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匯通派
中西醫匯通派
中西醫匯通派是受西方醫學影響而出現的融合中、西兩種醫學的流派。該學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所誕生,既用傳統的中醫思維思考問題,又利用現代的西方醫術解決問題。
中國傳統醫學因受西洋醫學影響而出現的融合中、西兩種醫學的流派。所謂西醫學模式是西方(歐洲)傳統醫學向近代科學尤其生物科學匯通形成的生物醫學模式,實應稱之為近代醫學,隨著現代科學與技術尤其系統科學、生物信息技術等進展,現代醫學又形成了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接近中醫學的綜合思維模式,從而誕生了匯通中西醫學的現代系統醫學與個體化、轉化醫學等。
早在明末清初,西洋醫學已在中國傳播,西方來華的耶穌會教士帶來一些西方醫藥知識,如鄧玉函編譯的《人身說概》、《人身圖說》等已出現。這時中醫界已有一些醫家開始接受西醫學說,如畢拱辰、金正希等接受記憶在腦說,王宏翰認為西人所謂水、風、火、土四元素說,與中國五行學說相似,便拿來與中醫的太極陰陽之說加以匯通,還以胎生學闡發命門學說。王學權則認為《人身說概》、《人身圖說》等著作中介紹的解剖學知識,可補中醫學之不足,但也有不足之處,要“信其可信,闕其可疑”。
19世紀中葉以後,西醫大量傳入中國,傳教士的到來,西醫書籍的翻譯、建立西醫學校、醫院、吸收留學生,迅猛地衝擊了中國的傳統醫學。面臨這一嚴峻局面,中醫界中出現了分化,一些人認為中醫學已盡善盡美,毋須向別人學習;另一些人認為中醫學一無是處,要全 盤 接受 西醫學的內容。中西匯通學派則認為中西 醫各 有所長,必須吸 取西醫之長,為中醫所用。但中西匯通派在具體認識和方法上也很不一致。
唐容川代表作
由於時代和個人認識的局限,匯通學派雖然方向是正確的,成就卻不明顯。中西結合醫學的出現,是導致中西醫匯通派消亡的主要原因。中西醫結合的概念,替代了中西醫匯通的概念。就一般人而言,中西醫結合與中西醫匯通沒有差別。中西醫結合是中西匯通的補充和延伸。從這個意義來講,中西匯通並沒有消亡,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現在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