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社會學理論與方法

植物社會學理論與方法

三、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徵 四、植物群落的共性特徵 二、植物群落生境的記錄法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8月1日)
叢書名: 本書由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縱向
精裝: 20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030249302
條形碼: 9787030249302
商品尺寸: 24 x 17.2 x 1.6 cm
商品重量: 499 g
ASIN: B002LE7GG4

內容簡介


《植物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內容簡介:植物社會學是植被生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植被生態學必須先學好植物社會學。《植物社會學理論與方法》闡述的是地植物學學派中法瑞學派關於植物社會學的主要理論與方法。法瑞學派也稱植物社會學學派,是世界四大地植物學學派中最有特色的學派,盛行於歐洲和日本,其他各國也在發展。《植物社會學理論與方法》是作者多年授課和長期從事區域植被的植物社會學研究及實踐的經驗總結,書中有較多原創性內容,是面向亞熱帶、熱帶植被,帶有中國特色的植物社會學。《植物社會學理論與方法》闡述8個主要理論和系統、20多項野外和室內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群落中植物種類成分的植物社會學價值、植物群叢單位理論、特徵種理論、獨特的植被分類系統、植物群落分析特徵表達法、植物群落綜合特徵表達法、樣地記錄法、群落類型排表法等。最後增加了吳征鎰分佈區類型的植物區系成分統計法,作為植物社會學研究的補充。
作者簡介
金振洲 教授,男,漢族,1929年8月生,浙江省瑞安市人。195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系植物專業高等植物專門化,1959年獲得雲南大學生物系四年制研究生學位,留校任教,從事植被生態學和植物地理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50餘年。1998年退休后仍繼續著書立說。曾任雲南大學生物系主任、雲南省生態學會名譽理事長、雲南省植物學會名譽理事、植物生態學期刊編委等,大型專著《中國植被》和《雲南植被》的主要編著者之一。所著的《雲南區域植被類型和特徵》獲國家教委(現為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甲類)。主編《昆明植被》和《雲南松》。主持並完成“有關我國西南乾熱河谷與乾暖河谷植被與植物區系研究”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其成果有2部專著和18篇論文,獲得2003年雲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5年出版《雲南植被生態學與植物地理學研究——金振洲論文選集》。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植被研究中的植物社會學學派
第一節 植物社會學學派在世界地植物學學派中的地位
一、地植物學學派及其形成
二、世界四大著名的地植物學學派
三、植物社會學學派在諸學派中的地位
第二節 植物社會學學派的形成與發展
一、萌芽時期
二、形成時期
三、發展時期
四、植物社會學學派在中國的簡況
第二章 植物社會學的主要理論
第一節 關於植被與植物群落
一、植被與植物群落
二、植被與植物區系
三、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徵
四、植物群落的共性特徵
第二節 植物群叢的假說與理論
一、植物群落的基本單位——植物群叢
二、植物種在確定群叢時的價值論
三、群叢與植物分類學中“種”的比擬
四、植物群叢分佈的連續性與間斷性
第三節 植被類型的植物群落特徵種理論
一、特徵種的植物社會學重要性理論
二、特徵種的存在與群落生境條件的關係
三、植物群叢中特徵種存在的原因
四、特徵種理論的要點
五、特徵種與特徵種結合
第四節 植物群落中植物種類成分的性質
一、特徵種、伴生種、外來種
二、診斷種、區別種、特有種、標誌種
三、優勢種、亞優勢種、伴隨種、偶見種
四、建群種、衰退種、破壞種
第三章 分析特徵和綜合特徵的理論和方法規範
第一節 植物群落研究中質的分析特徵
一、分析特徵和綜合特徵的概念
二、區分分析特徵中的質和量的特徵
三、分析特徵中的種類成分和成層性
四、分析特徵中的周期性和生活力
五、分析特徵中的生活型、生長型、生態類型
六、分析特徵中的根型、葉型
第二節 植物群落研究中量的分析特徵
一、分析特徵中的多度、蓋度、群集度
二、分析特徵中的多優度、多優度·群集度
三、分析特徵中的高度、體積、重量
四、分析特徵中的密度、頻度
第三節 植物群落研究中的綜合特徵
一、綜合特徵的概念
二、綜合特徵中的存在度和恆有度
三、綜合特徵中的確限度
四、綜合特徵中的蓋度係數
五、綜合特徵中的多優度幅、存蓋係數
六、綜合特徵中的生活型譜、生長型譜、生態類型譜
七、綜合特徵中的葉型譜、根型譜
第四章 植物社會學的植被分類系統
第一節 植物社會學植被分類的特色
一、植被分類的基本特色
二、重視植被分類
三、由下至上的分類順序
四、重視確定群叢和建立群叢表
五、有等級分明的分類系統和多次排表技術
六、以確限度為判別、以診斷種為依據的分類
第二節 植被分類的系統與單位
一、群叢以上的單位
二、群叢以下的單位
第三節 分類系統各單位的命名特點
一、命名法規形成的歷史和命名原則
二、命名的法規
第五章 野外植被調查法
第一節 路線踏查法
一、踏查目的及準備工作
二、踏查方法
三、踏查資料的使用
第二節 樣地大小的最小面積法
一、測最小面積的目的
二、最小面積測算的種一面積曲線法
三、各植被類型的取樣面積
第三節 定點取樣法
一、定點取樣的類型
二、取樣方式:方形、圓形、線帶形
三、取樣的數目與布局
四、取樣與邊界
五、定點取樣的一般原則和經驗
第四節 樣地記錄法
一、樣地記錄法的格式
二、植物群落生境的記錄法
三、樣地內植物種類的記錄法
第五節 多優度與群集度打分法
一、多優度的打分法
二、群集度的打分法
三、多優度·群集度的結合打分法
第六節 生活力與周期性的表示法
一、生活力的表示法
二、周期性的表示法
第七節 植物群落中蓋度、高度、結構等的記述法
一、總蓋度、高度、蓋度、層高度的估測法
二、植物種的高度、粗度及其他情況記述法
三、群落垂直結構剖面圖的繪製
四、群落水平結構平面圖的繪製
第六章 植被資料整理統計列表法
第一節 存在度與蓋度係數表示法
一、存在度的表示法
二、蓋度係數的表示法
第二節 生長型譜、生活型譜和葉型譜的表達法
一、生長型譜的表達法
二、生活型譜的表達法
三、葉型譜的表達法
第三節 群落各種類成分確限度大小確定法
一、確限度規範和確定標準
二、確定確限度的前提與要求
三、提高確限度確定的標準
第四節 初定植物群落類型的列表法
一、群落類型的詳式樣地綜合表-
二、群落類型的簡式樣地綜合表
第七章 植被分類法
第一節 植被的分類系統建立法
一、植被分類基本單位群叢的確定法
二、群叢以上分類單位確定法
三、群叢以下分類單位確定法
四、各分類單位命名法舉例
第二節 區域植被分類綜合表編排法
一、群落基本單位初表編排法
二、存在度蓋度係數表編排法
三、各級植被分類系統表編排法
第三節 顯示群落特徵的群叢表編排法
一、群叢表在植被研究的意義
二、植物社會學的群叢表編排法
第八章 區域植被植物區系成分統計法
第一節 植物區系成分統計的植物社會學意義
一、與法瑞學派強調植物種類成分分析相一致
二、區域植被植物社會學研究的補充
第二節 各級植物區系成分的統計法
一、屬級植物區系成分統計
二、種級植物區系成分統計
三、科級植物區系成分統計
第三節 區域植被植物區系標誌種統計法
一、植物區系標誌種與植物群落特徵種的區別
二、植物區系標誌種的分級與統計
參考文獻
術語(附外文)分章集編與索引
附錄一 植物生活型的分類系統
附錄二 植被分類系統和單位
附錄三 3至20個樣地的蓋度係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