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

南開大學教授

何明,男,博士,南開大學信息技術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子通信、超導電子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主要從事高溫超導的特性和應用研究、THz信號產生和檢測、無線微波通信、數字通信等研究。

人物經歷


何明[南開大學教授]
何明[南開大學教授]
1997年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物理系應用物理專業,獲得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南開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獲得工學碩士學位;2008年6月畢業於南開大學信息技術科學學院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2008年12月受聘為南開大學信息技術科學學院副教授。
2005年9月獲得德國DAAD獎學金,在德國於利希(Juelich)研究中心從事了2年的研究工作。2008年到2010年期間多次受邀作為訪問學者在德國於利希(Juelich)研究中心以及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從事相關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超導電子學、微波射頻通信。
電子通信、超導電子技術、數字信號處理等,主要從事高溫超導的特性和應用研究、THz信號產生和檢測、無線微波通信、數字通信等研究。參與了多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的研究工作,現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了國家863項目“高溫超導接收機前端集成技術”(2008年~2011年)以及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超導太赫茲信號發生與檢測技術”的研究工作。
現在主要有如下幾個研究方向:
1. 微波射頻通信。
2. 超導約瑟夫森結器件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成果、獲獎、專利等情況: 、
1.超導太赫茲信號發生與檢測技術(部委項目) 2010-2012 負責人。
2.高溫超導接收機前端集成技術(國家863項目) 2009-2011 負責人。
3.約瑟夫森結陣列太赫茲信號產生與檢測研究(國家863項目) 2006-2009 參與。
4.在藍寶石襯底上生長超導薄膜研究(天津市應用基礎研究重點項目) 2007-2009 參與。
撰寫論文、專著、教材
【1】Klushin A M, He M, Levitchev M Y, et al. Optimization of the coupling of mm wave power to arrays of high-Tc Josephson junctions. J. Phys.: Conf. Ser. 2008, 97: 012268
【2】He M, Klushin A M, Klein N. Meandering bicrystal Josephson junction arrays in a hemispherical Fabry–Perot resonator. Supercond. Sci. Technol. 2007, 20(11): S413~S418
【3】He M, Klushin A M, Yan S L, Klein N. Optimization of Bicrystal Josephson Junctions and Arrays in a Fabry-Perot Resonator. IEEE Trans Appl Supercond, 2007, 17(2): 934~937
【4】Klushin A M, He M, Yan S L, Klein N. Arrays of high-Tc Josephson junctions in open millimeter wave resonators. Appl. Phys. Lett. 2006, 89(23): 232505
【5】何明,宋鳳斌,岳宏衛,趙新傑,左濤,方蘭,閻少林. 高溫超導約瑟夫森結陣列的相位鎖定. 低溫與超導, 2008, 36(3): 1~3
【6】何明,周鐵戈,季魯,張旭,左濤,謝清連,方蘭,閻少林. 嵌入Fabry-Perot諧振腔的雙晶Josephson結陣列特性. 低溫與超導, 2006, 4月(增刊): 54~57
【7】Song, F.; He, M.; Faley, M.I., et al.,Improved coupling of Josephson junction arrays to the open spac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頁: 063903 (5 pp.) 出版年: 09 2010 15 Sept. 2010
【8】Xia HH, Zhou CX, Zuo T, He M, Ji L, Zhou TG, Zhao XJ, Fang L, Yan SL, Development of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filters operating at temperatures above 90 K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卷: 54, 期: 19, 頁: 3596-3599,OCT 2009

獲獎記錄


2007年獲得天津市自然科學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