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強
魏俊強
魏俊強,男,漢族,1958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任北京市汽車修理公司總工程師。魏俊強曾以超強的毅力戰勝病魔,在修車第一線刻苦學習和鑽研,練就了一身診斷和維修汽車故障的精湛技藝,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在業內享有很高的聲譽。他還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藝傳授給青年工人,帶出了一支優秀的技師團隊。魏俊強曾獲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首都楷模、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魏俊強(左一)接受溫家寶總理的親切接見
魏俊強工作剪影
面對種種打擊和挫折,魏俊強再一次選擇了堅強。還在病床上,魏俊強就開始了與命運的拼搏。兩次大手術之後,他感覺到自己力不如前,要想取得優勢,只有在技術中尋找出路,把車修到一種更高的層次。就這樣,魏俊強在病床上把在交通學校的教材又看了一遍;第二次手術后,他又找來了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的計算機基礎、電子、液壓、機電控制等方面書籍學習。通過刻苦的鑽研,不斷的學習和進步,魏俊強的修車技術不斷提高,成了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他從技術員到科長、廠長、總工程師,一步一個腳印走來。
經歷兩年與病魔的頑強抗爭,魏俊強在休息期間積累了大量的汽修知識,面對難題,他比常人也多了份認真與從容,修車技藝也不斷提升。由於北京汽修六廠當時負責為各國駐華使館修車,而這些車大多來自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在信息、技術極不發達的當時,修理起來難度很大;同時,修理進口轎車,資料探討和維修工藝的標準也是一大難題。廠里雖然訂閱了一些國外的汽車雜誌,但是卻苦於沒有翻譯,這時候,魏俊強開始嘗試外文資料的翻譯工作。通過與同事一起不斷實踐和探索,魏俊強創造了一套特殊的識別、記憶辦法:逐一對著資料查字典,對著汽車線路琢磨單詞和句子的意思。通過不懈努力,魏俊強能夠大致看懂英、德、日、法等外文資料,雖然不會發音,但是能基本理解內容,被譽為“五國翻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曾為中國生產了一批魯米娜牌旅行車,行駛兩萬公里后,不少車輛出現了怠速游車現象。換火花塞,換高壓線,用大型儀器檢查,各種數據均屬正常,十幾家修理廠都束手無策。“只能換車內電腦了。”美國專家也非常無奈。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一位用戶慕名找來了魏俊強。經過分析,魏俊強發現,這批魯米娜轎車的環保設施被去掉了,可能由於時間太倉促,廠方在設備修改後沒有對電腦進行修改,有些電腦程序不能用。第二天,魏俊強終於找出了解決的方案:由於這個設計缺陷,汽車的節氣門電壓應該向上調高3%,也就是0.1伏。魏俊強趕到車間一試,果真如此,難題迎刃而解。美國專家也對魏俊強豎起了大拇指。後來,那一批美國進口的一萬多部魯米娜車,全到六廠走了一圈,調了電壓后,都又暢通無阻了。魏俊強修車修出了名氣,業內人士開始尊稱他為“魏工”。他的修車技藝高超,各地都慕名邀請他去解決疑難問題,每次他都能做到手到病除。曾有用戶的汽車在外地拋錨,打電話向他求救。魏俊強通過手機仔細聆聽,準確判斷出故障,在他的指揮下,用戶的車被及時修復。
1998年夏天,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來華訪問。由於當時西安天氣炎熱,柯林頓乘坐的林肯轎車的空調在西安出了故障。美國使館緊急向魏俊強求助。魏俊強通過與美方的隨行機修人員電話交流,憑藉自己汽修多年的經驗,找出了故障所在,並最終解決了問題。在接受溫家寶總理的接見時,總理稱讚他道:“你為中國人爭了光。”魏俊強說,市面上的車型很多,有上千多種,逐一掌握比較困難。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先剖析一部車,包括內容、結構和原理以及車型與新車型的差異,真正把車的每一個部件、原理剖析透。其實每個車的差異只有3%~5%。只要能完全掌握一種車型,遇到其他的車型就能很快上手了。正是憑藉著認真、執著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修車技藝,他受到了業內人士的一致認可,北京理工大學車輛管理學院聘請他為客座教授,中專畢業的魏俊強登上了大學講台。
在自己不斷進步的同時,魏俊強的工作內涵也從當工人時的刻苦鑽研技術,擴展為無私傳授技術。魏俊強感到,企業的發展和汽修行業的發展,單靠一個人的技術不行,關鍵是要培養一個技術過硬的團隊,才能促進整個汽修行業的發展,提升中國汽修行業的水平。魏俊強在汽修六廠的時候,就開始做員工的中、高級工的培訓。後來,北京汽修公司開辦了以魏俊強的名字命名的“魏工培訓學校”,負責對入職員工的崗前培訓。魏俊強對職業教育有著獨到的理解和看法。他認為,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有些學校主動調整了學生的培養方式和方法。新一批的畢業生與以往的職校畢業生相比,開始出現一定的差異性。在以市場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有的學校從舊體制中走出來的時間快一點,有的則比較慢。這就表現在不同學校畢業學生到企業后不同的工作能力上。
對於學校培養人才存在哪些誤區,魏俊強認為,職業教育不能走偏,不能說是新事物就蜂擁而上。職業教育的方向在職業教育界是一個難題,教學過程中是偏理論還是偏技能一直廣受爭論。如果學校完全偏重技能,理論不夠不行,反過來也不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他認為學校要真正考慮企業的需求。學校應該把行業分得更細,學生的出口分得更細,同時滿足企業對細化職業的知識基礎和技能的需求。在汽修行業中,魏俊強發現,很多職校畢業的學生前兩年還行,後來就發展不好了。因為他們學的全部是職業技能,學校的培養方式還是“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顯然滿足不了現代企業對員工理論知識的要求,發展的後勁也不足。魏俊強認為好的教育和人才培養方式是,首先學一些理論基礎,然後加上一些在工廠的實踐,基礎知識加上技能,到工廠完成過渡,同時畢業生也能得到一個好的發展,具備了發展創新的潛力。所以職業學校的老師一定要教給孩子創新的思維方式,要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