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保和鎮的結果 展開

保和鎮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下轄鎮

保和鎮,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地處雁江區城區北部,沱江東岸,東與中和鎮及樂至縣中天鎮相鄰,南與寶台鎮交界,西與臨江鎮隔江相望,北與老君鎮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7千米,總面積115.21平方千米。

保和鎮是東漢五官中郎將董鈞的故鄉。

截至2020年6月,保和鎮下轄1個社區、22個行政村。保和鎮戶籍人口32405人(2020年)。2011年,保和鎮農業總產值4.3148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5304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235萬元。

歷史沿革


因鎮政府駐保和場而得名。
1949年12月,設保和鄉,屬第1區。
1950年10月,屬第2區。
1951年1月,分為保和鎮及崇善、高廟、靜誠、紫薇4鄉。
1955年10月,保和鎮併入崇善鄉。
1958年10月,鄉改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鄉。
1985年1月,崇善鄉改為保和鎮。
1987年6月,高廟鄉併入。
1992年7月,東安、永太、紫微3鄉併入保和鎮。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保和鎮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北部相對落差較大,南部相對落差較小。

氣候特徵

保和鎮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適宜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生長。多年平均氣溫17.4℃。年平均日照時數125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50毫米。降雨集中在5—9月,7月最多。

水系水文

保和鎮境內沱江由北向西南沿鎮界流過,沱江一級支流陽化河從東向北再南繼西南方向注入沱江,陽化河在鎮域內的河岸線長約31千米。沱江及陽化河流經全鎮35個村,佔全鎮村社數的78%以上。

自然災害

保和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水、乾旱等。洪水災害年平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5—10月,最嚴重的洪災發生在2010年8月20—21日,鎮域普降大雨,總降水量達115.2毫米,加之周圍鄉鎮連降大雨,導致陽化河水位猛漲,造成全鎮46個村相繼受災,兩個場鎮進水被淹,道路、供水、供電一度中斷,造成經濟損失5104萬元,其中直接經濟損失2504萬元。受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波及,保和鎮因地震死亡1人,致殘5人,339戶農民房屋嚴重受損。

自然資源


保和鎮境內農業耕地面積67279畝。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保和鎮轄黃嶺沱、花溪、石倉子、九老洞、四方碑、孝土地、永協、六石包、天宮廟、石廟子、石壩子、賓家坳、迎龍橋、火神溝、洞子灣、晏家壩、富家山、代家溝、文秀橋、永萬、友愛、明星、金星、文龍、紅堰、盤龍、金山、太音、天鵝、集龍、團山、馬蹄、大石、桐車、花圃、九嶺、永興、山品、柏楊、育才、黃谷、黑灘、釣魚、永久、清明、集樂46個行政村,保和場1個社區。
截至2020年6月,保和鎮下轄1個社區、22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保和場河濱街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12002104001121保和場社區
512002104200220清明村
512002104201220筒車壩村
512002104203220黃谷村
512002104204220永興村
512002104205220釣魚村
512002104210220金星村
512002104211220文秀橋村
512002104215220晏家壩村
512002104216220永萬村
512002104217220九老洞村
512002104218220文龍寺村
512002104221220迎龍橋村
512002104223220金山寺村
512002104224220天鵝村
512002104225220團山村
512002104226220馬蹄灣村
512002104230220盤龍村
512002104232220六石包村
512002104233220四方碑村
512002104234220花溪村
512002104235220永協村
512002104241220洞子灣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保和鎮轄區總人口6004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900人,城鎮化率3.2%。總人口中,18歲以下10222人,佔17%;18—35歲13077人,佔21.8%;35—60歲25753人,佔42.9%;60歲以上10996人,佔18.3%。2011年,保和鎮人口出生率9.72‰,人口死亡率6.28‰,人口自然增長率3.4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21人。
截至2018年末,保和鎮戶籍人口59561人。
2021年,資陽市雁江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保和鎮人口為3240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保和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293元。
2018年,保和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
2018年,保和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3個。

第一產業

2011年,保和鎮農業總產值4.3148億元,比上年增長25%。
保和鎮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紅苕為主。2011年,保和鎮生產糧食39298噸,其中水稻9912噸,小麥8143噸,玉米13171噸,紅苕5931噸。
保和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海椒、柑橘等。2011年,保和鎮花生種植面積4326畝,產量822噸;海椒種植面積4229畝,產量444噸;柑橘種植面積1566畝,產量2703噸。
截至2011年末,保和鎮累計造林0.9萬畝,其中防護林8500畝,竹林5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0.7萬株,林木覆蓋率31.6%,活立木蓄積量1.2萬立方米。2011年,保和鎮水果種植面積2200畝,產量3698噸,主要品種有梨、柑橘、桃、西瓜、葡萄、核桃,其中梨210噸,柑橘1457噸,桃子265噸,西瓜500噸,葡萄11噸,核桃235噸。
保和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山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保和鎮生豬飼養量16.03萬頭,年末存欄72415頭;山羊飼養量35450隻,年末存欄15720隻;牛飼養量20頭,年末存欄10頭;家禽飼養量64.7627萬羽,上市家禽37.5749萬羽。2011年,保和鎮生產肉類15569噸,其中豬肉12824噸,牛肉6噸,羊肉1241噸;禽蛋17噸;畜牧業總產值22604萬元。
保和鎮漁業以草魚、鰱魚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河域面積2625平方米、淡水水面2625平方米。2011年,保和鎮魚塘養殖面積11公頃,產量207噸,網箱養魚125箱,產量150噸,漁業總產值674萬元。

第二產業

2011年,保和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112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5304億元,比上年增長0.3%。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保和鎮有商業網點15個,職工121人。2011年,保和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235萬元,比上年增長6.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965萬元,比上年增長5%。
截至2011年末,保和鎮有郵政網點4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70千米,投遞點8個,鄉村通郵率100%。
截至2011年末,保和鎮有通訊企業3家,服務網點54個;電話交換機總量4萬門,固定電話用戶0.7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65%,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行動電話用戶1萬戶,比上年增加10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85%,比上年提高5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度43千米,主幹電纜達8對千米,網際網路埠總數1.2萬個,寬頻接入用戶22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600萬元。

交通


保和鎮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106省道過境,境內長8千米,雙向兩車道。有縣級公路2條,總長5.8千米。客運站1個,日發送客車7輪流往返,日客運量520人次。境內有河道2條,總長34.4千米。2011年,保和鎮有客運船6艘,客運量14.21萬人次。截至2011年末,保和鎮鎮區道路總長度4.5千米,道路鋪裝面積23400平方米;橋樑1座,總長度520米。

社會


文化事業

1986年3月,境內開通有線廣播站。現有廣播喇叭515隻,入戶率95%,通響率98%。截至2011年末,保和鎮有線電視用戶8318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386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8760小時。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保和鎮有幼兒園(所)17所,在園幼兒1707人,專任教師39人;小學10所,在校生2356人,專任教師12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935人,專任教師8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6%,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987人,專任教師69人。
2011年,保和鎮教育經費達1835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383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755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75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95%、20.45%、17.95%、17.95%。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保和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10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7張。專業衛生人員136名,其中執業醫師24人,執業助理醫師24人,註冊護士19人,平均每幹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3人、執業(助理)醫師0.8人、註冊護士0.3人。2011年,保和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46897人次,住院手術247台次,出院病人3581人次。
2011年,保和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23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7546人,參合率93%;孕產婦死亡率為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13‰、0.1‰、0.001‰。

社會保障

2011年,保和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23人,支出74.4萬元,比上年增長61%,月人均278元,比上年增長54%;城市醫療救助7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6人次,共支出3萬元,比上年增長4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92人,支出103.9萬元,比上年增長15.8%,人月均67元,比上年增長10.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92人,支出39.7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34人;農村醫療救助6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34人,共支出1.3萬元,比上年增長0.8%;農村臨時救濟1123人次,支出19.8萬元,比上年增長5%。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3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150畝,直接經濟損失34.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對象32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74萬元,比上年增長24%。
2011年,保和鎮新增就業人員683人,有54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6人,全年共幫助10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25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1.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00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836人,比上年末增加189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529人,比上年末增加158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51人,比上年末增加8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78人。參加失業保險15982人,比上年末增加567人,其中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11582人,比上年末增加523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11582人,比上年末增加523人。參加工傷保險14789人,比上年末增加246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13258人,比上年末增加210人。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保和鎮鎮區有自來水站3座,鋪設幹線水管5千米,年生活用水10.1萬噸,居民生活用水普及率94%。
截至2011年末,保和鎮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綜合電壓合格率、供電可靠率均為95%。
截至2011年末,保和鎮鎮區天然氣用戶465戶,月天然氣平均用量9000立方米。

獲得榮譽


2019年3月25日,保和鎮被授予“四川省第三批省級森林小鎮”。
2020年6月10日,被中共資陽市雁江區委、資陽市雁江區人民政府命名為“雁江區級最佳文明單位”。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