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陂
車陂
車陂(Che Bei)別名龍溪,在廣州城區東郊、中山大道與黃埔大道之間,原屬東圃鎮,現屬天河區。南宋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王道夫之裔孫王龍溪建村並大力發展,後人為紀念王龍溪的功德,故將本村改名為龍溪。並於每年端午的龍舟上面,插上有龍溪字樣的旗幟以示懷緬。后又因本村屬車陂堡,明代稱車陂鄉,現稱車陂村。
中山大道--東圃
宋元時期,車陂屬番禺縣永泰鄉管轄,鄉辦公機構設在現在的車陂村內。
在鄉衙門一帶,有一街市稱永泰市。興盛時期,經營各種行業的商鋪多達數十間。現在廣州十八中學南側,有一條名叫永泰直街,是當時永泰市中心的所在地。永泰名號沿用至今。永泰直街位於村東側偏南,居住各姓商人,涌口大街位於珠江河畔車陂湧出口處,居住水上人家。
村內有一條名叫龍溪的溪水。據簡氏族譜記載,宋末元初時期村東岸有一位名叫龍溪的王道夫裔孫,在村中很有名氣和影響力,後人為紀念他,將流經村中心的河流取名龍溪,龍溪村因此而得名。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番禺鹿步司設12個堡,龍溪村歸屬車陂堡,車陂堡辦公所在地,故以堡為名而稱車陂。
建國前,車陂按有祠堂的姓氏劃分為8個約。8約廳位於村中心偏南車陂涌西側,是8個約的代表議事地方。8個約分住3條自然村:四約、東岸和沙美。四約在車陂涌西邊,有蘇麥約、郝約、蘇馬約和蘇梁約。四約轄下有10個社(東閣社、布獅社、北門社、曝書里、東溪社、清溪社、雙社、南社、黃泥塘東平里和西華社)。東岸,指居住在車陂涌東面的簡約、王約和黎約。沙美位於車陂涌西側南端,有梁黃約。
新中國成立后,車陂劃分四個片。四個片所轄地段如下:一片:東閣社(高地蘇)、布獅社(高地蘇)、北門社、東溪社、大塘曝書里。二片:西華社、清溪社、雙社、南邊社、黃堤塘東平里。三片:沙美啟明大街、沙美江夏大街。四片:江頭北正大街、東岸永泰直街、東岸玉田大街、東岸天台大街、東岸祠堂大街、東岸涌口大街。
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日本人侵中國,給中國人民帶 來深重災難。
時值壯年的車陂村民郝英彥,意識到日軍不久會侵佔廣州,村民會被無辜殺害,於是向眾鄉親提議,若日軍進犯車陂,我們無法抵抗,最好是暫離家園。他說,已通過親友關係,選擇和聯繫好當時沒有陸路可通,河涌交錯的番禺縣侖頭村為車陂村民的避難點。
當時,車陂村民普遍心存僥倖思想,認為一旦離開家園,會被人趁機搶掠。有些村民表示寧願與家鄉共存亡,不想客死異地。後來,根據淪陷區傳來消息,日寇每到一處地方,逢人便殺,很少有生還機會。村民們認為保存性命重要,還是按計劃去避難的番禺侖頭村,那裡是日本仔難以進犯的水鄉。當地村民很熱情,對車陂村民前去避難表示歡迎。於是各村民先將糧食藏好,收拾行裝,做好隨時撤離家園的準備。
1938年9月20日,在日軍人侵車陂之前,部分村民有組織有秩序地登船駛離車陂。10月21日,廣州淪陷。
當時,因村民事前做好撤離準備工作,被通知要離村時,互相照顧,扶老攜幼,沒有出現驚慌失措、哭哭啼啼的場面。四約北部村民,除少數自行投親靠友外,大都接受安排,乘船往侖頭避難。
在郝英彥的帶領下,幾百名逃難村民受到侖頭眾鄉親的熱情接待,有的住人大戶人家的私宅,大部分棲身祠堂公廳。除個別家庭開小灶外,設集體食堂。糧食和生活日用品,由郝英彥負責統籌,使每一個逃難的村民都有飯吃和有地方住。現車陂三社郝侖山,是在侖頭避難期間出生的,其父母為不要忘記這次逃難的歷史,替兒子取名為侖山(生)。
在侖頭逃避戰亂的車陂村民度日如年,郝英彥經常隻身返回廣州地區觀察時局,為村民重返家鄉而四處奔波。在他的努力和斡旋下,打通了村民回鄉關節。1938年11月,先老年人,后中、青年分批平安地返回家園,結束50多天的逃難生活。
1938年逃避戰亂,車陂村民稱為“走佬到侖頭”。四約北部70歲以上的 老人,談及走佬到侖頭的往事,都說幸虧村裡組織安排去侖頭避難,否則,難逃“蘿蔔頭”(日本兵)入村到處殺人的浩劫。
據後來得知,日軍在東圃一帶殺死未逃走或逃走後又回來的村民共89人。
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兩天後,侵華日軍在東圃車陂地區展開大屠殺。
廣州淪陷前一個月,車陂村大部分老人、小孩、婦女陸續逃往番禺侖頭、新造等地避難,部分村民留下來維持治安,守護農作物。1938年10月23日(農曆九月初一日)凌晨,日軍巡邏分隊到東圃車陂搶掠。車陂聯防隊在郝英傑隊長的帶領下,抗擊日軍。在交戰中,日軍雖死傷多人,但郝英傑等多名隊員英勇犧牲。
由於車陂村民奮起抗擊日軍,使其產生報復思想。1938-1940年間,日軍多次突襲車陂進行搶掠、拉夫、姦淫。期間有位嫁給本村黎姓一村民為妻的日本婦女山本,積極奔走,多次出面斡旋,挽救了許多無辜村民的生命。如有一天,幾個車陂村民被押到大崗刑場準備處死,幸好山本及時趕到現場保釋,得以在日軍的屠刀下死裡逃生。
據粗略統計,被押到車陂大崗及羅坑兩地殺害的附近村民不下100人。
民國33年(1944年)農曆正月十六日,棠下福善社舉行一年一度的元宵游神盛會。當晚九時左右,游神隊伍行至棠下豐樂社附近時,日軍憲兵及偽軍偵緝隊以剿匪為由放槍。觀看盛會的群眾聞槍聲紛紛逃跑,日軍朝著粵漢鐵路舊路基逃走的人群用機槍掃射。車陂村民被打死3人傷2人,踏傷、跌傷不計其數。
資料來源:車陂村志
車陂街道辦事處於1981年成立。地處天河區東面,管轄的地域橫跨中山大道、黃埔大道,東靠東環高速公路,西至車陂路,南臨珠江,北接廣深高速公路。轄區行政總面積5.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7.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2.5萬人,流動人口約5.1萬人),下轄車陂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原車陂村)與11個社區居委會。
街內交通便利,主要交通幹線有中山大道、黃埔大道、廣園東路、車陂路、東圃大馬路、東圃二馬路,有BRT等多路公交車和地鐵四/五號線,交通便利。
車陂地區是在八十年代初建立起來的典型城鄉結合部。轄內有近萬人口的廣氮社區和車陂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原車陂),主要機關事業單位有車陂街道辦事處、車陂街社區服務中心、車陂街文化站、車陂街出租屋管理服務中心、車陂街消毒站、車陂街市容環境衛生管理站,主要大型商場有東圃供銷社商場、東圃購物中心、摩登商業城、美華超市等,同時還有眾多的教育、文化、娛樂和醫療衛生單位,如天翔職中、廣東省培英職業技術中學學校等中專院校以及天河區紅十字會醫院、暨大附屬第一醫院東圃分院、廣州家家樂康復醫院、廣特醫療門診部等醫療機構,還有廣州市十八中、瑪沙女子中學等3所中學、8所小學及天河廣場、美好居、匯友苑、旭景家園等多個住宅小區。街內環境優美,有車陂公園、沙美公園及晴川蘇公祠、石獅山鹿泉蘇公泉文物保護單位。
車陂街黨工委作為區委的派出機構,為了加強黨對社區黨建的領導,統攬社區建設工作全局。建立了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的縱橫結合的黨建工作網路。縱向,加強對街道黨組織以及新經濟組織中的黨組織的全面領導;橫向,增強對社區內各單位黨組織的指導、協調。使社區黨建工作形成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支部為基礎、全體黨員為主體、社區內各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團結奮進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
展望未來,車陂街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圍繞廣東省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面跟進落實“八項民心工程”和“十項重點工作”,以“三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為打造平安車陂和構建和諧文明社區譜寫新的篇章,為推進天河區現代化大都市中心區建設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