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

1948年至1953年設立的特殊革命大學

中原大學,由中國共產黨人所創建的一所特殊的革命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華中師範大學”等知名高校前身的一部分。 

學校於1948年7月由鄧小平為第一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創辦。臨時校部設於寶豐縣大白庄村(現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肖旗鄉大白庄村),11月,將中原大學遷往開封河南大學校址辦學。1949年5月,中原大學遷往武漢辦學,主要系科、學院成為今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音樂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及廣州美術學院前身的一部分,而部分辦學資源則匯入中央民族學院中南分院(今中南民族大學),為現今武漢地區高校源頭之一。

歷史沿革


1948年7月10日,中原大學籌委會成立,由陳毅、張際春、劉子久、嵇文甫、張柏園、羅繩武等七人組成,陳毅擔任籌委會主任
1948年8月1日,在中原軍區“八一”紀念大會上,劉伯承司令員莊嚴宣布中原大學正式成立,校址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肖旗鄉大白庄關帝廟。
1948年10月,中原大學第一屆校領導班子正式組建,范文瀾任校長,潘梓年任副校長,孟夫唐任教務長
中原大學[中國大陸1948年至1953年設立的大學]
中原大學[中國大陸1948年至1953年設立的大學]
1948年11月,中原大學遷往開封河南大學原校址
1949年6月,中原大學遷往武漢,私立武昌藝術專科學校併入中原大學
1949年,中原大學(醫學院、師訓班)併入河南大學,醫學院幾經演變,成為今日的第三軍醫大學。
1950年,湖南大學(部分)併入中原大學
1950年,中原大學(藝術系科)改為中南文藝學院,后發展為武漢音樂學院、廣州美術學院
1951年,中原大學教育學院併入公立華中大學,現發展為“華中師範大學”
1951年1月,中南軍政委員會遵照國家政務院頒發的《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試行方案》的規定,委託中原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的前身)籌辦中央民族學院中南分院,並由中原大學副院長孟夫唐(1951年—1953年11月)兼任院長。
1953年,中原大學政法學院組建中南政法學院,現發展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953年,中原大學撤銷。在五年的辦學歷程里,中原大學共培養15000多名各類人才,為中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事業的恢復和重建做出重要貢獻。

創辦經歷

陳毅司令員在中原大學
陳毅司令員在中原大學
來到豫西解放區的這批青年主要是河南大學、中原工學院、嵩華學院、焦作礦院、開封女子師範、農業職校、開封高中、省立二中、開封女中以及中州、南陽、許昌等地的大中專學生。另外還有一些前來要求學習和工作的郵電、銀行職員、店員和中小學教員。這批青年,都是自願跟隨解放軍來到嚮往已久的豫西解放區,但是各自的動機卻不盡相同。除了一部分人是為了追求真理,追隨革命來到解放區外,而多數人是想能夠繼續升學、讀書,另外還有少數人則是因生活所迫,寄希望到解放區尋覓出路的。當他們輾轉來到解放區后,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等待決定去向。
恰在此時,突然風聞中原局要就地創辦一所革命大學,對這批青年既不分配工作,也不再送往華北學習了。這一傳聞頓時在青年中引起了較大的風波,加之有些人原本對共產黨、解放區就存在著各種錯誤觀念和模糊認識,因而一些不利的猜測便在人們中流傳開來,搞得大家心情十分壓抑和惶恐。有的人表面悶氣不吭聲,私下裡卻趕忙找老鄉、同學商量對策,準備重新尋找出路。還有的人則三三兩兩集聚在一起找到中原局宣傳部,大聲吵嚷著:“什麼都沒有,怎麼辦大學?”“原來答應送我們到北方大學上學的,怎麼說話不算話,騙人!”“我們到解放區就是來投奔光明的,希望能為共產黨做點事。可你們也不分配工作,讓我們呆在這裡學習。不行的話,我們只有另找出路。”這場風波鬧了幾天也沒有平息下來,有的人甚至偷偷離開了此地。
就在這批青年躁動不安之時,突然接到通知,說明天上午中原局首長要在大白庄楊樹林作報告,回答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這一通知立即引起大家的紛紛猜測,明天會是哪位首長前來作報告?報告什麼內容?我們反映的問題能得到解決嗎?這一晚,有許多人都在焦躁不安中度過。
7月15日上午8時左右,300多位青年男女和教職員,穿著新發的灰布軍裝,頭戴八角帽,散坐在楊樹林旁的麥場上等待著前來作報告的首長。麥場中央放著一張從農民家裡借來的木條桌和一個長凳,四周金黃色的草垛散發著麥草的余香,樹林里的蟬鳴在會場上空繚繞,而聽報告人們則在緊張、不安的狀態下等待著、期盼著。
村口傳來了汽車馬達聲,一輛吉普車轉眼間便停在了麥場旁,一位微胖的中年人下了車,胳膊上搭著一件軍裝,上穿白襯衣,下著軍褲,腳穿布鞋,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笑容可掬地向人們走來。
“陳毅司令員來了!”人群中有人驚訝地喊道,麥場上頓時響起一片掌聲,許多人站了起來,雖然他們並不認識陳毅,但陳毅的大名卻早已如雷貫耳。於是馬上就有人擁向陳毅同他握手,請他簽名留念。
陳毅站在條桌前,操著洪亮、清晰的四川口音作了自我介紹:“我,陳毅是也!各位在蔣管區的報紙上經常看到的‘陳匪’就是指的我!今天,我與大家有幸見面,有目共睹,各位仔細看看,我究竟‘匪’不‘匪’呀?”詼諧、幽默的開場白說得人們大笑,會場的氣氛頓時熱烈起來,一掃會前緊張、不安的情緒。
在人們的笑聲中,陳毅的話鋒一轉,接著說道:“蔣介石,今天說這個是‘匪’,明天說那個是‘匪’,我看他才是真正的匪。是背叛孫中山先生的匪!是背叛國民革命的匪!是屠殺人民的匪!所以,不打倒蔣介石集團,革命就不能成功,人民就不能獲得解放,這就是我們要革命的道理。”
這短短數語即刻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有人站起來帶領大家高呼口號,使會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等口號聲平息下來后,陳毅開始了他的報告。他首先回顧了中國近百年來身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壓迫的歷史,以及人民群眾為求得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所作的鬥爭。談到了剛過去的抗日戰爭和現在的人民解放戰爭,並鼓勵大家積極參加這場偉大的革命運動,“在打倒蔣介石、建設新中國的事業中有所貢獻,這是無上的光榮。”
接著,他又談到大家最關心的學習和工作問題。他說:“這是大白庄,連個大學牌子都沒有。大者,大學也;白者,簡陋也,怎麼算個大學呢?但在我看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們辦的是一所革命大學。”他闡明了辦中原大學的目的和意義,分析了解放區教育與蔣管區教育的本質區別,指出了革命的教育方針、方法。對於工作問題,他解釋說,“解放區不是人浮於事,而是事多人少,人人可得適當工作,任何天才不會埋沒,都有充分發展的可能。”
最後,在回答為什麼要辦中原大學時,陳毅特別指出:“我聽說你們中間有一部分人想到北方大學學習,上大學是好事嘛,應當支持。但是,毛主席指示我們:‘要把戰爭引向蔣管區。’近來,中原大片土地已經解放,革命形勢發展很快,不久的將來還要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國。新解放區需要大量的幹部,如今,華北、華東的幹部源源南下,而不是北上。所以,上大學不一定要去北方,在中原也可以辦大學嘛!依我看,有你們河南大學的嵇文甫、王毅齋等教授,有你們開封大、中學校的200多個青年學生,我們一定能辦成一所人民需要的大學校來!”
短短3個半小時過去了,人們對這場報告既沒有感覺疲憊和厭煩,也沒有認為冗長和枯燥,而是新鮮生動、感人肺腑,在動之以情、曉知以理的教誨中自覺地接受了許多新思想、新觀念,對共產黨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和了解。許多年過去后,當年曾聆聽這場報告的老人,在回憶時是這樣描述的:“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到以後的革命大學,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課,一課又一課,花落又花開,上過多少課,講的啥內容?真是談不清,道不明,隨著時間的流逝,更是模糊不清了。但有一堂課,雖已過去半個世紀了,那上課的景象,依然歷歷在目,猶如昨日發生的事。——那是1948年7月15日。”
報告結束了,陳毅用毛巾擦擦臉上的汗水,端起茶碗喝了兩口,點燃一支煙,一邊搖著蒲扇,一邊笑著說:“各位同學和朋友,你們還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提出來,我陳毅當場作答。”
聽他這麼一說,有人拿出紙筆寫條子遞上去,不一會兒桌上就放了十幾張。陳毅拿起一張條子高聲念道:“我反對國民黨,擁護共產黨,但只願意參加革命不願意參加共產黨。你們不會強迫我入黨吧?”念完后,陳毅哈哈一笑,說道,“國民黨搞集體入黨,不願意就硬拉。而加入共產黨,則必須本人提出申請,還要經過組織考察、批准,絕不強迫。這一點,請同學們放心。”
接著,他又念了一張條子:“我是學工的,分配工作時請照顧我的專業。”念完后,陳毅惋惜地說,“現在是戰爭時期,一切服從革命需要。我本人留法是學機電專業的,可現在派不上用場,只得帶兵打仗嘍!全國解放后,國家建設需要大批科學技術人才,到那時,你們定會有用武之地!”
另一張條子是這樣寫的:“為參加革命,我把老婆也帶來了。我們感情很好,請不要把我們分開。”陳毅念完后風趣地說:“心情可以理解。但現在要打仗,解放軍里也有不少同志有老婆嘛,但打起仗來總不能帶著老婆上前線吧?”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鬨笑后,他又接著說,“等打完仗后,安定下來,組織上一定會照顧的。”
提問雖然五花八門,各式各樣,但陳毅以他特有的風格,鮮明、謙和、幽默,一一作答,會場上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和笑聲,青年們在這些笑聲中將原本焦躁不安的情緒得到了釋放與舒緩,他們從心裡敬佩陳大將軍文韜武略的風采,對共產黨人有了第一次零距離的了解和認識。臨別時,陳毅為師生們題詞:中原勝利是全國解放的先聲!並再三勉勵大家要安下心來,認真學習,為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貢獻。
艱苦辦學創造未來
決戰前夕開辦中原大學,條件十分艱苦
決戰前夕開辦中原大學,條件十分艱苦
為進一步做好說服工作,安定人心,7月26日陳毅再次抽空來到大白庄,為師生們作了《目前形勢的分析》的報告。鄧子恢也於27、28日專門抽出兩整天時間為師生們作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和任務》的報告。中原局兩位主要領導人的報告在師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經過熱烈討論,大家感覺在思想上收穫很大,提高了對革命的認識,堅定了留在中原解放區學習和工作的信念。
中原局領導不僅在政治上關心這批新來的師生,而且在生活上也盡最大努力加以改善。全體學員享受供給制幹部待遇,每月發放200元中州幣津貼費(摺合銀圓一元),同時還發放生活日用品、學慣用品、軍需服裝,每日按標準伙食供應,學員們吃得飽、吃得好,許多人十分感慨過去在家裡、在學校都沒有在這裡吃得好。至於學員們提出來的一些生活要求,雖然都是一些小事,但也認真加以考慮、解決。
一次負責學員生活的王幹事向陳毅、鄧子恢等人彙報情況時說:“有的學員提出,皮鞋破了怎麼辦?”
陳毅沒有輕視這個小問題,而是嚴肅認真地說:“這好辦。你把要修理的皮鞋收攏起來,寫上各人的姓名,不要搞混了,派個人帶到洛陽去修,修理費由公家報銷。還有什麼困難?”
“女學員提出,洗澡怎麼辦?
“這是個問題。”陳毅點了點頭,“男生好辦,女生是得想點辦法。”
鄧子恢插話道:“打洛陽時不是繳獲了不少汽油嗎?快用完了,領它十幾個空桶來,一個汽油桶破成兩半做兩個澡盆,夠了吧?燒熱水用的柴火實報實銷。”
王幹事見前兩個問題都解決了,又大膽地提出了第三個問題:“學員們還提出,看電影怎麼辦?”
陳毅沖著鄧子恢哈哈一笑,“洋學生想法就是多。”他扭頭對王幹事說,“這就要找李達參謀長了。司令部每晚都在用發電機放電影,就是打洛陽殲滅青年軍二○六師時繳獲的那部16毫米的放映機。倒來倒去就是那麼一本美軍進剿印地安人的片子!”
隨著一批晉察冀南下幹部的到來,校部正式成立了組織機構,設有教務、註冊、秘書、總務4個科,並將287名學員編成了3個大隊,任命了各隊隊長、指導員,還配備了數名輔導員和輔導助理,學校的工作初步走上了正軌。8月2日,在中原局、中原軍區駐地召開的八一建軍節紀念大會上,中原軍區司令員劉伯承宣布:中原大學正式成立。至此,一所新型的革命大學在中原大地上誕生了。
中原大學的辦學宗旨正如首任校長范文瀾所指出的那樣:“它不拘泥於一般學校的形式,也不硬性規定院系課程與學習期限;在學以致用的原則下,活潑地創造著各種新方法,務使學生經過短期訓練,即能走上工作崗位,擔負起賦予他的革命任務。”正因如此,學員的修業時限為4—6個月,所開設的課程有: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發展史、社會科學概論、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群眾工作等。同時還注重學習《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問題》等重要文章。
由於環境所限,校舍主要散布在大白庄(校部)、肖旗營、韓店等村莊,學員們住在當地農民讓出來的空房,鋪上麥草就是床,兩腿上架一塊木板就當課桌,樹陰下、打麥場,甚至馬棚、破廟也都成了上課地方。教員則主要來自河南大學的一些教授和晉察冀南下來的幹部。中原局的一些領導也時常前來給學員作政治報告,如中原局宣傳部長劉子久、副部長熊復等人。這一學用結合、改造思想、提高覺悟的做法,不僅使學員能夠迅速地掌握革命的基本理論,而且對當前的形勢和黨的方針政策也能及時了解與把握。
辦學伊始條件雖然簡陋,生活也比較艱苦,但學員們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情緒十分高昂,認為自己現在參加革命了,就應該有個革命者的樣子,上課認真記筆記,下課後還經常就一些問題爭論得面紅耳赤。儘管學習日程安排得很緊,上午聽大課,下午分小組討論,晚上自學,但在課餘時間,各隊還紛紛辦起了學習園地、專欄、牆報,成立了俱樂部,組織起文藝宣傳隊,排練了小歌舞、活報劇、獨幕小話劇等,深入部隊、田間為戰士和農民演出,收到很好的效果。
為了鞏固成果,擴大影響,吸引更多的進步青年前來參加學習,10月上旬,中共中央決定范文瀾任中原大學校長,潘梓年任副校長(後任校長),孟夫唐任教務長。至此,中原大學的組織機構基本完善。隨後,學校又分別組成了10個招生小組,赴洛陽、許昌、鄢陵葉縣內鄉等地招生。在短短數月內就招收近2000多名新生,並開設了數個研究班。
10月下旬,在開封獲得第二次解放后,中原局考慮到中原大學留駐寶豐不利於今後的發展,而且校部與各隊之間相距達十餘里,師生行動十分不便。於是決定中原大學由寶豐遷往開封,暫駐河南大學(河大在開封第一次解放后就被國民黨政府遷往蘇州)。中原大學遷往開封后,北方大學又支援了一批教員和幹部,使師資力量和幹部隊伍得到了極大的充實。鑒於此,學校開始按專業成立了相應的學院,先後組建起了文藝學院、財經學院、教育學院、政治學院和醫學院,辦學體制有了變化。
中原大學第一二大隊畢業合影
中原大學第一二大隊畢業合影
隨著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11月下旬研究班和一、二大隊的學員提前畢業,被分配到中原解放區和華北解放區各黨政機關工作。淮海戰役打響后,學校又從各隊中挑!出258人組成支前工作團,開赴前線擔任各種工作。為配合渡江戰役,學校前後又分配了兩批學員651人去了第二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工作。與此同時,還有數百名學員加入了南下工作團,奔赴各地參加地方政權建設工作。
中原大學舊址
中原大學舊址
中原大學能在這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裡,為革命事業的發展,高速度、高效率地培養和造就了一批有文化、高素質的幹部,不能不說這是中原局領導所具有的戰略眼光,同時也凝聚著他們的大量心血。隨著武漢的解放,中原局決定學校南遷武漢,為華中地區培養更多的各類人才。中原大學於1949年8月完成了全部南遷工作,並於9月初開始在華中地區招生。1950年以後,隨著和平建設的到來,學校開始逐步向新的體制轉變,即由原來的短期政治思想訓練體制,向學術性、專業性的體制過渡。
中原大學
中原大學
1953年底隨著國家大規模建設的發展,中原大學宣布撤銷,完成它的光榮使命。在中原大學成立的5年間,共計培養出1.4萬餘名幹部,補充戰爭時期前方幹部的不足,為中南地區乃至全國各地輸送大批急需的建設者。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以後都成為各條戰線的重要骨幹,像國家計委原副主任劉中一、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等,都是中原大學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
中原大學撤銷后,其財經學院與政法學院(南下武漢后政治學院改為政法學院)合併組建成今日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而教育學院則併入華中大學,組建成今日的華中師範大學;文藝學院成為今日的武漢音樂學院和湖北美術學院;南下武漢時留在開封的醫學院幾經演變,成為今日的第三軍醫大學。
“四面雷鳴逐鹿原,八方風雨會汴梁。”1948年春,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戰略決戰階段。為保證在中原黃淮地區更多更有效地消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中共中央臨時決定調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的陳毅到中原野戰軍工作,以加強兩大野戰軍在該地區協同作戰的能力。
中共中原局召開幹部會議決定創辦中原大學
中共中原局召開幹部會議決定創辦中原大學
6月中旬,隨著戰局的變化,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魄力,率部毅然發起豫東戰役,兵鋒直指國民黨重兵把守的河南省城開封。經數日鏖戰,在中原野戰軍的有力配合下,華東野戰軍一舉攻克開封古城,取得豫東戰役第一階段的勝利。隨後,華東野戰軍又進行了睢杞戰役,並取得全勝,使鄂豫皖、豫西、豫皖蘇三個解放區連成一片,一個擁有3000萬人口中的中原解放區遂告形成。中原地區素為人才薈萃之地,但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廣大知識分子不僅終日辛勞不得溫飽,而且沒有人身安全。當他們一旦獲得解放,便渴望參加革命,獲得參加工作或學習的機會。因而,在解放軍為實施下一戰略目標,主動撤離開封城的過程中,就有一批300多名的大、中青年學生、教職員和公職人員隨同部隊一起離開此地,輾轉來到豫西解放區——中共中原局駐地河南省寶豐縣。對這批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的到來,中原局領導十分高興,在報請中共中央批准后,決定留下這批參加革命的新生力量,就地創辦一所革命大學,將他們教育改造成革命知識分子,鍛煉成革命戰士,為前方輸送急需的幹部,為後方解決建設管理人才。
7月初一天下午,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副司令員陳毅和副政治委員鄧子恢、張際春等人在商議完部隊整訓事宜后,陳毅便以輕鬆、閑適的口吻說道:“現在這裡有伯承同志指揮,東面有粟裕同志指揮,我是閑人,就辦大學去吧!”
鄧子恢在中原局領導中負責財經和軍需供應工作。由此,他深感財經幹部嚴重匱乏,早就想辦一所財經學校,為地方和部隊培養一批財經人才。當聽陳毅說要去辦大學時,這正合他意,便笑著說道:“好哇!你辦大學,我就去當教員,怎麼樣?”
陳毅哈哈一笑,點點頭,“要得!子恢同志博學多才,可以當教授哦!”
“好嘛!你們去辦大學,我舉雙手贊同!”
劉伯承摘下眼鏡擦擦鏡片,微笑著說:“這段時間部隊整訓,你們去辦大學,快馬加鞭造就出一批幹部來,也好應付迅速開展的局面。想當年‘劉皇叔,新野牧’,在局面沒有打開時,無枝可棲,只好桅杆鋸作拴馬樁,帶了兩員大將到新野縣去做芝麻官,大材小用嘍!現在我們的新野縣長是太行來的團幹部,有什麼辦法?局勢發展太快嘛!”
陳毅贊同地點點頭,“是的,現在各方面都很缺幹部,再不加緊培養,到時候工作就沒法開展嘍!”
劉伯承重新戴上眼鏡后,抓起桌上的蒲扇搖了幾下,又補充說道:“各位同志哥,過了這兩個月,誰也別想去當大學教授嘍,執事者各司其事。對中原的敵人硬是要挾其額,揪其腰,置之於死地而後已!”
“伯承說得好!我們要在中原大地布下羅網,看看到底鹿死誰手!”隨著話音,鄧小平走進房間,朝在座的諸位點了點頭。
鄧小平沒有出席下午的會議,正忙著趕寫彙報提綱,準備去西柏坡參加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
陳毅見他突然出現,詢問道:“你參加中央會議的文件準備好了?”
“差不多了。”鄧小平說著掏出煙來遞給陳毅一支,點燃后,又繼續說道:“我剛才到這批新來的青年中轉了轉,發現他們中有的人情緒不穩,不願意留在這裡學習,有的鬧著要去北方大學讀書,還有的要我們給他找點事做,好養家糊口。看來這是個問題,得想點辦法才行。”
劉伯承接過話茬:“小平,陳毅說要去辦大學,子恢要去當教授,你看怎樣?”
鄧小平沉思片刻,點點頭,“我看要得!陳司令員是留法的高才生,子恢同志博學多才,先把架子搭起來,等開了張再要其他人來接手嗎。”說到這裡,他停頓一下,看了陳毅一眼,笑著揶揄道,“這裡的事情多得很,你們到時候可不能躲清閑推擔子喲!”這番話將眾人都說笑了。
隨後大家在一起研究決定,成立中原大學籌備委員會,由陳毅、張際春(中原野戰軍副政委)、劉子久(中原局宣傳部長)、嵇文甫(河南大學教授)、王毅齋(河南大學教授)、張柏園(北方大學教務長)、羅繩武(河南大學副教授)等7人組成,陳毅兼主任委員,劉子久、嵇文甫、王毅齋兼副主任委員,中原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陳斐琴為臨時負責人,主持校務工作,校部設在寶豐縣大白庄。
毛澤東主席的題詞及中原大學創辦人照片
毛澤東主席的題詞及中原大學創辦人照片
7月15日,中共中原局辦公廳發出通知,宣布中原局已決定開辦中原大學。在籌備之初,人力、物力、圖書、器材及其他各種設備,由地方黨政軍與軍區各直屬部門共同幫助解決。通知指出:須知大規模開辦學校,吸收知識青年培養新的幹部,增加革命力量,為目前中原具有頭等重大意義的工作,而這一工作絕非幾個辦校人員所能全部擔負,必須全黨予以支助,方能辦好。目前亟望我各直屬部門,與豫西地方黨政軍,做到下列數事:
一、盡量動員與抽調若干行政人員與雜事人員給中原大學;
二、廣泛收集群眾性的讀物,尤其是《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毛主席十二月報告、任弼時同志土改問題報告、《人民公敵蔣介石》等書籍,送給新來的學生閱讀。……
通知發出后,立即在豫西解放區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中原局各直屬部門和地方黨委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協商會議,研究落實中原局通知精神,為中原大學的成立準備必要的物質條件。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中原大學教育書院
中原大學教育書院
中原大學校刊
中原大學校刊
河南省人民政府以中原大學醫學院、教育系師訓班500餘人和河南行政學院400多人為基礎,接回遷徙到蘇州的河南大學1200餘名師生,重組河南大學,省政府主席吳芝圃任校長,下設4個學院。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河南大學改為師範學院,已分裂的國立河南大學部分院系調往武漢,當時負責中南地區院系調整方案的是中南區文教委員會主任趙毅敏,河南滑縣人,河南大學畢業。趙毅敏在這次院系調整中毫無私心,積極響應中央“中南區集中建設武漢”的方針,將已分離河南大學的左派河南師生(即中原大學)遷往武漢,建設武漢,中原大學也服從黨組織安排隨中共中央中原局遷徙武漢。中原大學在武漢分開為財經學院、政法學院、教育學院(“華中師範大學”前身之一)等,後為中南財經學院、中南政法學院。再後來就更曲折,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的摧殘,經過種種磨難,終於在2000年2月,根據國務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財經大學和中南政法學院合併,並於2000年5月26日組建成現在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院系設置
學院名稱院系名稱
中原大學文教學院
農學院
醫學院
行政學院
中原大學二周年紀念全體師生合影
中原大學二周年紀念全體師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