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殷墟發掘的結果 展開
- 考古事件
- 圖書名
殷墟發掘
考古事件
殷墟為殷商王朝後期都城遺址,發現於20世紀初,1928年開始發掘。
目錄
1899年,王懿榮在中藥“龍骨”上發現契刻文字,后經羅振玉、王國維等考證、調查,確認為商代甲骨,出土於安陽小屯村。1928年10月,董作賓主持了試掘。同年12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組,負責殷墟的發掘工作,先後主持工作的有董作賓、李濟、梁思永、郭寶鈞等。自1928年10月至1937年6月,共發掘十五次。發掘大墓十一座、方坑一個、小型墓和祭祀坑一千二百多座,以及大量建築基址,出土刻字甲骨近兩萬片和大量陶器、銅器、玉器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迅速恢復殷墟的發掘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主要有:發掘武官村大墓、后岡祭祀坑,1973年在小屯南地發掘出土刻字甲骨四千多片;發現規模較大的商代鑄銅遺址、婦好墓,等等。殷墟發掘,是中國考古事業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考古發掘。該處豐富的出土文物為商史研究中的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實證資料,引起國內外的重視。1961年經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傅氏(傅斯年,中研院史語所所長,台大校長)組織領導的安陽殷墟洹水南岸歷時9年15次田野考古發掘,確鑿無疑地證明了中國商代晚期盤庚遷殷的都城就在此處,距今已有3300年左右的歷史,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地層、出土青銅、玉器等遺物,以及甲骨文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司馬遷《史記》有“洹水南,殷墟上”記載,另有文獻稱“北蒙”,又名“殷墟”。甲骨卜辭中又稱之為“大邑商”、“商邑”。)這個都城的形制和以出土的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殷墟文化,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文明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在東方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和光榮的地位。
就學術發展本身而言,殷墟15次發掘完全是由中國學者自己主持完成的,因而殷墟又稱譽為中國近代考古學的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