 ( 2塊)▪ 尺骨 ( 2塊)▪ 橈骨 ( 2塊)
手部腕骨▪ 手舟骨 ( 2塊)▪ 月骨 ( 2塊)▪ 三角骨 ( 2塊)▪ 豌豆骨 ( 2塊)▪ 大多角骨 ( 2塊)▪ 小多角骨 ( 2塊)▪ 頭狀骨 ( 2塊)▪ 鉤骨 ( 2塊)掌骨▪ 掌骨 ( 10塊)指骨▪ 近節指骨 ( 10塊)▪ 中節指骨 ( 8塊)▪ 遠節指骨 ( 10塊)
骨盆▪ 髖骨 ( 2塊)▪ 骶骨 ( 1塊)▪ 尾骨 ( 1塊)
腿骨▪ 股骨 ( 2塊)▪ 髕骨 ( 2塊)▪ 脛骨 ( 2塊)▪ 腓骨 ( 2塊)
足部踝骨▪ 跟骨 ( 2塊)▪ 距骨 ( 2塊)▪ 足舟骨 ( 2塊)▪ 內側楔骨 ( 2塊)▪ 中間楔骨 ( 2塊)▪ 外側楔骨 ( 2塊)▪ 骰骨 ( 2塊)足背骨▪ 跖骨 ( 10塊)趾骨▪ 近節趾骨 ( 10塊)▪ 中節趾骨 ( 8塊)▪ 遠節趾骨 ( 10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