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禪法師

原上海佛學院院長

真禪法師(1916~1995年12月1日),男,江蘇東台人。字妙悟,別號昌悟。

六歲從凈修法師出家,十五歲受具足戒。先後就讀於東台三昧、焦山定慧、鎮江竹林等寺之佛學院、及南京華嚴師範學院。歷任竹林寺上海玉佛寺靜安寺住持,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上海佛學院院長、上海佛教協會會長等職務。多次應邀至海外弘法,足跡遍及香港、西藏、印度、泰國、日本,美國等。為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在文化交流和慈善事業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貢獻。

大事件

1916

出生

1916年出生,江蘇東台人。

1922

從凈修法師出家

1922年從凈修法師出家。

1932

進入竹林佛學院,依震華法師受學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藹亭法師退居,赴香港弘化,震華法師繼任住持及佛學院院長。真禪進入竹林佛學院,依震華法師受學。

1942

到上海,為震華法師的得力助手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初春,又出外參訪,曾到泰縣光孝寺禮參南亭法師、葦宗法師,到海安縣佛教居士林禮參紹三法師,聽法師講《地藏菩薩本願經》。五月,上海玉佛寺住持遠塵法師退居,由震華法師繼任,在寺內開辦「上海佛學院」,召真禪到上海相助。真禪到上海,受任為佛學院訓育主任,並擔任玉佛寺堂主、代理副寺,為震華法師的得力助手。

1945

出任祗園寺監院

民國三十四(1945年),應蘇州祗園寺住持通圓和尚之請,出任監院。未幾,震華法師召他回鎮江竹林寺為他傳法授記,成為臨濟正宗第四十七世法嗣,擔任竹林寺監院,並在竹林佛學院授課。

1948

繼任竹林寺住持併兼竹林佛學院院長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真禪繼任竹林寺住持併兼竹林佛學院院長,是年三十四歲。

繼任竹林寺住持併兼竹林佛學院院長
1959

出任玉佛寺監院

1959年,真禪應玉佛寺住持,葦舫法師之請,出任監院,綜理寺務。同年,當選上海市佛教協會常務理事。

出任玉佛寺監院
1980

出席代表大會,當選為常務理事

1980年,赴北京出席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常務理事。

1995-12-01

示寂

1995年12月1日示寂,世壽八十歲,僧臘七十四夏,戒臘六十四夏。

人物生平


與佛結緣

真禪法師個人照
真禪法師個人照
受慧晶和尚點化皈依。
法師在啟慧佛學院
啟慧佛學院規定學僧入學,先要寫一篇自傳。真禪不曾進過學校,全憑在凈土庵十年苦學自修,才算粗通文字,這一篇自傳使他為難萬分,不過寫得還算通順,獲得通過。佛學院有學僧三十餘人,真禪知道自己的基礎不夠,比不上別人,所以在求學期間,刻苦用功,晝以繼夜,晚間別人入睡,他在佛殿長明燈下苦讀,如是兩年,學力上頗有進益。

在竹林佛學院

真禪法師照片
真禪法師照片
真禪聞知有「華嚴座主」之譽的應慈老法師在揚州講經,他即南下揚州,到福緣寺拜謁應老,留在福緣寺聽應老講《楞嚴經》。翌年復到鎮江焦山定慧寺,入焦山佛學院深造。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藹亭法師退居,赴香港弘化,震華法師繼任住持及佛學院院長。真禪進入竹林佛學院,依震華法師受學。竹林寺農禪並重,真禪讀書用功,又長於耕作,受到震華法師的青睞,親自指點他功課,並命他擔任初級班的助講。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秋間,讀完兩年佛學院課程,開始出外參訪。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秋,竹林寺傳戒,震師命真禪擔任衣缽之職,管理全寺財務,真禪處理得條理井然。後來,震華法師為真禪傳法授記,實植因於此。

在上海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真禪的二哥心嚴法師,在富安大聖律寺創辦佛學研究社,約真禪去主持教務工作,這樣真禪到了富安。他為研究社授課之餘,從一位老秀才劉步青先生讀《左傳》《易經》《詩經》等古書,暇時為當地的「民鐸報」撰寫雜文。是年「八年抗日戰爭」開始,真禪在報端撰文激勵人心,共御外侮。如是在大聖律寺任教五年。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初春,又出外參訪,曾到泰縣光孝寺禮參南亭法師、葦宗法師,到海安縣佛教居士林禮參紹三法師,聽法師講《地藏菩薩本願經》。五月,上海玉佛寺住持遠塵法師退居,由震華法師繼任,在寺內開辦「上海佛學院」,召真禪到上海相助。
真禪到上海,受任為佛學院訓育主任,並擔任玉佛寺堂主、代理副寺,為震華法師的得力助手。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圓瑛法師在上海圓明堂開講《楞嚴經》,真禪參加聽講∶又到福慧寺聽摩塵法師講《法華經》。
民國三十四(1945年),應蘇州祗園寺住持通圓和尚之請,出任監院。未幾,震華法師召他回鎮江竹林寺為他傳法授記,成為臨濟正宗第四十七世法嗣,擔任竹林寺監院,並在竹林佛學院授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江蘇省佛教會成立,真師當選為理事。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真禪繼任竹林寺住持併兼竹林佛學院院長,是年三十四歲。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應慈老法師在南京創設「中國華嚴師範學院」,真師辭去住持及院長職務,到南京入院受學。慈老在院講八十卷《華嚴經》,真師認真學習,對華嚴深有領悟,以此受應老器重,成為應老入室弟子,以後講華嚴時,常命他擔任輔講。

建國初期

1949年秋,京滬大動亂,應慈老法師在上海沉香閣潛修,真禪隨侍。有人勸應老離開上海,到香港、台灣或東南亞。應老說∶「我在這兒的弘法事業尚未完成,怎能到海外去貪圖享受呢?」真禪亦與老人相約,不離開上海。
1950年,到圓明講堂依圓瑛老法師修學《楞嚴》《阿彌陀》《起信論》等大乘經典。
1951年秋,應慈老法師應各界之請,在沉香閣傳戒,真禪擔任教授阿黎。戒期后,應老推薦他到玉佛寺任執事。
1952年,擔任信眾部副主任,為信眾講授佛法概要及教信眾梵唄。
真禪法師與朋友合照
真禪法師與朋友合照
1953年,應慈老法師赴北京出席中國佛教協會成立大會,真禪隨侍。是年,甫當選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圓瑛老法師示寂,真禪參加追悼會。同時他在玉佛寺的職務也由信眾部副主任轉任寺務處副主任,併兼任知客,負責接待工作。以後數年,他曾接待日本學術文化代表團、第十世班禪,以及印度、錫蘭、尼泊爾、寮國柬埔寨、泰國、越南等國代表團,並曾接待周恩來總理。
1959年,真禪應玉佛寺住持,葦舫法師之請,出任監院,綜理寺務。同年,當選上海市佛教協會常務理事。
1965年8月,應慈老法師以九十三歲高齡示寂,真禪參與應老的治喪事宜。

十年動亂時期

1966年夏天,「十年動亂」開始,佛教也遭遇「三武法難」之後最大的劫難。僧侶被驅離寺院,下鄉勞動生產;寺院中經典被焚燒,文物被破壞,玉佛寺也不能倖免。動亂開始,上海佛教中首當其衝的,是有三十多年歷史的「上海佛學書局」,經書丟到街頭燃燒,大火三日不熄;靜安寺、龍華寺先後被砸,玉佛寺也多次受到騷擾。這時玉佛寺僅剩下住持葦航、監院真禪等五個出家人,他們挖空心思,用種種偽裝方法保護佛像文物,但仍躲不過批鬥的命運,葦舫和尚年逾六十,於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底病逝。以後真禪和幾個出家人,以糊紙盒度日。未幾,真禪以「裡通外國」的罪名被關進牛棚,過著「早請示、晚彙報」,隨時接受批鬥的生活,如此捱過了苦難的十年。

文革過後

動亂過後,年逾六十的真禪老法師重回玉佛寺,被驅離在外的僧侶也漸回寺院。這以後,隨著政策開放,佛教也自谷底復甦。
1977年底,真禪出席上海市第五屆政協會議,一九七八年參加以趙朴初為團長的中國佛教代表團,訪問日本。
1979年,夏曆四月八日佛誕節,玉佛寺舉行浴佛儀式,這是「十年動亂」以來的第一次佛教活動。6月,上海市佛教協會召開第三屆理事會,真禪被推舉為會長。同時為玉佛寺兩序推舉為玉佛寺住持,舉行升座典禮。
1980年,赴北京出席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常務理事。
1981年以後,玉佛寺恢復佛事活動,定期舉辦佛經講座、佛菩薩聖誕法會慶典。文革期間被迫離寺的僧侶重回寺院,寺中常住眾增加到一百數十八,寺中恢復叢林制度的組織。同時也開始籌募基金,修繕全寺殿宇建築。繼而創辦學戒堂,招收學員剃度出家,傳授佛門儀軌、日常課誦、及基本佛學課程。

安然示寂

1981年,真禪隨中國佛教代表團,出席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第二屆亞洲宗教徒和平會議,歸途訪問了曼谷及香港。
1983年,率領上海佛教代表團到普陀山朝山。同年,循唐代玄奘大師自長安西行路線,歷經敦煌、吐魯番、古高昌國等地到達新疆,回到上海后,撰寫《玄奘大師傳略》及《玄奘求法之路巡禮記》二書。
1984年,真禪應美國華僑總商會會長應行久、美東佛教總會會長應金玉堂夫婦之邀,率代表團到紐約訪問,並參加美東佛教總會大乘寺七層玉佛寶塔的落成典禮。歸途中並訪問華盛頓、費城、洛杉磯、舊金山等各地寺院道場。11月,率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訪問印度,朝禮聖跡。
1985年,訪問香港。
1986年,訪問日本。
1988年,到美國西來寺,參加西來寺落成典禮,並出席第十六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1989年,春再度訪問日本,7月,訪問新加坡。
1990年,應法國上海聯誼會之邀,訪問巴黎。
1991年,應澳州新南威爾斯市華人佛教會及定慧學舍之請,到澳洲弘法。7月,又訪問馬來西亞。
1992年11月,真老兼任河南開封大相國寺方丈,舉行盛大的晉山典禮,真老捐出鑄大銅佛款三十萬人民幣,另捐四萬人民幣給地方政府,舉辦社會福利事業。
1993年,應台灣光德寺住持凈心法師之邀,到台灣弘法訪問,其間訪問了四十多所寺廟和團體。
1995年12月1日示寂,世壽八十歲,僧臘七十四夏,戒臘六十四夏。

社會活動


任職經歷

曾擔任上海佛學院院長、上海佛協會長,上海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協副會長等。

主要成就


綜觀真禪法師的一生,“愛國愛教”是他矢志不移的思想基礎,他的一言一行,無不貫穿著這根紅線。
在《回憶圓瑛大師》一文中,真禪法師指出:“我經常告誡我的弟子輩,作為一個新中國的佛教徒,必須堅持‘愛國愛教’的原則。所謂‘愛國’,在今天的條件下,就是要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作貢獻。所謂‘愛教’,就是熱愛我們所信仰的佛教,即愛佛教教義中‘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理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的原則;‘自利利他,廣種福田’的思想等等。我還經常對一些青年僧人講,愛國愛教的原則本身是一個辯證的關係,愛教必須愛國,愛國才能愛教。”
在《培養青年僧才是中國佛教界的當務之急》一文中,真禪法師進一步指出:“所謂‘兩愛’,就是‘愛國愛教’。作為一個新中國的佛教徒,首先必須熱愛我們社會主義祖國,要為我國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佛學院校的學僧同樣如此。其次必須熱愛我們所信仰的佛教,愛佛教教義中建設人間凈土、‘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種種理想等等。愛教必須愛國。愛國才能愛教,兩者不可偏廢。”
圍繞“愛國愛教”的主題,真禪法師在社會、慈善、教育、文化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努力,為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作出了可貴的探索。本文擬通過對真禪法師愛國愛教思想的研究,發掘出大師思想深層最閃光的東西,從而為今人乃至後人,在弘揚佛教優良傳統,為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方面,提供可資借鑒的教益和啟迪。

著作

晚年著有《玉佛丈室集》第一集至第七集七冊,及其他著作多種。

人物評價


真禪法師照片
真禪法師照片
(1916—1995)是當代中國的一代高僧。他禪宗臨濟,教在華嚴,行歸地藏、普賢。在其早年的參學進路中,真禪轉益多師,博採眾長,歷參受學於民國佛教復振的中心區域之一江蘇諸高僧,如應慈法師、震華法師、常惺法師、慈舟法師、圓瑛法師。本文透過近代佛教禪教兼弘的“華嚴禪”進路,具體結合真禪法師的參學歷程,以禪教一致論的現代推展為議題,試圖闡釋真禪法師如何自覺地融人禪教一致這一中國化佛教的主流傳統,透顯當代中國人間佛教思想的實踐內涵,及其與中國化佛教傳統中華嚴禪思想的內在關聯,從而提出人間佛教作為傳統佛教或佛教傳統的現代推展,既離不開有為僧人對佛教傳統自身的承續,更需要加以與時俱進的推展。而真禪法師正是這樣的僧人典範。
真禪長老一生愛國愛教,是黨和政府的親密朋友。他在恢復寺院,培養僧才,興辦教育,慈善濟世,修橋鋪路,弘法講經,國際交流等方面作出了不朽的功德。多次應邀至海外弘法,足跡遍及香港、西藏、印度、泰國、日本,美國等。在任期間,為增進世界佛教徒的了解和友誼、宣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發揮了積極的影響。在佛學研究方面除經常主持講經法會外,還著有《玉佛丈室集》十冊、小叢書若干本,另有大量的佛學研究論文在海內外發表。1995年12月1日示寂,世壽八十歲,僧臘七十四夏,戒臘六十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