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華

十大武術名教授女武術家

劉玉華,女,1916年出生於開封,武術家。

2008年2月15日去世。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1916年出生在開封古城的劉玉華從小就身體虛弱,沒錢看醫買葯,父母希望她能受益於武術鍛煉,藉以去病,所以劉玉華從小就開始學習武術。她的老師是有名的大刀何福同、大槍孟廣泰。
劉玉華白天上學讀書,晚上練拳習武,那時,在封建思想束縛下,親友、鄰居們的閑言碎語,就像初春時的風沙那樣刮進耳朵里。有人說:“閨女家連腳都不裹,男男女女混在一起,蹦蹦跳跳真不象話,難道讓閨女當武狀元嗎?”可是為了她的健康,父母不但沒有被閑話動搖,還始終鼓勵她好好練下去。
傅淑雲、劉玉華 柏林奧運表演
傅淑雲、劉玉華 柏林奧運表演
劉玉華逐漸愛上了武術運動,經過常年的武術鍛煉,她進步飛速,以前那個弱不禁風的模樣一去無蹤影。從1929年起,她連續參加了河南省的歷次武術運動會,河南省考,第十六、十七、十八屆華北運動會,第五、第六屆全國運動會以及國術國考等,每次都取得好成績。1936年,劉玉華通過河南省和全國的選拔,代表中國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也就是在奧運會全國性的選拔賽上,劉玉華認識了她的丈夫、著名武術家溫敬銘。
提到1936年的情景,劉玉華至今記憶猶新。
參加柏林奧運演傅淑雲張文廣劉玉華歡聚
參加柏林奧運演傅淑雲張文廣劉玉華歡聚
那年,通過短暫的集訓,劉玉華隨同代表團於八月初抵達柏林。當代表團抵達柏林車站時,圍觀的人爭先恐後地一邊觀看她們女運動員的腳,一邊交頭接耳地議論。她很奇怪,就問中國留德的學生,他們說:“德國人印象中的中國女子都纏足,所以這麼看。”這就是人們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東亞病夫”的印象。劉玉華想,自己的大腳也算為國爭了口氣。休息兩天後,隊伍到漢堡表演。先是在大街上做遊行式的表演。時間雖短,卻備受歡迎,圍觀群眾的熱烈掌聲一浪高過一浪。
回到柏林,國術隊參加了中國留歐和留德同學會主辦的歡迎大會。當時,我國在歐洲的留學生很多,據說僅德國就有近千人,這些留學生愛國熱情很高,盼望體育代表團能賽出好成績為國爭光,會場上充滿了愛國熱情,每個發言的人都憤怒地譴責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他們期望體育代表團一定要為國爭光。不料一無所獲。唯有武術,第一次出國表演,受到意料之外的好評,為國爭光。
從小便開始的武術訓練,使劉玉華接受了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她已經習慣簡單的直線了,無論是武術還是思維,沒有障礙、沒有曲折,沒有繁複,沒有任何轉彎抹角,一切都簡潔明了。在她一波三折的武術之路上,她也是愛恨分明。
柏林奧運會傳淑雲翟連沅劉玉華返滬時
柏林奧運會傳淑雲翟連沅劉玉華返滬時
當中華武術轟動柏林的時候,回到國內,國民黨政府對武術運動的態度卻涼了劉玉華的心。“他們不但對武術不重視,而且把武術稱作土體育、開倒車,把武術運動員和武術工作者看作是跑江湖賣膏藥的。”劉玉華矛盾重重,看來搞武術是沒什麼希望了,乾脆放棄吧!可武術不是我從兒童時代就熱愛的嗎?為了它,自己流過多少汗水,老師付出多少心血,父母又忍受了多少非議?一想到這些,劉玉華就打消了念頭,繼續堅持武術這條異常艱苦的路。1946年正是八年抗戰取得勝利、人人歡欣鼓舞的時刻,劉玉華卻在當了六年教師后被認為年紀大了不能再搞體育了而被解聘,攜兒帶女失了業。劉玉華的心徹底冷了,她停止了一切武術活動,發誓再也不搞武術了。
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在天津舉辦全國民族形式體育運動大會,各地都在積極籌備選拔運動員,這標誌著新中國對民族體育的提倡和振興。自幼愛好武術而又發過誓永不再搞武術的劉玉華也被震動了。同志們鼓勵她,希望她再去參加大會,在這種情況下,她想自己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工作忙,家庭負擔重,和武術分手已經整整七年,應該打退堂鼓了,可是她卻怎麼也安不下心來。想了好久,她終於下了決心,干!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她自己偷偷在院子里練。雖然荒廢了多年,畢竟有著深厚的基礎,技術迅速恢復。通過選拔,她以中南地區代表的資格參加了在天津舉行的大會,並在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還作為赴京彙報團的成員,到北京參加了彙報表演。
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歷經苦難的歷練與開闊的胸襟融匯在劉玉華的武術演練中,使她達到了一個很多人嚮往、但都無法達到的大氣境界。
從此,她連續參加了三屆全國武術比賽和1959年的第一屆全國運動會,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一顆在舊社會冷下去的心,被新中國焐熱了。她當上了武術教師,又全心投入到武術教學、訓練和研究工作中。
好景不長,“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劉玉華全家受到衝擊,愛人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孩子們也受牽連。她不得不再一次與深愛的武術分手。禍不單行,劉玉華患重病動大手術,剛出院一周就白天挨斗、勞動,晚上寫檢查。悶熱的天氣、營養的缺乏再加上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劉玉華連續發了一個多月的高燒,身體垮了。
雨過天晴,雲開霧散。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了,武術競賽恢復了,劉玉華做夢也沒有想到,她又作為特邀代表參加了1977年、1978年的全國武術比賽大會和1979年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就這樣,1929年至1979年,劉玉華在武術比賽場上度過了整整五十年。
磨難往往會產生兩種結果,一種是完全被壓垮,激情磨滅;還有一種,那就是涅槃,將所歷經的苦難一點一點轉化為智慧和堅持。
在一波三折、坎坎坷坷的武術生涯中,劉玉華把自己對舊社會、對“四人幫”的刻骨仇恨化作對武術深深的熱愛。“無論怎樣,”劉玉華說,“我是離不開武術的。”
隨後的劉玉華和大兒子溫力住在一起,身體硬朗,生活幸福。
第十一屆奧運會上作武術表演
第十一屆奧運會上作武術表演
談到2008年即將在北京舉行的奧運會,劉玉華教授說:“北京獲得舉辦權那天,我看了電視,非常非常高興。1936年去德國表演,就希望有一天奧運會能在中國舉行,武術能成為奧運會的比賽項目。可是,當時的國家內憂外患、國力很弱,接下來的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戰火連年,這個願望的實現也就無從談起了。北京申奧成功是我國綜合國力強大、中國體育空前發展的必然結果。”劉玉華說,自己60多年的願望,終於要實現了。“希望武術有朝一日能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為此,還有很多事要做。中國武術界應團結世界武術同仁,推動武術運動的科學化進程,按照公平競賽的原則,完善武術競賽項目。既要得到各國運動員的接受和奧委會認可,同時又要有東方文化的特色。”2008年2月15日凌晨3點39分,她安詳的死在睡夢中。可惜的是這中國個奧運工作的開拓者未能親眼見到中國人自己舉辦的奧運會。中國失去了一位偉大的體育教育家,但她的精神會隨著北京奧運會順利舉辦永遠傳承。

學為人師

劉玉華老師參加了全國體育院系通用《武術》教材的編寫,在幾十年的武術教學、訓練工作中培養了大批的武術專業人才,晚年還培養了五名碩士研究生和一名日本留學生。
原武漢體育學院武術學院的院長曾於久,是現在活躍在我國散打、跆拳道界的著名裁判。劉玉華是曾於久的師娘,在他眼裡,劉老師是武術高超的一代宗師。“這是她在1999年83歲高齡表演時的照片,你瞧這腿功、立姿,你叫現在一些年輕隊員來做,都做不到位。”曾於久昨日說道,“劉老師的輓聯里有句話,叫作"雙刀似雪雪伴春凈",劉老師的絕活是雙刀,那在他們那一代,絕對是全國最棒的,為什麼說雙刀似雪?那就是形容雙刀舞得很快,反光強,像雪片翻飛似的!”
肖小邦是第十三屆曼谷亞運會散打冠軍,他是劉老師的小兒子溫庄的弟子,在肖小邦看來,劉老師是位將武術視為生命的人,“我聽溫老師說,溫敬銘老師和劉玉華老師都七八十歲的老人了,還每年寒暑假都到訓練場,手把手地教學生們。”肖小邦說,劉老師的遺願便是武術能正式進入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