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評梅

中國女作家

石評梅(1902年-1928年9月30日),原名汝壁,自取筆名石評梅。曾用筆名評梅女士、波微、漱雪、冰華、心珠、夢黛、林娜等中國近現代女作家、革命活動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1902年出生於山西省平定縣,畢業於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1919年在就讀時即熱心於文學創作,1923年9月在《晨報副刊》連載長篇遊記《模糊的余影》,代表作品有《紅鬃馬》《匹馬嘶風錄》。

1928年9月30日,逝世於北京協和醫院。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自幼聰穎好學,很受父母喜愛,從三、四歲開始,父親就教她認字,每晚堅持不斷,有時她沒有認熟,雖是深夜,也不許去睡,直到念熟為止。

教育經歷

進入太原師範附屬小學就讀,附小畢業后直接升入太原女子師範學校讀書。
1919年暑假,從太原女師畢業,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

工作經歷

1923年,完成學業,接受師大附中聘請擔任女子部學級主任和體育教員、國文教員,後來還在春明女校、女一中、若瑟女校、師大等校兼任教員和講師。

寫作經歷

1919年在就讀時即熱心於文學創作
1921年12月20日詩歌《夜行》就在山西大學“新共和學會”辦的刊物《新共和》第一卷第一號上正式刊出。
1923年5月下旬到6月下旬南下旅遊后,寫了長篇遊記《模糊的余影》,連載於《晨報副刊》1923年9月4日到10月7日。
1924年11月與陸晶清等編輯出刊了《京報》副刊——《婦女周刊》
1926年3月22日在《京報副刊》發表散文《血屍》;3月25日在《京報副刊》發表《痛哭和珍》一文。
1926年上半年與好友陸晶清等編輯北京《世界日報》副刊《薔薇周刊》,工作之餘在京從事文學事業。最初以寫詩歌與散文為主,當時即被稱為北京著名女詩人,到後期創作不少短篇小說。
1927年發表的小說《匹馬嘶風暴》,是這一時期小說代表作之一。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父親石銘,字鼎丞,清末舉人。
母親是父親的續弦,其家庭為山西省平定縣內一個書香門第。

健康狀況

1928年9月18日在北京西栓馬樁八號寓所開始發病,劇烈頭痛;23日由日本山本醫院轉到協和醫院,診斷為腦炎。
1928年9月30日逝世於北京協和醫院

個人作品


作品名稱出版時間出版社
《偶然草》(小說、散文集)1929北平華嚴書店
《濤語》(散文集)1929神州
《石評梅選集》(詩歌、散文、小說等合集)1983山西人民
《石評梅作品集》(散文集)1984書目文獻出版社
《石評梅作品集》(詩歌、小說集)1984書目文獻出版社
《石評梅作品集》(戲劇、遊記、書信集)1985
書目文獻出版社
 

研究資料書目


作品名稱出版時間出版社
《石評梅紀念冊》(薔薇社編)1928世界日報社
《石評梅大全集》2012年10月新世界出版社

創作特點


石評梅的作品不僅有纏繞不清的哲學臆病和清冷的悲哀色彩,而且在感情的層面上也表現得脆弱和哀苦,通篇充滿了“冷月、孤墳、落花、哀鳴、殘葉”等冷艷的辭彙,她的作品彷彿是一串串淚珠匯成,可謂滿紙辛酸淚。然而她的善感與抑鬱的氣質並不妨礙她對女性命運和人生的思考,反而使她能夠從悲觀主義的角度循著情感的悲哀邏輯進行思辨與覺悟,表現一種極熱烈又悲哀至極的吶喊。
石評梅的作品無論是對光明的渴望、愛情的追求,還是對婦女和社會的解放的渴望,都充滿著柔弱女性奮力掙扎和不斷追求真理的執著精神。她的作品呈現了其思想發展過程中從充滿時代悲哀的嘆息到對理想追求執著精神的轉變過程;她充滿了對既崇敬又心愛的人的緬懷,也表現了對真摯愛情的執著追求;同時,她深深地理解中國勞動婦女以及全民族的悲慘命運和對黑暗的抗爭,從而使爭取自由和解放的執著精神也赫然紙上。

人物評價


石評梅是中國現代女性求獨立、求平等、求解放、求自由的先驅,她短暫一生的悲劇性色彩,恰是那個時代婦女命運的應對,也是那個時代國家命運的映照。
廬隱曾評價她說,石評梅註定了她是悲劇中的主角。她經歷了從幻想到現實痛苦,從虛幻、失望、渴望到仇恨、反抗、破壞的連續悲劇起落的過程。她的散文就她自身的情感苦旅和這中間巨大的思考時空的真實記錄。

後世紀念


石家花園

石評梅與高君宇像
石評梅與高君宇像
石家花園位於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距陽泉市中心僅4公里。系2002年為紀念石評梅誕辰100周年,區、鎮、村三級共同投資開發的一個新的旅遊景點。

石評梅紀念展館

石評梅紀念展館位於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小河村,80年代建成,2000年擴建為石評梅景區。

石評梅故居

石評梅故居位於平定縣城內,故居總體布局屬我國北方傳統的四合院民居形式,為清代建築風格。其主體由石評梅故居、桃花園、桃花廳、文物管理區、故居管理區、文物庫房區、舊城牆等建築組成,總佔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366平方米。

高石墓

高石墓位於北京陶然亭公園中央島,安葬著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高君宇和他生前的女友石評梅,1999年被評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廬隱、陸晶清等友人編輯成《濤語》《偶然草》兩個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