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瘋病
中國棗樹的嚴重病害之一
棗瘋病又稱叢枝病、掃帚病、火龍病,果農稱其為“瘋棗樹”或“公棗樹”,是由棗植原體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棗樹上的一種病害。是棗樹的毀滅性病害,感病棗樹發育滯緩,枝葉萎縮,常導致整株或成片死亡,嚴重影響紅棗產量和品質。
棗瘋病廣泛分佈於中國河南、河北、陝西、山東、安徽、貴州、雲南等省大棗產區,是中國棗樹生產上發生歷史久且危害最大的棗樹病害之一,尤其在北方各棗區,危害相當嚴重,能造成棗樹大量死亡。
棗瘋病的防治方法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在棗樹發芽時,輪流使用氧化樂果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防治傳播昆蟲,切斷病害傳播途徑。及早剷除病株瘋櫱,將病根徹底挖除。選擇無病苗木和接穗進行種植和嫁接。用0.1%的鹽酸四環素液浸泡接穗30分鐘,可達到徹底滅菌消毒的效果。
病原為棗植原體(MLO)。無細胞壁,僅以厚度約10納米的單位膜所包圍。易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形狀多樣,大多類菌原體的繁殖方式有二均分裂、出芽生殖、在細胞內部生成許多小體再釋放出來等形式。植原體侵染棗樹后,分佈在韌皮部篩管細胞中,其次為伴胞。
● 地上部分
叢枝:枝葉受害后,病株1年生枝上的正芽、多年生枝上的隱芽大部分萌發成發育枝,其餘的芽大部分萌發成小枝,如此逐漸萌發成叢生枝,病枝纖細,其上著生的葉片小而淡黃,入秋後乾枯,不易脫落。
棗瘋病
花變葉:病株花器退化為營養器官,花梗變大,呈明顯的小分枝,萼片、花瓣、雄蕊皆可變成小葉,有時雌蕊變成小枝,柱頭狀頂端變成兩片小葉,使結果枝變成細小密集的叢生枝。病花一般不結果,即使結果也失去了經濟價值。病樹健枝雖能結果,但果小、窄,果頂錐形,多半在著色前干縮,糖分降低;果面上有紅色條紋斑並凹凸不平,呈花臉型。病果內部組織變成海綿質,不能食用。
● 地下部分
根部受害,由主根大量萌發不定芽,形成一叢叢短瘋枝,一條側根上可出現若干叢病根櫱,這種根櫱上長出的枝細葉小,色黃綠,長到30厘米左右便停止,不久便枯死,以後病根皮層變褐腐爛,病樹無果可收,3-5年內就可整株死亡。
棗瘋病廣泛分佈於中國河南、河北、陝西、山東、安徽、貴州、雲南等省大棗產區。
病原通過各種嫁接和葉蟬類媒介昆蟲傳播。幼樹嫁接病枝后,潛育期最短25-31天,最長可達372-382天。中國擬菱紋葉蟬、凹緣菱紋葉蟬等昆蟲是傳播病原的主要媒介。土壤、花粉、種子、汁液及病健根的接觸均不能傳病。病原在萌發時由下向上運行,枝條停止生長後由上往下運行。
植株初發病時,多半是從一個或幾個大枝及根櫱先發病,也有全株同時發病的,癥狀往往由局部到全體。發病後,小樹1-2年,大樹3-4年,即可死亡,個別可維持到5年左右。
棗瘋病可通過嫁接、分根傳播,芽接和枝接等均可傳播,接穗或砧木有一方帶病即可使嫁接株發病。嫁接后的潛育期長短與嫁接部位、時間和樹齡有關,潛育期最短為25-31天,最長達1年以上。苗木比大樹發病快,病原物侵入后,先運至根部,增殖后又從下而上運行到樹冠。病原在寄主體內運行的方向與樹體養料運行的方向一致,發芽時由上往下,枝葉停止生長時其方向相反。生長季節,病枝和根部都有病原,休眠季節末(3-4月),地上部病枝中基本沒病原,而根部一直有病原。病原可能在根部越冬,第二年棗樹發芽后再上行到地上部。發病時間較集中在6月份。
在自然界中,除嫁接、分根傳播以外,也通過棗樹害蟲如:凹緣菱紋葉蟬、橙帶擬菱紋葉蟬等傳播。它們在病樹上吸食后,再取食健樹,健樹就被感染。傳毒媒介昆蟲和瘋病樹同時存在,是該病蔓延的必備條件。橙帶擬菱紋葉蟬以卵在棗樹上越冬,凹形菱紋葉蟬主要以成蟲在松柏樹上越冬,喬遷寄主有桑、構、芝麻等植物。山地土壤乾旱瘠薄,管理粗放,樹勢衰弱發病嚴重;嫁接苗3-4年後發病重,根櫱苗進入結果后發病重。鹽鹼地影響棗樹的新陳代謝,增加棗樹的抗病性,因此,在鹽鹼地區棗瘋病較少發生和擴散。
● ● 加強檢疫:嚴格選擇無病砧木、接穗和母株作為繁殖材料。同時,在苗圃實行檢疫,淘汰病苗。注意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
● ● 清除病株:砍伐病枝,消滅病原。刨凈根部,如有根菌,用草甘膦等殺滅。只有小枝發病的輕病樹,在樹液向根部迴流前,從大分枝基部砍去或環剝,阻止類菌病原隨樹體養料運行,連續2-3年,可基本上控制當地棗瘋病。在無棗瘋病的棗園中采接穗、嫁接或分根進行繁殖,以培育無病苗木。
● ● 加強管理:加強棗園的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缺鈣土壤要追施鈣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阻止病害傳播。清除雜草及樹下根櫱來杜絕媒介昆蟲的繁殖與越冬。挖根櫱苗時,應嚴格選擇,對習慣用根櫱苗不加移植就地繁殖的地區,易使子株和母株同根,造成病害蔓延。實行棗糧間作,新建棗園附近最好不栽松、柏,嚴禁與芝麻間作。
● ● 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在病樹根莖部鑽孔,於春季棗樹萌芽期,每株病樹滴注濃度0.1%的四環素藥液500毫升,或每畝噴施0.2%的氯化鐵溶液2-3次,隔5-7天噴1次,每次用藥液75-1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