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中原工學院的結果 展開

中原工學院

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中原工學院原名鄭州紡織工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紡織服裝和航空技術學科特色鮮明,工、管、文、理、經、法、哲、史、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特色骨幹大學。是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成員,河南省高校交通教育聯盟理事長單位。

學校始建於1955年,前身是榆次紡織機械工業學校;1957年遷往鄭州市,更名為鄭州紡織機械製造學校;此後經歷了河南紡織機械學院、鄭州紡織機械學院、鄭州紡織機電學校、鄭州紡織機械配件廠、鄭州紡織機電專科學校等階段。1987年升格本科,定名鄭州紡織工學院,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紡織工業部;1998年划轉為河南省管理;2000年更名為中原工學院。

學校分龍湖校區、中原校區和西校區三個教學區,佔地1,610畝。現有全日制普通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共24000餘人,非全日製成人教育生2200餘人。學校現有7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建築面積84.7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07億元,共有藏書446.42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54萬冊;電子圖書資料292.42萬冊。學校現有教職工1976人,其中專任教師1380人,具有高級職稱648人,博士579人;有國家級優秀教師6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人;有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7人、河南省教學名師9人、省級優秀教師8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3人,河南省特聘講座教授6人,省級及以上教學和科研團隊17個。

歷史沿革


鄭州紡織機械製造學校
中原工學院
中原工學院
1955年,學校建校,前身是“榆次紡織機械工業學校”。
1957年,學校遷往鄭州市,更名為“鄭州紡織機械製造學校”。
1958年,學校劃歸河南省管理,省政府根據河南紡織行業發展的需要,將學校改建為“河南紡織機械學院”,實行本科、中專並存。
1959年,全國院校調整,學校恢復“鄭州紡織機械製造學校”校名,仍歸紡織工業部管理。1959年,青島紡織幹校電機專業併入學校,學校改稱“鄭州紡織機電學校”。
1960年,紡織部報經國務院批准將學校更名為“鄭州紡織機械學院”,再次升格為本科院校。
鄭州紡織機電學校
1961年,國家進行國民經濟調整,學校本科再度下馬,恢復“鄭州紡織機電學校”校名。
“文革”期間,學校先後劃歸河南省、鄭州市紡織局管理,由於“文革”的原因工作陷於癱瘓。
中工精彩圖片
中工精彩圖片
1970年,鄭州市革委會將學校撤銷,改建為“鄭州紡織機械配件廠”。
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更名為“鄭州紡織機電專科學校”,招收首屆專科生。
鄭州紡織工學院
1987年,學校升格為“鄭州紡織工學院”,成為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
1997年,學校通過了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1998年,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實行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
中原工學院
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中原工學院。
200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正式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
2005年,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17年,教育部向河南省人民政府下發《關於同意設立中原工學院中原彼得堡航空學院的函》。
2018年,創辦航空技術新興特色學科。
2018年,學校被河南省確定為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2020年11月,入選河南省特色骨幹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2021年7月26日,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中工美景
中工美景
截至2016年5月,學校建有1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10個省部級實驗室、3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部級測試中心、3個市廳級開放實驗室、5個市廳級重點實驗室、6個市廳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擁有2個省級創新型科技創新團隊、7個省級高校科技創新團隊、4個市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8個校級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驗室:金剛石工具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功能性紡織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功能鹽材料重點實驗室。
省部級工程實驗室:河南省金剛石工具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棉紡精梳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河南省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評估工程實驗室、河南省圖像分析與機器視覺工程實驗室、河南省現代製造裝備與儀器工程實驗室、河南省環境友好型智能交通協同控制技術工程實驗室、河南省空調製冷節能工程實驗室、河南省分散式能源接入與微電網系統工程實驗室、河南省高檔超硬材料工具工程實驗室。
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系統與工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化專用虛擬儀器儀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作單位)、河南省熱泵空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部級測試中心:河南省靜電測試中心
市廳級開放實驗室:河南省高等學校現代製造裝備及儀器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河南省高等學校供熱空調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市廳級重點實驗室:河南省高校纖維成型及改性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鄭州市微電網系統重點實驗室、鄭州市高速實時信號採集與處理重點實驗室、鄭州市計算機網路安全評估重點實驗室、河南省高校纖維成型及改性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市廳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鄭州市金剛石鋸切工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鄭州市紡織工程技術中心、河南省高校高速實時信號採集與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精密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空調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系統與工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省級創新型科技創新團隊:河南省功能性紡織材料與紡織品科技團隊(帶頭人:崔世忠)、河南省可再生能源熱泵空調新技術科技團隊(帶頭人:田長青)
省級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河南省高校產業用紡織材料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顧伯洪)、河南省高校建築環境與節能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連之偉)、河南省高校企業戰略與創新管理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方潤生)、河南省高校可再生能源熱泵空調新技術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田長青)、河南省高校金剛石包覆技術及其超硬複合材料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張旺璽)、河南省高校運算元控制與智能計算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鄧明聰)、河南省高校金剛石功能複合材料科學及應用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尹龍衛)
市級科技創新團隊:鄭州市產業用紡織品的設計、加工與應用創新團隊(帶頭人:崔世忠)、鄭州市精密測量儀器關鍵技術研究與系列測量儀器開發創新團隊(帶頭人:趙則祥)、鄭州市網路安全深度測評關鍵技術研究和軟體開發創新團隊(帶頭人:鄭秋生)、鄭州市新能源汽車空調與複合能源熱泵新技術創新團隊(帶頭人:田長青)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紡織服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
校級協同創新中心:中原工學院紡織服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中原工學院可再生能源熱泵空調新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中原工學院超硬材料製品工程協同創新中心、中原工學院精密製造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中原工學院大數據資源管理與系統安全評估協同創新中心、中原工學院分散式能源接入與微電網智能控制系統協同創新中心、中原工學院產業集聚區知識產權經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中原工學院臨空經濟與河南省產業轉型升級協同創新中心

科研成就

截至2016年5月,學校紡織學科共承擔2項河南省重大公益項目,“高效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十二五”以來,學校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68項,承擔省院合作項目、省科技攻關等省部級科研項目共計315項;獲市廳級以上科研平台18個,其中國家級平台1個;橫向科研項目200餘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4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34件;被三大檢索收錄論文1040餘篇,出版著作240餘部。近5年入校科研經費近九千萬元。
2012年2月,學校與鄭州華晶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聯合申報的“觸媒法合成高品級金剛石關鍵設備與成套工藝技術開發”項目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5年1月,學校聯合江蘇凱宮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學、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的“高效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5年,學校獲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成果獎一等獎10項、二等獎5項;獲河南省教育廳科技論文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1項。
2019年1月8號,中原工學院參與的“廢舊聚酯高效再生及纖維製備產業化集成技術”項目獲得201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0年1月10日,學校紡織學院院長楊紅英教授參與完成的“紡織面料顏色數字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科研成果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5年底,中原工學院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36.9萬餘冊,電子圖書278.9萬多冊,紙質期刊1298種,電子期刊20117種,報紙20多種。訂購中文資料庫20種,外文資料庫11種,試用資料庫46個,開放獲取資料庫15個,期刊論文類:知網、維普、萬方、台灣學術文獻、港澳優秀碩博論文等;圖書類:讀秀學術搜索、超星匯雅等;多媒體類:網上學術報告廳、超星學術視頻、知識視界等;專題類:起點自主考試學習系統,正保遠程教育,外語類如新東方、環球、知識視界、世界名校課堂等;外文類:愛思唯爾SD,中數圖,百鏈雲等。
學術期刊
《中原工學院學報》
中原工學院
中原工學院
中原工學院學報》1990年創刊,雙月刊,主要以專題研究論文及技術報告等形式發表紡織、服裝、機械、電氣信息、能源與環境、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建築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環境經濟、臨空經濟、知識產權、法律語言學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該刊為河南省一級期刊,是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固定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科學技術文獻資料庫》、《紡織文摘》收錄期刊。
《成組技術與生產現代化》
中原工學院
中原工學院
成組技術與生產現代化》由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成組技術學會與中原工學院聯合主辦,季刊。主要以專題研究論文及技術報告等形式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具體內容涉及成組技術(相似工程)、先進位造技術及現代生產管理的研究與應用,包括現代設計技術、先進位造工藝技術、現代生產與管理技術、信息化技術、網路化製造、虛擬製造、生產模式研究、相似製造理論與方法、計算機應用、企業技術改造等。
該刊為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固定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收錄期刊、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全文收錄期刊、《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河南省綜合質量檢測一級期刊。
《紡織服裝科技》
《紡織服裝科技》由河南省紡織工程學會、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中原工學院聯合主辦,季刊,該刊作為紡織服裝工程技術人員學術探討、經驗交流的園地,反映和代表了河南紡織服裝科研和生產水平。被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學術交流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5月,先後與英國、美國、法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韓國、紐西蘭、台灣等3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55所知名高校或機構開展實質性合作,先後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紐西蘭理工學院聯合舉辦紡織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建築工程管理等9個專業的本專科層次合作辦學學歷教育項目。被河南省教育廳確定為河南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掛靠單位。
中原工學院是中俄交通大學聯盟創始成員之一,並與俄聯邦聖彼得堡國立宇航儀器製造大學、河南裕鴻置業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的“中原彼得堡航空大學”辦學項目正式簽約。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開設20個二級學院、開辦64個本科專業。
院系設置
二級學院專業名稱
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紡織工程、輕化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中原工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安全工程、環境工程、給水排水工程
中原工學院機電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工業工程、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
中原工學院電子信息學院自動化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
中原工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中原工學院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軟體工程
中原工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建築學、工程管理、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表演
中原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攝影、動畫
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會計學、工程造價(2013年新增專業)、市場營銷、會展經濟與管理(2013年新增專業)、空中乘務與空港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公共事業管理
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表演、網路與新媒體
中原工學院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法學、社會工作、知識產權
中原工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漢語國際教育、日語
中原工學院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
中原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本科:紡織工程、市場營銷、會計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專科:建築工程管理、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攝影攝像技術
中原工學院亞太國際學院藝術設計(服裝與服飾品設計)
中原工學院軟體學院本科:軟體工程(網路軟體開發、移動網際網路、金融信息化、網際網路營銷與管理方向)|專科:軟體技術(軟體技術開發、軟體服務外包、移動應用開發方向)、網路系統管理、計算機應用(軟體測試與維護方向)、計算機信息管理(網際網路營銷方向)
中原工學院中原彼得堡航空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軟體工程專業(合作辦學,4年制本科)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1月,學校現有教職工1976人,其中專任教師1380人,具有高級職稱648人,博士579人;有國家級優秀教師6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人;有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7人、河南省教學名師9人、省級優秀教師8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3人,河南省特聘講座教授6人,省級及以上教學和科研團隊17個。
河南省優秀教師鄭秋生
河南省教學名師董秀潔、董廣傑、李克兢、王東雲、鄭秋生、陳錦曉
河南省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名稱負責人所在學院獲批年份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教學團隊劉讓同紡織學院2007
工程數學教研室教學團隊曹賢通(宋長明)理學院2008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周光輝能源與環境學院2010
大學英語教學團隊杜建慧外語學院2011
自動化專業控制類課程教學團隊王東雲電子信息學院2013
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段學軍能源與環境學院2015
網路工程專業教學團隊鄭秋生計算機學院2015

學科體系

學科建設
中原工學院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擁有7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5個工程領域(機械工程、動力工程、控制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紡織工程)。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紡織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省級重點學科一級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訊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設計學
省級重點學科二級學科:科學技術哲學、凝聚態物理、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研究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信號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設計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科學技術哲學、專門史、凝聚態物理、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信號與信息處理、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導航制導與控制、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會計學、企業管理、旅遊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橋樑與隧道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紡織工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
專業碩士學位點:法律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工程碩士、工商管理碩士、會計碩士、工程管理碩士、藝術碩士

人才培養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6年5月,學校擁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國家級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14個河南省特色專業、17門河南省精品課程、5門河南省雙語教學示範課、8門河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河南省精品視頻公開課、7個河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河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河南省高等學校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建有河南省中原工學院大學科技園、新鄭市中原工學院大學科技園孵化器。
國家級特色專業:紡織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自動化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國家級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服裝設計與工程、紡織工程
河南省特色專業: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自動化、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會計學、網路工程、輕化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市場營銷、環境工程
河南省精品課程:紡織品設計學、線性代數、流體傳動技術、服裝材料學、紡紗學、發展經濟學、電工學、織造學、染整工藝學、自動控制原理、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機械原理、傳熱學、管理信息系統、紡織廠設計、空調用製冷技術、材料科學基礎
河南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織物結構與設計、工程力學、經濟與商務、自動控制原理、彈性力學
河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空調用製冷技術、染整工藝學、傳熱學、紡織廠設計、計算機網路與通信、新型紡紗技術、線性代數、服裝生產管理
河南省精品視頻公開課:民俗學
河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自動化、紡織工程、網路工程、土木工程、通信工程、軟體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河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河南省高等學校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中原工學院
中原工學院
教學成果
2008年至2015年6月,學校共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勵47項,其中省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11項;中國紡織教育學會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0項。曹健教授主持的《基於CDIO工程教學模式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
學生成績
截至2016年5月,在近三屆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中,獲得特等獎、一等獎共11項。近五年來,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國家級賽事中,學校學生獲獎234項,其中一等獎44項、二等獎102項、三等獎88項。在“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中,連續四屆奪得一等獎;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兩次獲得素有“國際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獎”;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學生獲得全國高校服裝設計最高獎“新人獎”,學校獲得服裝設計“育人獎”。畢業生近三年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獲得榮譽


近年來,學校先後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被教育廳遴選為河南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學校黨委被授予河南省高等學校“五好”黨組織、河南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被教育部評為學籍管理先進單位、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被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評為全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被河南省教育廳評為河南省文明標兵學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中原工學院
中原工學院
2020年1月,中原工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被河南省教育廳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統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榮譽。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以“鼎”為原型進行創作,師法石鼓文與篆刻筆意,內含學校簡稱“中工”二字。
學院院徽
學院院徽
校徽圖案上部的“中”字,恰如兩個對坐的人,正在攜手合作、鑽研學問;標誌圖案的下部,既是“工”字,又與上面的圖形合起來顯現出“大”字,體現大學之大。
校徽中的整個文字圖案,用筆圓中帶方、端莊大方,彰顯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所構成鼎的造型,雅緻中不失厚重,體現著柔中帶剛、剛柔相濟的美感,兼具大氣、亦不失文秀,與張海先生手書的蒼勁有力校名文字,形成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
整個校徽力求通過“國之重器——”傳達文脈深厚的中原文化氣息,同時體現出我校作為大學的深厚文化學養以及身處中原地區所應具有的文化面貌。

精神文化

校歌
《中工頌》
中原工學院
中原工學院
阮志斌作詞
李仲黨作曲
嵩岳山高,黃河水長。
中原沃土,傳承著智慧的光芒。
春風化雨,桃李芬芳。
經日緯月,編織著絢麗的華章。
博學弘德的旋律里,風采在飛揚。
中原工學院
中原工學院
中原崛起更爭雄,讓開拓和奮進見證我們的榮光!
莘莘學子,濟濟一堂。
中原沃土,撒播著我們的希望。
志存高遠,意氣軒昂。
求知報國,合奏著青春的交響。
博學弘德的誓言里,追求在宣講。
自強不息的超越里,天高任翱翔。
織錦未來彩霞飛,用今天的精彩擁抱明天的輝煌!
擁抱明天的輝煌!
校訓
博學弘德自強不息
博學——出自《論語》:“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既指廣泛學習,也指學問淵博。學校重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倡導刻苦學習,勤奮實踐,博採眾長,學以成才、學以立業、學以報國;倡導用新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不斷獲取新知,勇於探索真理。
弘德——出自東晉《華陽國志》:“思弘德化,思弘德教”。主要涵義是指弘揚人類的文明與美德。學校重視道德情操與法制精神的統一;倡導培養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以德立身,以德立校,以德立國;倡導學會做人,全面發展,志向遠大,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
自強不息——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主要涵義是指君子應剛毅堅卓,不屈不撓,生生不息。學校几上幾下的曲折發展歷程,體現了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學校重視遵循客觀規律,銳意進取,永不懈怠,同心同德,不斷在更高的標準上發展壯大。
校風
勤奮、嚴謹、進取、文明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賈少鑫
校長劉國際
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趙水根
黨委副書記黃乾
工會主席
紀委書記張艾青
副校長黃健
副校長劉洲峰
副校長唐多毅
副校長方建印
副校長張寶強

歷任領導

任期姓名職務
2017.9-2021.2王宗敏校長
2015—2019.3崔世忠黨委書記
2015-2017.9俞海洛校長
2003—2014崔世忠校長
2001-2014謝振山黨委書記
1998-2001凌德麟黨委書記
1988-2003凌德麟校長
1985-1990蔣仁德黨委書記
1990-1998吳法耇黨委書記
1983-1988劉奇艮校長
1979-1983王景武黨委書記
1979-1980朱福祥主要負責人
1966-1970尹佩章主要負責人
1959-1966王普雲黨委書記
1955-1959蘆保江黨委書記
1958-1970鄭群校長
1956-1957錢紹宋校長
1955.9-1955.11苗楓黨委書記
1955-1956張濤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