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檢

中醫體檢

與西醫體檢不同的是,中醫體檢不是通過量化的標準說明問題,而是根據傳統的中醫診斷學理論徠,通過望、聞、問、切,對受檢者的神、色、形態進行觀察,加上舌質、舌苔等舌象檢查以及把脈,並詢問受檢者的一般情況,對受檢者的身體狀況做一個綜合判斷。

基本概況


中醫體檢是指在易醫理論指導下,根據人的時間生命信息,運用“天人合一”,人體陰陽平衡,五臟相生相剋的原理,用傳統的望、聞、問、切、斷“五診”合參,確定被檢者的先天病理體質狀況及身體健康狀態,針對不同體質和健康狀況給出中醫治療的對策和日常養生調理的指導,包括飲食禁忌,食療建議、健康習慣培養、音樂治療、環境、色彩調理、四季進補注意事宜等等。

內容簡介


一、為什麼要中醫體檢
你是否有過這種情形:頭暈頭疼、兩眼乾澀、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軀體出現這些狀態后,到醫院又檢查不出異常指標。這種狀況,長期下去又不堪忍受,且極易導致病症發生。
所以當務之急,需要改變上述狀況,可是如何改變呢?那就需要對症下藥,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這時就需要進行中醫體檢,中醫體檢會根據您自身的身體先天狀態結合後天臟腑功能強弱所表現出的病理體質狀況,給出全面而有針對性的建議,分別配製方便、有效的中藥,進行相應的食療、情志、起居等方面的有效指導和適時調理。達到養生益體的效果。
二、中醫體檢的適宜人群
徠1.少年兒童:孩子的父母更希望了解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以便針對性的呵護孩子,使孩子少生病、不生病,健康快樂的成長。
2.主動健康者:健康人群希望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時,可以將中醫體檢作為一種方式。
3.亞健康人群:如果處在亞健康狀態,身體沒有明顯不適,西醫體檢又無明顯指標異常者。而中醫師可以從總體上把握患者的身心狀況及環境對他的影響,指出健康隱患,提出個性化的養生防病方案。
4.西醫檢查正常的老病號:身體感覺不適,疲倦、氣短、多汗、怕冷或怕熱、口乾或口淡,但經西醫檢查結果正常,或雖有異常但治療效果不佳。
5.打算進補的人:進補需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辨證地補,所以建議進補前用中醫體檢來把關,以便充分發揮進補食物或藥物的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由於生活環境、飲食的作用,人的體質類型可以改變,現在的檢查結果數年後未必適用。)
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中指出醫學的最高境界是:“不治已病治未病”,中醫體檢對於促進與保持身心健康還是完全適用的。中醫體檢,作為覆蓋西醫體檢盲點的手段,在我國已成必然。
三、中醫體檢項目
1.體檢方法:望、聞、問、切、斷五診合參
整體檢查:神、色、形態
局部檢查:面色、頭顱五官九竅、絡脈、肌膚、手足、胸腹
舌象檢查:舌質、舌苔
脈象檢查:
問診:身體情況、感覺、飲食、習慣、疾病史等
聞診:氣味、聲音
斷診:運用《易醫時間診療》理論,根據人的生命時間信息診斷人體臟腑功能強弱,找出健康薄弱環節
2.辯證分型(體質分型)
人的體質分為:九種體質型
3.保健防病指導
①飲食調節、②起居調節、③情志調節、④音樂調節、⑤、經絡調節、⑥色彩調節、⑦運動鍛煉、⑧其他
四、中醫體檢提示
1.體檢前不宜吸煙或飲酒,因為飲酒吸煙對脈象和舌苔均有影響。
2.體檢前不要吃烏梅、葡萄、橘子等食物,這些食物容易造成舌苔假象,影響醫生診斷。
3.不要使用香水等氣味濃烈的護膚品,以免影響聞診的準確性。
4.體檢前不宜化妝,化妝品會掩蓋本來的膚色,給醫生的診斷帶來困難,甚至作出錯誤的判斷。
5.體檢前不宜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影響脈象。
6、近期服藥情況告訴醫生。
五、中醫體檢的優勢
中醫提倡“治未病”,強調以預防為主,中醫體檢也是積極主動的,力求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及早進行調理、治療。“治未病”就是中醫體檢的一個最大特點。
此外,中醫體檢還有省時省錢、方便快捷等特點。
1、中醫體檢一般花費在幾十元到一百多元,可能只是醫院做個彩超的錢。
2、中醫體檢省去了奔波之苦,西醫體檢往往要在不同科室、樓層完成。
3、中醫體檢一般二三十分鐘就可以完成,這些時間醫院一般只能檢查一兩個項目。
六、中醫體檢目前存在的問題
從中醫體檢的流程,我們可以中西醫體檢存在較大不同,西醫的體檢是用醫療儀器檢測身體可能隱藏的疾病,而中醫的體檢則是通過個人體質的辨識,從而給出養生調養的建議。中醫體檢不像西醫那樣有量化的標準,醫生的診斷多憑經驗,而缺乏數據支持,對於習慣了量化標準的患者來說,中醫體檢似乎缺少那麼一點說服力,多少有點不放心。長期以來,很多患者都是糾結於選擇中醫還是西醫,中醫養生的功效已經深入人心,西醫的用數據說話讓人放心,能不能將中醫的人心和西醫的放心結合起來呢?
中西醫結合一直是醫療界熱議的話題,如果中醫也可以做到用數據說話,相信定能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身心康中醫診所特色中醫體檢,率先實現了中醫體檢量化標準,可以做到患者不用說出病情,用儀器就能測出患者的種種異常癥狀,並能將人們身體狀況用直觀的,數字化的圖形體現出來,準確鎖定病因,簡單來說就是中醫體檢的身體指標量化。身心康特色中醫體檢,突破了患者填體質分析表,醫師望聞問切診斷的傳統中醫體檢模式,採用西醫體檢儀器檢測的測評模式,身心康中醫通過其自主研發的中醫經絡測評儀和顯微攝像儀(簡稱中醫CT),通過定性、定量的測評,科學、量化、可重複性的臨床數據對比,將人們身體狀況用直觀的,數字化的圖形體現出來,再配合中醫師的望聞問切,運用經絡辨證和臟腑辨證理論更加準確地對人體做出診斷,給出標準化的中醫調理方案。
中醫體檢指標的量化,讓我們驚喜的發現,現代中醫的指標完全可以像西醫一樣量化,診療標準化,讓消費者放心享受中醫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