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

美俄1997年伯納德·羅斯執導電影

《安娜·卡列尼娜》是由伯納德·羅斯執導,蘇菲·瑪索、肖恩·賓等主演的愛情片。該片改編自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最終卧軌自殺悲劇

該片於1997年5月1日在德國上映。

劇情簡介


蘇菲瑪索版安娜 卡列尼娜
蘇菲瑪索版安娜 卡列尼娜
19世紀俄羅斯的上流社會裡,高層首長卡列寧之妻安娜(蘇菲·瑪索飾)艷冠群芳,在火車上她邂逅了風流倜儻的渥倫斯基伯爵(肖恩·賓飾)。渥倫斯基的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二人產生了真愛,在當時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下,不顧一切地私奔。他們的愛情悲劇就此展開。
雖然安娜勇敢地告訴自己的丈夫一切實情,希望能離婚,但看重社會地位的卡列寧(詹姆斯·福克斯飾)難以忍受奪妻的恥辱,以安娜最心愛的兒子做威脅,拒絕和安娜離婚並逼她放棄兒子。
此刻,安娜已離家與渥倫斯基同居,懷了他的孩子,卻不幸流產,得了後遺症,又對酒與藥物有了依賴性。經過重重困難波折后,安娜的精神壓力變得非常大。後來,渥倫斯基承受不了社會壓力,開始對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兒子和社會地位的高昂代價,而現在所謂真摯自由的愛情也出了問題,她內心無法獲得滿足和平衡。
最後安娜身著一襲黑天鵝絨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讓呼嘯而過的火車結束了自己無望的愛情和生命。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角色備註
蘇菲·瑪索安娜·卡列尼娜
肖恩·賓渥倫斯基
阿爾弗雷德·莫里納列文
米婭·科施娜基蒂
詹姆斯·福克斯卡列寧
費奧納·肖莉迪亞
丹尼·赫斯頓Stiva
菲麗達·勞渥倫斯基婭
David SchofieldNikolai
Saskia WickhamDolly
Jennifer HallBetsy
安娜·考爾德-馬歇爾Princess Schcherbatksy
Valerie BraddellAmbassador's Wife

職員表

製作人布魯斯·戴維吉姆·萊姆利斯蒂芬·麥克維蒂Vladimir Zheleznjakov
原著列夫·托爾斯泰
導演伯納德·羅斯
副導演(助理)Mark CarterMark Cotone
編劇伯納德·羅斯
攝影Daryn Okada
剪輯Victor Du Bois
選角導演瑪麗昂·多爾蒂
藝術指導約翰·邁爾
美術設計Sergei Shemyakin
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演員蘇菲·瑪索

    安娜是一位貴族婦女,卡列寧的妻子。少女時代即嫁給卡列寧並育有一位八歲的兒子。與渥倫斯基相戀后不幸流產。她是一個矛盾而完整的形象,她遊走在家庭和愛情之間,備嘗艱辛與苦痛。最後精神漸漸出現問題,身著一襲黑衣在火車站卧軌自殺。

  • 渥倫斯基

    渥倫斯基

    演員肖恩·賓

    渥倫斯基是一個年輕英俊、有勇氣、有激情的軍人,他是一個非常感性的男人,因此他的決斷常常帶有孩子氣的莽撞。他與安娜相愛后因為社會輿論備受指摘,同時承受來自於母親的巨大壓力,因而對安娜漸漸冷落。

  • 列文

    列文

    演員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列文是一位地主,與安娜嫂子的妹妹基蒂相戀,一波三折之後終成眷屬。他可以說是獲得了真正的愛情和家庭的幸福。然而,疑心的痛苦在折磨著他,在自己的富裕同人民貧困對比下,他深深抱有負罪感。他不斷地思考以尋求答案,直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後方得以寧靜。

  • 卡列寧

    卡列寧

    演員詹姆斯·福克斯

    卡列寧是一個刻板、守舊、愛惜名譽的官僚,身居高位,名譽對他來說重於一切,他寧願深受痛苦也要保持貌和神離的家庭,與安娜沒有愛情。他明知安娜和渥倫斯基的戀情,仍不同意和安娜離婚,更不允許安娜帶走二人的兒子。

幕後製作


在拍攝貝多芬傳記片《永恆的愛人》期間,伯納德·羅斯對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產生了濃厚興趣。在決定拍攝該片之後,羅斯開始觀看各種版本的電影改編作品,並決定親自創作劇本。該片是蘇聯解體后第一部全部在俄羅斯拍攝的西方電影。劇組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在聖彼得堡及其周圍鄉村拍攝《安娜·卡列尼娜》。羅斯認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在本質上就是托爾斯泰本人,因此在片頭引用了托爾斯泰的自傳體作品《懺悔錄》,因為該書完美展現出這位文學巨匠的性格和觀點。

播出信息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1.Icon Entertainment International
2.Studio Trite
3.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發行公司
1.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加拿大)
2.Aquarius TV(希臘)
3.Argentina Video Home (阿根廷)
4.Líder Films S.A.(西班牙)
5.SF Video(瑞典)
6.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發行上映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德國1997年5月1日
英國1997年5月23日
法國1997年6月4日
比利時1997年6月11日
瑞士1997年6月13日.
新加坡1997年7月10日
澳大利亞1997年7月17日
丹麥1997年8月8日
西班牙1997年8月18日
巴西1997年9月5日
土耳其1997年9月19日
韓國1997年10月3日
紐西蘭1997年10月23日
波蘭1997年11月7日
冰島1997年11月8日
中國香港1997年11月20日
俄羅斯1998年
瑞典1998年2月
日本1998年4月11日
泰國1998年5月29日
阿根廷1998年7月9日
秘魯2003年5月15日 

作品評價


蘇菲瑪索出場時的扮相很像我喜歡的一個人。尤其是那雙質疑的眼睛,那天真而無辜的表情。電影的進度很匆忙,題眼或許是將近片尾安娜那句:“你母親和索羅金公主,我清楚得很。像她們那種沒有感情的女人,不管年紀大還是輕,在我眼裡都不能算人。”可是在這個真實的世界上,像安娜那樣充滿生之熱望的人逐漸被社會逼向死角,沃倫斯基的母親那樣冷酷而精於計算的人卻如魚得水。安娜的悲劇不在於她的丈夫或情人,或任何一個人的惡劣品性,這些仍懷著同情的人背後總有那麼一些“社會公意”,她的悲劇幾乎是必然。這個世界上,女人的生存空間實在狹小。她們的脆弱或剛烈,實在與生存環境的逼仄和壓抑緊緊聯繫在一起。這個生存空間,指的是人們對她的期待範圍很窄,她如果有越出日常生活的熱情,就會立刻感受到無形邊界的強大壓力。同時,女人又很容易落入被所有人遺忘的陰暗角落,因為人們對女性的認知,總是和她的家庭聯繫在一起。只有在很少的情況下,單獨的女性能獲得與單獨的男性同等待遇。但托翁的著眼點顯然不止是性別問題,他的關懷是普遍的。電影中有兩個與安娜形成某種平行的角色:列文的哥哥,年輕時曾多麼英俊瀟灑的哥哥,也落到被人遺忘的角落;列文,在電影的開頭,列文說,安娜和她同樣懷著沒有愛過就死去的恐懼。懷著對生活“真正的”或者“過分的”熱情的列文,怎樣去應對世間生活呢?他有耐心,他參加勞動,他向上帝祈禱,命運眷顧了他,他的等待和耐心以及優雅得到了回報。他用敏感的心靈去感受生命的奇迹。可是說到底他與安娜不同,他有田莊,可以在任何挫折前面退守,可以在這裡寄託他的感受。安娜讓我想起許多一無所有的女性,她們也許擁有美貌擁有子女擁有財富,可這些不過在佔有她們。當她們希望做出任何改變現狀的選擇時,立刻會發現自己的無力。女性究竟可以擁有什麼呢?我想起了德國人。(《豆瓣》評)
看完了安娜·卡列尼娜 但是我一點都不同情安娜,是的她的確很可憐,但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吧,是又可憐又討厭……這部劇支撐我看下去的可能就是列文吧,他真的是一個充滿愛的人,真心對待農民,對基蒂的愛也是從各種小細節中體現出來(在她生孩子的時候,為她著急,從來不相信上帝的人,為了她而祈禱。得知她願意嫁給他的時候,盡然像個小孩子一樣說希望明天就結婚)~基蒂也是為他的煩惱而苦惱,為他的開心而快樂。就算有了矛盾大家都是從自身找原因,從來都不是想責怪對方,真誠的對待對方……真的這都是什麼神仙愛情啊。真的是跟安娜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吧,她跟不喜歡的人結婚生子,生活8年之久,到最後出軌拋棄孩子,然而跟情夫在一起時又總是想起愧對自己的孩子……反正就很多波折和不幸。所以,最後我的總結就是雖然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沒有愛的生活也是萬萬不行的,不管是愛國還是愛自己或者是愛生活。(《豆瓣》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