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茶
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縣特產
三江茶,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三江綠茶泡出的茶湯色澤綠亮、香味幽蘭、口感清甜;三江紅茶滋味醇厚甘爽,湯色紅亮。廣西三江位於廣西北部山區,屬亞熱帶嶺南濕潤氣候區,雨熱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557.3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時,無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間,有著“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態環境。2012年11月22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三江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三江茶
三江茶
三江縣有著悠久的種茶和飲茶歷史,三江茶在唐代(618年—907年)已有生產,人工栽培茶樹已有2000多年歷史,並形成自己獨特的飲茶文化,“打油茶”則是侗族同胞的飲茶傳統。據史料記載,三江本地茶有牙已茶、高露茶、蟲尿茶、北照茶、黃土茶等。民國22年(1933年)《廣西年鑒(第一回)》統計,該縣茶葉產量180擔,產值1865元,正式列為廣西一個產品統計數據。
三江茶
三江茶
三江茶產地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縣現轄行政區域。
三江茶
當地群體種以及適宜製作三江茶的中、小葉茶樹良種。
二、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300米至1100米,土壤類型為黃紅壤土,p小時值4.5至6.0,有機質含量≥1%,土層厚度≥60厘米。
三、栽培管理
⒈育苗:採用扦插技術育苗。
⒉栽植: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進行苗木栽植。密度每公頃35000株至55000株。
⒊施肥:每公頃每年施經無害化處理后的有機肥15000至30000千克。
⒋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鮮葉採摘
⒈.採摘時間:2月上旬至10月下旬。
⒊採摘標準:採摘單芽至一芽二葉初展的芽葉。不採紫芽葉、病蟲危害葉。
五、加工工藝
⒈工藝流程:
⑴綠茶:鮮葉→攤青→殺青→揉捻→做形→乾燥。
⑵紅茶:鮮葉→萎凋→揉捻→發酵→烘焙→成品。
⒉工藝要求:
⑴綠茶:
①攤青:室溫控制在20℃至25℃,攤青時間4小時至6小時。當葉片柔軟,失水率達20%至25%時停止攤青。
②殺青:溫度控制在220℃至260℃。當葉色暗綠,失去光澤,葉質柔軟,手握略有黏性,青草氣消失,茶香顯露時停止殺青。
③揉捻:時間控制在25分至35分。當茶汁黏附茶條表面,手觸有滑潤黏手感。葉細胞破碎率在50%至60%,成條率達80%以上時停止揉捻。
④乾燥:在120℃至130℃溫度下乾燥10分至15分后,採用80℃至90℃乾燥至成品茶含水量≤6.5%。
⑵紅茶:
①萎凋:採用自然萎凋或萎凋槽萎凋。當葉表光澤消失,葉色轉喑綠,青草氣減退,透發清香,折梗不斷時停止萎凋。
②揉捻:採用人工揉捻或機器揉捻。當細胞損傷率在80%以上,葉片90%以上成條時停止揉捻。
③發酵:溫度控制在20℃至25℃。當葉色呈紅黃,發出清新鮮濃的花果香味時停止發酵。
④烘焙:用烘焙機進行烘焙,在110℃至120℃溫度下烘焙至含水量為20%至25%時,採用70℃至80℃進行烘焙至成品茶,含水量≤6.5%。
六、質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
⑴綠茶:條索緊結、銀綠隱翠;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爽甘醇、栗香馥郁持久;葉底勻齊鮮活。
⑵紅茶:條索細緊、金毫顯露、苗峰均直;蜜香濃強,滋味醇厚甘爽,湯色紅亮;葉底肥嫩多芽紅勻明亮。
⒉理化指標:
⑴綠茶:水分≤6.5%;水浸出物≥34%。
⑵紅茶:水分≤6.5%;總灰分≤6.5%。
⒊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三江茶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三江茶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