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

巴頓(D.H.Barton)有機化學家。英國國籍。生於英國格雷夫森德。1998年3月16日卒於美國德克薩斯。1940年、1942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理學士和哲學博士學位,1949年獲倫敦大學科學博士學位。1955年任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講座教授。1957年任英國帝國學院教授。1978年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天然產物化學研究所所長。1986年迄任美國德克薩斯農業和機械大學傑出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4),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70),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73)。曾獲諾貝爾化學獎(1969),英國女王授予的皇家勳章(1972)等。

簡介


巴徠頓[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
巴徠頓[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
巴頓;(D.H.Barton,1905.4.1-1998.3.16);有機化學家。
英國國籍。生於英國格雷夫森德。
1998年3月16日卒於美國德克薩斯。
1940年、1942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理學士和哲學博士學位,1949年獲倫敦大學科學博士學位。
1955年任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講座教授。
1957年任英國帝國學院教授。
1978年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天然產物化學研究所所長。
1986年迄任美國德克薩斯農業和機械大學傑出教授。

榮譽


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4),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70),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73)。
曾獲諾貝爾化學獎(1969),英國女王授予的皇家勳章(1972)等。巴頓教授是世界著名的有機化學家。
由於在“形成構象概念和把這些概念應用於化學所作的貢獻”,與挪威的奧德·哈塞爾教授共同獲得1969年諾貝爾化學獎,其研究成果被認為“是1894年范德華-拉貝爾理論在立體化學中的一個真正的發展”。
60年代后,在自由基化學和自然過程中的有機合成這一領域的首要工作使人們認識了許多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中苯酚自由基的偶合作用。
引進了新試劑CF3OF,成功地從事了硫、硒、碲和鉍化學研究。晚年發現的新反應有自由基的選擇性脫氧化反應和醯胺巰基酯斷裂產生自由基的反應。
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