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圩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隆安縣轄鎮

南圩鎮位於隆安縣西南部,東連城廂鎮,北靠雁江鎮、都結鄉,南界喬建鎮,西鄰布泉鄉。面積314平方千米。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4.5公里,與南寧市相距80千米,南昆鐵路、南百二級公路、右江水道、原324線國道、隆安至天等二級公路及雲貴高鐵穿境而過。2005年7月,南寧市行政區域重新調整,撤銷楊灣鄉建制,併入原南圩鎮組建成新的南圩鎮。

2016年底,南圩鎮轄南圩、百朝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光明、三寶、大同、望朝、南興、多林、四聯、幫寧、古信、靈利、連安、萬朗、聯造、那灣、西安、愛華、鑾正、聯伍等18個村民委員會,185個自然屯,392個村民小組;農村人口有14206戶63120人,耕地面積7856公頃,其中水田1700公頃、旱地1666.67公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800公頃、旱澇保收面積2012公頃,機電排灌面積227公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8467公頃,總產量23123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6764萬元,工業總產值1565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20910萬元,財政收入49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91元。

2018年,南圩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2021年,隆安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 南圩鎮常住人口為43912人。

歷史沿革


1958年9月,設紅旗公社。
1950年12月,紅旗公社改稱南圩公社。
1962年9月,南圩公社改為南圩區。
1969年1月,南圩區復為南圩公社。
1984年9月,南圩公社撤改為南圩鄉。
1996年2月,南圩鄉改為南圩鎮。

概況

南圩鎮位於隆安縣中西部,右江南岸。東與城廂鎮為界,南鄰喬建鎮和屏山鄉,西連布泉鄉、都結鄉,北靠雁江鎮及平果縣新安鄉。總面積314平方千米,人口6.2萬人,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南圩圩距縣城7千米,百朝圩距縣城16千米。南(寧)昆(明)鐵路、324國道、南(寧)百(色)公路、南(寧)天(等)公路過境。

沿革

1951年設南圩區,1958年改南圩鄉,同年併入紅旗公社,1959年析設南圩公社,1969年紅旗公社更名為楊灣公社,1984年改南圩鄉、楊灣鄉,1996年南圩撤鄉建鎮。1997年,南圩鎮面積207.2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轄發立、光明、三寶、大同、靈利、連安、古信、望朝、南興、多林、四聯、幫寧12個行政村;楊灣鄉面積107.9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百朝、萬朗、聯造、那灣、西安、愛華、鑾正、聯伍8個行政村。2003年末,南圩鎮東與城廂鎮為界,南鄰喬建鎮和屏山鄉,西連布泉鄉,北靠楊灣鄉,面積205.4平方千米,總戶數9128戶,總人口37051人,其中農業人口34321人,非農業人口2730人,轄南圩社區,光明、三寶、大同、望朝、南興、多林、四聯、邦寧、古信、靈利、連安11個行政村,共241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南圩圩;楊灣鄉東接城廂鎮,南與南圩鎮、布泉鄉相連,西鄰都結鄉,北靠雁江鎮及平果縣新安鄉,面積104.9平方千米,總戶數5417戶,總人口23522人,其中農業人口22592人,非農業人口930人,轄百朝社區,萬朗、聯造、那灣、西安、愛華、鑾正、聯伍7個行政村,共147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百朝圩。2005年,撤銷楊灣鄉,併入南圩鎮,調整后的南圩鎮管轄光明、三寶、大同、望朝、南興、多林、四聯、幫寧、古信、靈利、連安、萬朗、聯造、那灣、西安、鑾正、愛華、聯伍等18個村和南圩、百朝等2個社區,總面積314平方千米,人口6.16萬人,鎮政府駐南圩社區。
分類代碼轄區
450123101001121南圩社區
002220百朝社區
201122光明村
202220三寶村
203220大同村
204220望朝村
205220南興村
206220多林村
207220四聯村
208220邦寧村
209220古信村
210220靈利村
211220連安村
212220萬朗村
213220聯造村
214220那灣村
215220西安村
216220愛華村
217220鑾正村
218220聯伍村

簡介

南圩鎮位於隆安縣中部偏西南,東與城廂鎮為界,南鄰屏山鄉,西連布泉鄉,北靠楊灣鄉。鎮人民政府駐南圩圩,距縣城7公里。水田1476公頃,旱地1245公頃。境內平原、丘陵與山地各佔一半。糧食作物種植以水稻為主,玉米次之,為自治區商品糧食生產基地之一。經濟作物以甘蔗、香蕉為主。發立村盛產黑皮果蔗,脆甜可口,馳名縣內外。境內有縣屬南圩糖廠、隆安縣水泥廠2家企業。南圩牲畜市場是廣西歷史悠久、知名度高的專業市場。2003年,轄11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共241個村民小組。年末總戶數9128戶,總人口37051人。其中,農業人口34321人(農村勞動力22100人),非農業人口2730人。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129公頃,總產量9451噸;甘蔗種植面積2129公頃,總產量138545噸;蔬菜種植面積709公頃,總產量7695噸;有果園面積300公頃,水果總產量4021噸;水產品養殖面積71公頃,總產量945噸;生豬出欄15300頭,年末存欄28684頭;家禽出欄9.55萬羽;肉類總產量1447噸。全年農業總產值5470萬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11345萬元,財政收入4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80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圩鎮地處隆安縣西南部,東連城廂鎮,南鄰喬建鎮和屏山鄉,西接都結、布泉2個鄉,北靠雁江鎮和平果縣新安鎮。南圩鎮行政區域面積320.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圩鎮以丘陵、山地為主,有小部分平地,地勢東低西高。地形為典型岩溶地貌。境內最高峰位於愛華村內華屯,海拔567米。

氣候

南圩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900~1500毫米,陽光充足、霜期短。春季濕潤,夏季雨量集中,天氣炎熱,秋天涼爽,冬季溫暖無雪。多年平均氣溫21.8℃。

水文

南圩鎮境內河道屬右江支系,有羅興江、楊灣河、良茜溪、萬寶溪,其中羅興江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南圩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雷擊、地質災害等。雷擊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5~9月、最嚴重的一次雷擊發生於1974年7月,光明村那桑碾米房遭雷擊,死3人。1990年2月27日,楊灣發生大暴雨,山上巨石被衝垮壓倒供銷社食鹽倉庫,造成財產損失摺合人民幣1萬多元。

自然資源


南圩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多林、南興村的鋁土礦,含量高,埋藏淺,礦層厚、易開採。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南圩鎮轄南圩、百朝2個居民委員會,光明、連安、三寶、靈利、古信、大同、望朝、南興、四聯、幫寧、多林、萬朗、聯造、那灣、西安、愛華、鑾正、聯伍1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3個居民小組,39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南圩鎮轄2個社區、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南圩社區。
南圩鎮區劃詳情
南圩社區百朝社區那灣村南興村
光明村靈利村西安村多林村
三寶村連安村愛華村四聯村
大同村萬朗村鑾正村幫寧村
望朝村聯造村聯伍村古信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南圩鎮轄區總人口6686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17人,城鎮化率5.26%。另有流動人口3465人。總人口中,男性34921人,佔52.2%;女性31947人,佔47.8%;14歲以下11053人,佔16.53%;15~64歲48800人,佔72.98%;65歲以上7015人,佔10.49%。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66801人,佔99.9%。2011年,人口出生率11.26‰,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長率5.06‰。
截至2018年末,南圩鎮戶籍人口67839人。
2021年,隆安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 南圩鎮常住人口為43912人。

政治


相關政策

南圩鎮切實加強領導和引導,突出規模養殖、標準化養殖和規範型養殖,狠抓畜禽標準化小區建設,力求在產業發展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方面整合項目資金、激活民間資金,在九龍村高起點、高規格建設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另一方面,針對本鎮實際,立足良好的小家禽發展基礎,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舉措,拓展產業發展途徑,狠抓小家禽規模養殖大戶的培育。
一、虛心借鑒取“真經”。9月4日,由鎮黨委書記親自帶隊,組織各村支部書記、片區、鎮畜牧獸醫站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前往南圩鎮參觀、考察、學習土雞生產發展經驗,重點參觀了“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及運行情況。
二、明確思路求突破。通過學習、取經,同時對鎮情、民情、市場行情的調查研究和深入細緻地分析,該鎮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思路。以鳳凰村為中心,在全鎮六村一居委會新規劃發展年出欄土雞200隻以上的養禽大戶100戶,其中,4000隻以上大戶30戶,1萬隻以上大戶20戶,新增出欄土雞40萬隻以上,力爭用三年時間建成家禽養殖大鎮。
三、增添措施謀發展。為推進工作開展,確保目標實現,該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激勵措施。一是鎮政府對納入規劃建設的農戶實行政府補貼和部門幫扶制度。對農戶建圈所購圍網給予50%的資金補貼,對購買雞苗的貸款實行資金貼息;鎮副科級以上幹部和相關站所負責人每人掛聯重點規劃村2戶以上大戶建設,每戶給予不少於100元的資金和物資幫扶,村三職幹部負責掛聯本村大戶的建設用材、用地的組織協調工作;片區、鎮畜牧獸醫站負責技術培訓、指導和防疫、消毒、滅病工作。
四、利益聯結完“鏈條”。為確保產業發展落到實處,該鎮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堅持走“公司+合作社(協會)+農戶”的產業化經營之路,與正農畜禽養殖有限公司達成協議,推行“訂單”生產,由該公司負責提供農戶養殖所需土雞雞苗,並保證按簽約價進行回收,解決養殖戶的後顧之憂。

城鎮建設

南圩鎮是隆安縣城的後花園,鎮內有縣城最大的南華糖廠南圩水泥廠等工業基礎,隆南大道兩邊應該開發,連接南圩鎮,增強隆安縣城工業實力。震東村是隆安縣城附屬村,城鎮化基礎非常的好,西南出海大通道南百高速路穿越境內,經濟發展不可估量。從花周大橋到花黃一直到震東連片的村屯可以修震東江濱路串聯起來。
賓陽縣三鎮合一(新賓賓州蘆圩)大合併,縣城經濟實力得以增強,人口迅速增加,成為廣西大縣之一。隆安縣三鎮合一(隆安震東南圩)大合併,縣城的經濟實力必定強勢增強,縣城稅收增強,繁榮縣城,促進縣城人口增加,對隆安縣城的崛起,起到巨大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商業

隆安商業歷來蕭條,三鎮合一南圩震東人口迅速增加,刺激商業繁榮發展,兩鎮邁向城鎮化高速發展,對隆安縣城的經濟起到強大的刺激作用。

教育

南圩中學、南圩小學、隆安三中、隆安民族中學、隆安一小、隆安二小、隆安中學、震東小學震東中學、隆安新智中學、隆安外國語學校等等學生人數迅速增加,教學質量與縣城同步,得到大發展。

城鎮化

震東建設震東大道,統一規劃建設美觀的住宅(類似隆南大道城北大道),南圩隆南二級路兩邊統一規劃住宅繁榮起來,共同走向繁榮。

縣城稅收

三鎮合一以後,隆安縣城的財政收入即將大規模的提高,城廂鎮震東村南圩鎮的稅收統一併進隆安縣城,財政收入大規模提高,增強隆安縣城經濟實力。

隆安縣城

隆安縣城全面擴大,向各個方向平衡發展,不再窩在一個狹窄的山溝里搞發展,土地面積得以擴大提高,縣城發展更強大。事實證明。賓陽縣三鎮合一(新賓賓州蘆圩)是非常成功的,隆安在今後21世紀大發展,實行隆安震東南圩合併,是利於隆安千秋萬代。

經濟


2002年,全鎮完成財政收入335萬元,糧食總產量1.3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889元。該鎮堅持“錢糧並舉,效益為主”的方針,從本地實際出發,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並初步形成兩大經濟區域即“山區經濟區域”和“平原經濟區域”,以甘蔗、香蕉、糧食生產為龍頭的三大支柱產業已初具規模。以草皮、花卉、西貢蕉、黑皮果蔗、肉牛、豬仔等特色產品為依託的特色產業已初見成效。

綜述

2011年末,南圩鎮2011年末,南圩鎮財政總收入1468.4萬元,比上年增長62.7%。
2018年,南圩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農業

2011年末,南圩鎮耕地面積11.73萬畝,人均1.75畝,林地面積28萬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黃豆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2187噸,人均341千克,其中水稻1806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木薯、花生,2011年,甘蔗產量102744噸,果蔗產量4805噸,木薯產量9563噸;花生種植面積0.21萬畝,產量247噸。蔬菜種植面積1.37萬畝,產量18877噸。
2011年末,南圩鎮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15萬頭,年末存欄4.8萬頭;羊飼養量1.5萬隻,年末存欄0.8萬隻;牛飼養量0.39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家禽飼養量10萬羽,上市家禽8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763噸,其中豬肉740噸、牛肉14噸、羊肉9噸。

工業

2011年末,南圩鎮有工業總產值達到15707萬元,比上年增長4.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4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1540萬元,比上年增長162.79%。

經濟建設

南圩鎮
南圩鎮
連安村盛毫新村工程2005年初動工,按規劃設計,該新村設計安排總人口224戶1000人,內設有市場,配備有農業產業開發區等。村黨支部和盛毫屯20名黨員幹部把新村的建設作為這次教育活動的一件大事來抓,把新村建設成為一個文明窗口、典型亮點。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這些黨員幹部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積極多方聯繫上級部門落實資金扶持,登門入戶動員群眾自籌資金,按照上級建設規劃要求,組織群眾高標準、高質量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現已有109戶完成主體建設,又有50戶報名參與二期建設,農戶已自籌投入800萬元。預計該工程2006年6月基本完成農戶建房,年底全部完成基礎設施建設。
南圩鎮 教育
南圩鎮 教育
隆安縣南圩鎮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樹立興農理念,把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精神和基本要求以及認識成果轉化到扎紮實實地為民辦實事的行動上,確保農民得利、群眾滿意。為了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南圩鎮黨委多管齊下:一、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條件。二、加強科技培訓,以保險為契機,在鎮、村開展科技培訓,努力提高農民致富的本領和能力。三、加強引導,發展特色產業經濟。四、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五、挖掘農村經濟發展潛力,規範農村黨群致富聯合體的管理,促進其多元化、規範化方向發展,提高聯合體的經濟效益,以示範基地為先導,帶動農民致富。
南圩鎮黨委、政府切實把冬種開發作為一項彌補08年秋旱的損失,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工作來抓,早計劃、早安排、早落實,積極協調縣農業部門落實專項經費,抓好冬種培訓,組織引導農民做好冬閑田秋冬農業開發文章。
目前全鎮冬種開發如火如荼,三寶、萬朗、大同、連安等村已完成冬種面積2682畝,其中大白菜350畝,冬種綠肥2000畝,馬鈴薯787畝,香蔥65畝,辣椒82畝。
時下正是荔枝、桃子、黃皮果、西瓜等水果豐收的黃金季節,隆安縣南圩鎮呈現出一派水果豐收的景象,處處碩果累累,令人喜不勝收。
該鎮黨委、政府圍繞打造經濟強鎮“一村一品”的目標,結合該鎮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土質肥沃,適宜種植水果的天然優勢,從加強服務入手發展水果產業。由於果農投入熱情高,管理有力,使該鎮今年季節性水果又獲得了豐收。
據統計,該鎮僅6月份上市的水果產量就超過6萬公斤,果農收入達10萬元左右。陸續上市的芒果、龍眼、石榴等水果,又將是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文化


名稱來歷

南圩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南圩社區而得名。因是全縣最大圩場且地處縣城南部,故名。

交通


南圩鎮境內有南昆鐵路、324國道及右江航道過境,其中324國道境內長4千米。有縣鄉(鎮)級公路4條,總長40千米。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南圩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50平方米,藏書30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佔全鎮社會從業人員的1%。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南圩鎮有幼兒園(所)27所,在園幼兒1377人,專任教師39人;小學20所,在校生3790人,專任教師23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123人,專任教師10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南圩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9個,其中衛生院2所;病床43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43張,每萬人擁有醫療床位6.6張,固定資產總值0.315億元。專業衛生人員58人,其中執業醫師17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17人,平均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8.9人,執業(助理)醫師3.7人,註冊護士2.6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4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南圩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25戶,人數3668人,支出255萬元,比上年增長3%,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68人,支出3.6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85人,農村醫療救助1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668人次,共支出58萬元,比上年增長60%;農村臨時救濟10人次,支出0.5萬元,比上年增長2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00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2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2萬元,比上年增長15%。新增就業人員136人,有29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4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南圩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0千米,投遞點20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行動電話用戶17200戶。能源有發電企業1家,即廣西聚能水電有限公司古信水電站,2011年,發電0.058億千瓦時。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南圩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3千米,生產能力1000噸/日,年工業用水20萬噸、生活用水10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35噸。
● 供電
2011年末,南圩鎮有變電站(所)2座,總容量22740千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