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岳鎮

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區下轄鎮

熊岳鎮,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區下轄鎮,地處鮁魚圈區南部,東與蓋州市陳屯鎮下棗峪村接壤,東南與陳屯鎮和平村接壤,南與蓋州市九壟地街道古家子村、花園子村、南窯村接壤,西南與九壟地街道和正紅旗隔河相望,西臨渤海之濱,西北與營口經濟開發區鮁魚圈區紅旗滿族自治鎮紅海辦事處號房村接壤,行政區域面積55.5平方千米。

清康熙三年(1664年),蓋州衛改為蓋平縣,屬奉天府;1985年11月6日,滿族鄉與熊岳鎮合併為熊岳鎮(副縣級),屬蓋縣;2003年4月18日,熊岳鎮劃歸營口市鮁魚圈經濟開發區,轄域不變。截至2018年末,熊岳鎮戶籍人口有97687人。截至2020年6月,熊岳鎮下轄1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20徠11年,熊岳鎮財政總收入8.9525億元,比上年增長43.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0001億元。

歷史沿革


熊岳鎮
熊岳鎮
清康熙三年(1664年),蓋州衛改為蓋平縣,屬奉天府。
清雍正五年(1727年),熊岳增設副都統一名,管理熊岳、復州鳳凰城、岫岩、旅順口等地入旗事務。
民國徠二年(1913年),蓋平縣公署改蓋平縣行政公署,屬遼寧省遼瀋道(駐地營口)。
民國十一年(1922年),廢警察區制,熊岳屬第二區(駐地熊岳城)。
民國十二年(1923年),廢附村,縣內置8個區,熊岳屬第三區(駐地熊岳城)。
民國十八年(1929年),廢道制,蓋平縣行政公署直屬遼寧省;同年5月,蓋平縣行政公署改蓋平縣政府。
民國二十年(1931年)9月,遼寧省改名奉天省,轄蓋平縣。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1月,偽滿洲國蓋平縣行政公署成立。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7月,改區村製為村屯(街區)制,熊岳區改熊岳村。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熊岳村改熊岳街,屬偽滿洲國蓋平縣行政公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遼東人民自衛軍收復蓋平縣;同年11月13日,建蓋平縣民主政府;是月,熊岳區民主政府成立,區政府駐地熊岳城,后移置陳屯(今蓋州市陳屯鄉);同年12月18日,蓋平縣又划安東省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15日,蓋平、庄河、復縣3縣的部分地區劃出,成立萬福縣(駐地在今萬福鎮萬福庄村),熊岳區劃歸萬福縣;同8月,成立遼南行政公署,蓋平縣和萬福縣屬遼南行政公署第五專署;同年10月20日,國民黨軍進佔,區劃沿襲東北淪陷時期建制,蓋平縣屬奉天省,熊岳鎮屬蓋平縣。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東北民主聯軍解放蓋平、萬福2縣,重建蓋平、萬福2縣民主政府,熊岳復歸萬福縣領導;同年8月,成立楊運中心區(駐地今楊運鄉八道河村),熊岳鎮屬楊運中心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6月11日,遼南行政公署併入遼寧省,蓋平縣和萬福縣屬遼寧省所轄;同年12月8日,撤銷萬福縣,原蓋平縣所轄的熊岳鎮等地又重新劃歸蓋平縣。
1949年5月,成立遼東省,蓋平縣屬遼東省,熊岳鎮屬蓋平縣;同年10月,熊岳鎮公所又改熊岳鎮人民政府。
1950年8月1日,遼東、遼西2省合併為遼寧省,蓋平縣屬遼寧省。
1955年6月,蓋平縣人民政府改蓋平縣人民委員會,熊岳鎮人民政府改熊岳鎮人民委員會。
1956年11月,遼陽專員公署成立,蓋平縣人民委員會屬遼陽專區。
1958年10月1日,成立蓋平縣公社,熊岳鎮人民委員會改熊岳大隊;同年11月29日,撤銷遼陽專員公署,蓋平縣公社劃歸營口市。
1959年11月,撤銷蓋平縣公社,恢復蓋平縣人民委員會建制;同年,熊岳大隊改熊岳公社。
1960年4月,熊岳公社5個管理區劃為熊岳鎮公社,原熊岳公社的周邊村劃分為熊岳鎮公社。
1961年5月,熊岳鎮公社、熊岳公社合併為熊岳公社,劃出原熊岳公社的朴家溝、上棗峪、下棗峪、太平溝、陳屯等11個村成立陳屯公社。
1963年10月,恢復熊岳鎮建制,劃出金星、勝利、麗華、利民、黎明、於園子、郭屯、楊屯、大鐵、廂黃旗、火山、李屯、溫泉、望兒山、唐屯、莫屯16個村為熊岳公社。
1965年1月20日,蓋平縣人民委員改蓋縣,熊岳鎮屬蓋縣;同年12月16日,蓋縣劃歸遼南專員公署。
1968年12月26日,遼南專署與營口市合併,蓋縣復屬營口市。
1978年12月27日,撤銷熊岳鎮革命委員會,恢復熊岳鎮人民政府。
1984年5月6日,熊岳公社改熊岳滿族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熊岳鎮下轄11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火山村。
幸福社區站前社區北關社區光華社區硅石社區
新城社區濱城社區和平社區鐵東社區宜城社區
青城社區金星村麗華村西關村黎明村
勝利村溫泉村望兒山村莫屯村唐屯村
火山村廂黃旗村大鐵村於園子村郭屯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熊岳鎮地處鮁魚圈區南部,西北與營口經濟開發區鮁魚圈區紅旗滿族鎮、紅海街道號房村接壤。

地形地貌

熊岳鎮地處遼東半島的中西部,渤海遼東灣的東岸,地勢自東向西逐漸由高到低。地形分為丘陵地形、河漫灘、海漫灘。主要山脈有低山丘陵分佈於熊岳境內的東北部,屬千山余脈,境內最高點位於望兒山,海拔109米。

氣候

熊岳鎮
熊岳鎮
熊岳鎮屬暖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多年平均氣溫8.2℃,1月平均氣溫-6.7℃,極端最低氣溫-28.5℃(2011年1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3.7℃,極端最高氣溫36.8℃(2011年11月15日)。無霜期年平均178天,最長達186天,最短為17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450小時,年總輻射14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148.4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3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9月,8月最多。

水文

熊岳鎮境內河道屬熊岳河、莫屯河等兩大大流域,其中熊岳河流域面積353.8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級河熊岳河1條,總長42.5千米,境內長12.5千米,流域面積353.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900立方米/秒。河流總長度4131.3千米,河網密度2.2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4.7億立方米,年排澇量6.3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10.2億立方米。

自然災害

熊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冰雹等。最嚴重的一次暴雨發生1981年7月27日夜間至28日凌晨,熊岳河上游楊運鄉山洪暴發,房屋和農作物損失150多萬元。1992年6月30日全鎮遭受歷史上罕見的歷時20多分鐘的冰雹襲擊,直接經濟損失1142.9萬元。1985年8月18日,全鎮遭受9號颱風襲擊,最大風速27米/秒,最大風力10級。1975年2月4日震中為海城的地震,震級7.3級,導致部分房屋震裂、倒塌,在防震中不慎燒死20餘人,傷多人。

自然資源

熊岳鎮境內地下水總儲量達5600萬噸。熱礦水、熊岳熱礦泉位於遼東半島地下,礦泉水總儲量200萬噸,熱水面積0.5平方千米,日開釆量5000噸左右。淺水層地下水資源流量約為3億立方米,主要分佈在境內北部地區,年利用1億立方米。可利用養殖水面300平方千米,主要分佈在境內南部地區,年利用養殖水面有8.1萬畝。其他資源有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水產資源。

人口


011年末,熊岳鎮總人口9217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9037人,城鎮化率53.2%。另有流動人口2716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6.0‰,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長率-1.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22.9人。
2017年末,熊岳鎮常住人口為141036人。
截至2018年末,熊岳鎮戶籍人口有97687人。

交通


熊岳鎮有202國道經過境內。
熊岳鎮
熊岳鎮

經濟


綜述

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5473億元,增值稅0.1010億元,企業所得稅0.3880億元,個人所得稅0.044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58.8%、25.5%、24.7%。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元。
2018年,熊岳鎮有工業企業41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50個。

農業

2011年,熊岳鎮有耕地面積3.1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8萬畝,林地面積0.3萬畝。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548.3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料作物、蔬菜。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03萬畝,產量93.25噸,其中花生93.25噸;蔬菜種植面積5565畝,產量18976噸,主要品種有白菜、黃瓜,其中白菜6740噸,番茄1196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4281頭,年末存欄9161頭;羊飼養量14403隻,年末存欄5753隻;牛飼養量5072頭,年末存欄1295頭;家禽飼養量91.6萬羽,上市家禽50.2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3368噸,其中豬肉1428.2噸,牛肉762.6噸,羊肉1730噸;禽蛋1995噸,鮮奶253噸。
截至2011年末,熊岳鎮累計造林12.6萬畝,其中防護林6000畝,經濟林2萬畝,竹林1.2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2萬株,林木覆蓋率23.2%,活立木蓄積量0.3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6萬畝,產量1800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桃、李子。漁業以海鮮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海域面積99.9平方千米,灘塗面積666.7平方千米。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2.0萬台(輛)。

社會


教育

熊岳鎮
熊岳鎮
2011年末,熊岳鎮有幼兒園32所,在園幼兒2200人,專任教師117人;小學8所,在校生5624人,專任教師3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828人,專任教師21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5%;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714人,專任教師107人;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生6790人,專任教師282人。2011年,教育經費達117.87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22.56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7.87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17.8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9.0%、84.0%、99.0%、99.0%。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5%,比上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熊岳鎮有文化專業戶1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藏書6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4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8人。

衛生

2011年末,熊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2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603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428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6.5張,固定資產總值0.48億元。專業衛生人員572人,其中執業醫師326人,執業助理醫師56人,註冊護士19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7人、執業(助理)醫師0.6人、註冊護士1.9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萬人次,住院手術2516台次,出院病人13339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84/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3.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7735人,參合率97%;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環境保護

2011年,熊岳鎮空氣質量一級天數11天,二級天數338天,三級天數7天,達到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佔全年天數的95.6%;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值分別為0.026毫克/立方米、0.033毫克/立方米,污水處理能力達到3萬立方米/日,污水處理率達到7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0.1平方米,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7.8%。

文化


地名由來

熊岳鎮因城東望兒山與饅首山中間有一山,其西南坡一尊巨石如一隻蹲著的石熊,故名“熊丘山”。本地人稱土墳為“丘”,定城名時為避諱,便在“丘”字下添“山”成“岳”,“熊岳”由此得名。

旅遊


風景名勝

望兒山旅遊區
望兒山旅遊區位於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鮁魚圈區)熊岳鎮望兒山村,是以母愛為特色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1996年,望兒山被遼寧省建設廳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中國營口望兒山母親節被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評為“最佳主題活動獎”。2010年,被評為遊客喜愛的“遼寧五十佳景”。

獲得榮譽


2017年11月,熊岳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2019年10月,熊岳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熊岳鎮為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