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戈庄鎮

周戈庄鎮

周戈庄鎮位於高密市西北部,距市區中心38千米。南依濟青高速公路,北靠309國道。2007年8月,撤銷周戈庄鎮,併入大牟家鎮,面積172.68平方千米,人口50179人,轄8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不變。境內主要河流有北膠新河、膠萊河、漁池河、五龍河、柳溝河等。

概況


周戈庄鎮2003年在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實業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1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4.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和22%;地方財政收入472.5萬元,比上年增長8%;工業實現銷售收入9870萬元,利稅1100萬元,分別比去年增長8.6%和9.1%;第三產業增加值43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00元。周戈庄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南有濟青高速公路、膠濟鐵路,北有309國道橫貫東西,東有省道“平(度)日(照)”公路縱穿南北。農產品豐富。主要盛產小麥、玉米、花生、大豆、蠶繭、棉花、果品等。已建成花生基地2萬畝,優質蘋果4000畝,桑蠶10000畝,特色瓜菜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已成為一項主導產業。同時,畜牧業發達,年內優質肉牛存欄18000頭,出欄生豬20000頭,肉雞400萬隻,可為農產品深加工提供充足的貨源。工業具有一定基礎,個體民營經濟發展迅速,以紙箱、造紙、紡織、橡膠、建材為主的工業企業已達30家;個體工商業戶近千家,擁有食品、麵粉、醬菜、笤帚加工、飼料加工、草編等10多個門類、20多個品種。已建成農副產品批發、建材批發、牲畜交易、房地產開發四大市場。
周戈庄鎮1996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844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農村經濟總收入41268萬元,比上年增長24.2%;人均存款1220元,比上年增加48元;棉花總產72萬公斤,比上年減少6.5%;糧食總產4117萬公斤,比上年增長12.9%;大牲畜存欄1.55萬頭,比上年增長3.3%;豬存欄1.78萬頭,比上年減少0.3%;肉類生產660.5萬公斤,比上年減少74.9%;果品、蔬菜總產1255萬公斤,比上年增長82%;鄉鎮企業總產值7424萬元,其中工業產值633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7.5%、 24.9%。1996年底,農村機械總動力達到8.0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0.8%;農村用電量達到310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0%。1996年底,全鎮總人口為21910人,比上年減少217人,其中農業人口21179人,非農業人口731人,人口出生率為9.72‰,自然增長率為3.61‰。周戈庄鎮先後被濰坊市評為“畜牧業先進鄉鎮”,被高密市評為“農業產業化先進鄉鎮”、“企業改革先進鄉鎮”、“農機化先進鄉鎮”、“畜牧業先進鄉鎮”、“郵電通訊先進鄉鎮”、“小城鎮建設先進鄉鎮”、“棉花生產先進鄉鎮”、“社會治安先進鄉?鎮”、?“民政工作優秀單位”和“尊師重教先進單位”。農業生產效益不斷增長。全鎮土地面積寬闊,人均佔有耕地3畝以上,地下水源豐富,井灌面積達100%,發展農業生產有很好的自然條件,歷來就是全市農業生產大鎮和糧食棉花生產基地。主要生產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和棉花、花生等經濟作物以及蘋果、梨、西瓜等各種瓜菜水果。隨著種植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在農業生產上推廣新的良種良法,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不斷增長,農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鄉鎮企業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全鎮的鄉鎮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鎮辦企業主要有衛生紙、紙箱加工和壓力表等企業。鄉鎮企業從業人員1793人,1996年實現產值1.9億元,利稅1368萬元。到1996年底,個體私營企業蓬勃發展起來,主要有棉紡、民用建築建材、糧食加工、糧食購銷、交通運輸、餐飲業、日用百貨、農副產品加工等企業近400家。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周戈庄鎮是高密市西北部的一個重要小城鎮,地處平度、昌邑、高密三市交界,交通便利,商貿發達。十一年來,鎮駐地建成縱橫大街11條,路面全部硬化或鋪設柏油路面,晴雨通車。新建成的通往平度市和聯結濰(坊)石(島)公路的膠萊河中興大橋,為高密市西北部的交通打開了方便之門。鎮駐地規劃設計面積約1.5平方公里,駐地內商業樓房,交通、郵電通訊、電力設施、自來水供應、餐飲旅館、中心小學建設、學前教育、醫療衛生、集市貿場等設施齊全。鎮區內各業門店近百家,集市攤位200多個,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畜牧業成為優勢產業。全鎮充分利用本地糧?多草?多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除發?展肉?雞、蛋雞和生豬飼養外,大力發展肉牛養?殖。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市肉牛產業的龍頭行?業。? 科教衛生事業持續發展。全鎮重視科技和文教衛生事業,對科技人員政治上關心,業務上支持。徹底改善辦學條件,投資500多萬元改建校舍和教學設備,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學前兒童教育、兒童入學率和學生升學率名列全市前茅。除加強鎮衛生院建設外,整頓了鄉村醫生隊伍,提高了全鎮人民的醫療保健和健康水平。
周戈庄鎮是高密市的農業大鎮,糧棉產量一直名列全市前茅,歷來有“高密糧倉”之美譽。1996年,全鎮糧食總產4117萬公斤,比1986年糧食總產量2068萬公斤增加了一倍。棉花生產在連續滑坡的形勢下,仍然取得較好的收成。1996年棉花生產在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取得總產量為72萬公斤。為發展高產高效農業,首先抓了農業的基礎建設。至1996年,全鎮共有機井、大口井1500多眼,平均50畝左右一眼機井,若遇乾旱,全鎮7天左右就可普澆一遍水。本著“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的方針,統一規劃、統一治理了農村道路。截止1996年,全鎮共修復硬化鄉村道路70多公里,做到晴雨通車,徹底解決了行路難的問題。為便於農業機械田間作業,全鎮統一規劃治理了生產路,真正做到路路暢通,溝溝相聯,增強了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做到旱能澆,澇能排,為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施。為解決農作物良種化問題,除強化種子市場管理外,自1993年起,建立起二級糧棉良種繁育田2300多畝,徹底解決農民所關心的小麥、棉花良種多而雜的問題。調整種植業結構,為實現農業產業化,全鎮在農業生產中實行土地合理流動、轉讓機制,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已建成6000多畝糧棗間作基地和5000多畝果園生產基地。在穩定糧食、棉花生產的同時,適度發展花生、辣椒、蔬菜的播種面積。1996年,花生產量達127萬公斤,比1986年增加了5.3倍;全鎮瓜菜面積3800多畝,總產達1200多萬公斤,農業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
1986年以來,全鎮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畜牧養殖業,出現了以六甲寨等村為龍頭的蛋雞養殖專業村;以周家、大泊子等村為龍頭的肉雞養殖專業村;以官廳、坊嶺等村為龍頭的肉牛養殖專業村。在積極發展豬、雞、羊養殖的同時,主要狠抓了黃牛改良工作。1996年10月,中科院中外農村經濟技術研究所高密產業化與生態農業實驗基地和山東省高密市肉牛良種繁育中心在周戈庄鎮建成,主要引進世界優良牛種--皮埃蒙特牛,與本地黃牛進行雜交改良,所產的使役、肉、奶兼用牛--高密特牛,其所產的肉主要供應高檔賓館和出口。以鎮獸醫站為技術服務中心,在坊嶺、新河、八寨等村設立四個配種服務站,方便了養牛戶的配種。現在已配種6000多頭,產犢600多頭。為幫助農民購牛,鎮政府與有關部門聯繫,為購牛戶提供低息貸款,現在已發放貸款10多萬元,解決了群眾購牛資金問題。另外,還對農作物秸稈進行青貯氨化,解決飼草不足的問題。目前,全鎮黃牛存欄量達到1.5萬頭,為發展全市的黃牛養殖業起到龍頭帶動作用。周戈庄鎮先後被濰坊和高密市委、市政府評為“畜牧業先進鄉鎮”。全鎮按照省“八五”綠化達標要求,堅持科學規劃、嚴格質量、完善措施,狠抓責任落實,全鎮的植樹造林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形成了一個用材、防護、經濟林合理布局,點、片、網、帶相結合的生產體系。據1996年統計,共植樹120多萬株。

歷史沿革


沿革1958年建周戈庄鄉,同年建和平公社,1959年改周戈庄公社,1984年建鄉,1994年建鎮。1997年,面積73.3平方千米,人口2.3萬,轄周戈庄、八甲寨、南斜溝等45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