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前身系經宿州學院批准成立的校級物探與化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發展歷史


安徽省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始建於2007年。
2010年經安徽省科技廳批准,在原校級研究中心的基礎上,由皖北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宿州學院共同組建省級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2年4月,中心實驗室場地(現址)建成,並於9月正式投入使用。
2013年8月,安徽省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順利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批准“宿州學院(安徽省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開展博士后科學研究工作,成為安徽省高等學校中第一個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單位。

研究方向


探測技術研究
(1)礦井水文地質精細勘探研究:研究科學劃分礦井水文地質勘探類型按地質勘查規律,因地制宜,實施好預、普、詳查、勘探以及針對採掘工程對象和地質及水文地質特別要求的生產補充勘查。研究綜合運用各種勘探方法、採用先進技術手段查明井田(礦井)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
(2)礦井水害井下綜合探查技術研究:研究應本著有疑必探的原則,採用先進的物探、鑽探及化探方法,超前探查、查明工作面前方水文地質條件;研究物、鑽及化探適用條件及使用方法。
(3)隱伏含導水陷落柱超前探查治理技術研究:研究隱伏導水陷落柱的快速判識(水溫、水質、水量及出水形式)、探查(井上下物探鑽探綜合立體探查)、治理(採用井上下相結合的地面鑽探注漿封堵,井下物探鑽探驗證封堵質量的探與注、注與探的治理技術)及效果檢驗。
預測評價和監測預警技術研究
(1)礦井防治水基礎理論研究:進一步研究礦山地下水在特定的礦井地層、構造條件下賦存、運移規律,采動破壞對地下水的影響,頂板及底板突水機理,水害預測預報和礦井涌水量預計等。
(2)深部開採水害評價與預測技術研究:在深入研究深部煤層底板突水機理的基礎上,綜合分析高水壓、高地應力條件下煤層底板破壞深度、導升高度、奧灰頂部相對隔水層等因素對底板突水的影響,進一步開展深部煤層底板突水危險性評價及突水預測技術研究。
(3)監測預警技術研究:進一步開展礦井水害實時監測和預警技術研究,研髮針對老空水、頂板水、底板水、隱伏導水斷層和陷落柱等重大致災因素在掘進、回採期間的有效監測技術與裝備,形成礦井水害監測預警方法及技術體系,解決不同水害類型監測方案、預警判據等關鍵技術,為礦井水害監測預警技術標準形成提供試驗研究依據。
水害隱患超前治理技術應用研究
(1)“底含”下安全開採技術研究:研究新生界底部含水層的富水性特徵、滲透穩定性和采動裂隙疏放的可行性(試驗開採的基礎與安全開採的必備條件),基岩風化的工程地質特徵、阻隔水性能、水砂運移機理及破壞移動演化動態規律(試驗研究內容的重點與試驗成功的前提),含水層下薄基岩淺埋煤層開採覆岩破壞移動演化規律。研究、試驗、總結出“底含”下安全開採技術方法,有效防治突水潰砂災害。
(2)高承壓水上安全開採關鍵技術研究:研究使用各種有效手段和方法查明工作面內部地質構造,排除工作面內含、導水構造,查明工作面底板厚度、岩層結構、岩石力學性質;開展局部注漿加固、疏水降壓(帶壓)開採和工作面底板系統注漿加固及改造等技術試驗研究。
防治水技術安全標準研究
緊跟國際煤礦水害防治前沿技術,研究並提出有關防治水技術安全標準。根據礦山水害的研究及進展,不斷完善有關防治水技術的規範和標準的理論和技術,提出對各種相關規範和標準的修訂依據。
礦井水資源化應用研究
礦井水資源化應用技術研究:開展礦井水資源全面規劃,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研究;通過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相結合,加強礦井水凈化利用工藝技術與裝備研究。

研究設施


安徽省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由“煤礦勘探工程技術中心”、“岩土工程實驗室”、“地質實物資料庫”、“地下 巷道實訓室”四部分組成。建有地球化學分析、分析預處理、地球勘探、地下水動力學、煤結構分析、環境土壤分析、材料力學土力學樣品預處理9個實驗室,建成了滿足地質工程、土木工程及環境等專業的實驗教學及科研需求的地下實驗中心(模擬巷道)。

現任領導


主任:孫林華 秘書:李琦

組成人員


主任委員:劉桂建
學術帶頭人:桂和榮
學術委員會成員:
吳基文、葛曉光、胡友彪、隋旺華陳陸望張文泉、孫林華
中心技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趙開全
技術帶頭人:吳玉華
技術委員會成員:
韓東亞、段中穩、葛家德陳玉平、孫本魁、鄭士田、李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