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島
赤山島
赤山島位於湖南省沅江市境內,赤山島位於沅江市城區西北,沅、澧二水注入洞庭湖匯合處,島南部距市區6公里,地理座標為東經112°15′8″到東經112°20′10″和北緯28°61′24″到北緯28°78′20″之間。
赤山島四面環水,東以挖口子河與共雙茶大垸為界,西銜目平湖與漢壽縣隔湖相望,南憑白沙大橋連通團山及沅江城區,北與南縣茅草街以橋相連,總面積106.18平方公里,屬低矮丘陵地區。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造了美麗的赤山島。120萬年前,因東面的沅江、湘陰沉陷和西側的目平湖、安鄉凹陷,東西擠壓而成赤山,她將洞庭湖分隔成東西兩片湖面。隆起停止后,經剝蝕成為湖中孤島,發育了長達30公里,寬不足4公里的紅色網紋丘陵。島上海拔1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個,其中庵子嶺海拔115.7米,為沅江市的最高峰。赤山東面是南洞庭,面積920平方公里。內有湖洲面積509平方公里,占湖泊面積的55%;有蘆葦202平方公里,約佔湖泊面積的22%。南洞庭有200多個大小湖洲,高洲隔水相望,河道縱橫交錯,這處自然迷宮、水禽天堂是候鳥棲息的最佳場地。
赤山島名勝古迹頗多,自然和人文景觀獨特。蠡山遺祠、明月澄灣、金雞峻岭、大仙石跡、汴洲魚鉤、關公沙嘴、九溪龍潭、駿馬臨江等,堪稱“赤山八景”。
為了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旅遊業,沅江市政府計劃通過招商引資形式開發赤山休閑觀光旅遊項目。開發範圍是赤山島全境,開發時間15年,分六部分建設:蠡施休閑度假景區建設,主要包括水上遊覽線、農家樂莊園、十里荷花香、蠡施村民居、樟生臘奇觀等景點建設;洞庭湖世界名人故居博覽園建設;龍虎山觀光娛樂景點建設,主要包括龍虎山狩獵場、雲風寺等景點建設:赤山島生態觀光農業景區建設,主要包括庵子嶺觀景塔、田園風光帶等景點建設;新灣旅遊商業景區建設,主要包括白沙旅遊商業街、赤山賓館等景點建設;環島遊覽公路建設。項目投資風險小,投資少,回報率高,受益面廣,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樟抱臘聖樹的傳說:相傳在春秋時代,著名謀士范蠡,為幫助越王勾踐復國雪恥,獻出了一條美人計,讓自己的情人西施美女,去侍候吳王夫差,磨滅吳王的鬥志,使其沉於酒色,不理朝政。數年之後,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終於在范蠡的輔助下,打敗了吳王夫差,重振了越國雄風。聰明的范蠡,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復國成功之後,便辭官隱退,先是帶上西施北上經商,做了生意場上的“陶朱公”。后是駕一葉扁舟,溯長江而上,雲遊五湖。
來到洞庭湖,只見湖上煙波浩渺,秋水共長天一色,湖中漁舟來往捕魚忙,漁民過著一網魚蝦一斗糧的安定生活。龍其是船靠赤山島,小島四面環水,與世隔絕,島上樹木蔥綠,處處鳥語花香,島上山民大都以捕魚為業,待人接物滿面春風。仙山瓊閣的小島,誠實純樸的民風,促使范蠡西施下決心,在赤山島上定居下來。范公教書,西施紡紗,他們隱姓埋名,樂善好施,在小島上安度晚年。他們死後幾百年,山民才從發掘的遺物中,得知這對隱士夫妻,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范蠡和西施。為紀念先賢,人們把小島改名為蠡山島,在島上修建了范蠡祠、娘子廟。後來在范蠡西施合葬之處,就長出了這棵奇特的樟抱臘樹,激勵啟示後人。
在四面環水的赤山島上,有一棵奇特的樟抱臘
樹。古老樟樹的枝體上,長著一棵青翠的臘樹,兩棵樹早已連成一體,相親相愛的擁抱在一起,挺立在南咀鎮的芭蕉村頭。
樟抱臘,樹高19米,胸圍9.9米,要6個人才能合圍,樹冠寬15米。抱在懷中的臘樹,單高10米,胸圍1.26米。臘樹之所以長在樟樹上,據科學分析,是小鳥啄食臘樹籽,遺落在有腐植層的樹椏窩裡,後來種子發芽生根,日久天長,臘樹根穿過腐蝕的樹洞,扎入地下吸取營養,年復一年,小臘樹便在樟樹懷中成了大樹,根據林業專家的檢測,古樟樹齡已過千樹已過千歲,小臘樹芳齡也有400多歲。
樟抱臘圖片
月形徠山,長約2公里,寬約200米,像一彎纖長玉臂緊攬著幾道作樹枝狀排列、窈窕深邃的河汊。外側則是一望無際的巴南湖。沅水繞其南,滔滔東去。山的南端形如圓月,楊閣老墓葬於圓月之中。墓周環七棵古樟,樹齡均達三百年之久,大可四人合圍,群眾贊之為“七星伴月”,可惜“文革”中被砍伐。南面隔河汊寬約150米處有一山,東西走向橫插過來,形似碧簪,山原名藩加嘴,因楊閣老墓葬於此,遂隨之更名為楊閣老,並漸成集市,生產、生活商品一應俱全。陸地有“百步三度橋”,水上舟楫往來,交通甚是方便,商旅絡繹,集市繁華,曾一度成為沅水流域和洞庭湖中的船埠和鬧市。
閣老墓地與漢壽縣蔣家嘴隔沅水相望,過去是雲山蒼蒼,江水泱泱,漁舟競發,百舸爭流。曾有人狀其勝景:“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這確是寫實。楊閣老街街頭立有石碑,刻有“閣老在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每年春秋,楊氏後代前來掃墓祭奠;有墓土數十畝,租金作祭掃之資。新中國建立后,祭禮廢止。1954年,洞庭湖發生特大洪水,楊閣老街被洪水淹倒,加之河道淤塞,商賈轉移,這裡遂闢為耕地。、
九臂樟生長在茅田村陳文組。它也有千餘年歷史了。其高15米,干圍6人合抱,樹冠約240平方米。春則雲籠霧繞,夏則濃蔭匝地,秋則金篩月影,冬則雪裹瓊枝。風起則虎嘯龍呤,雨至則金聲玉振。禽鳥本息,旅客停車,行人止步。它1本9枝,爭奇竟秀,人稱九臂樟。
考古發掘
赤山島舊石器遺址的發掘工作嚴格執行《田野考古操作規程》,使用全站儀記錄遺物三維坐標,測量出土產狀信息,系統採集年代和環境樣品,以最大程度提取重建人類行為的相關信息,取得了重要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