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是2010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格。

基本介紹


該提要目錄在編寫時,對撰寫人選擇相當嚴格,據當時《交稿記錄》所登記,從民國20年(1931年)至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就有班書閣、陳壬孫(鍬)、馮承鈞、傅惜華、傅振倫、高觀如、韓承鐸、黃之六(壽祺)、瞿兌之(宣穎)、瞿漢、柯燕舲(昌泗)、劉啟瑞、劉澤民、陸會因、鹿輝世、倫明、羅福頤、茅乃文、沈兆奎、孫光圻、孫海波、孫人和、孫曜、譚其驤、吳向之(廷燮)、吳燕紹、夏仁虎、夏孫桐、謝興堯、許道齡、葉啟勲、余寶齡、張伯英、張壽林、趙錄綽、趙萬里等36位撰稿人承擔撰寫了基本書目19000餘種。
七七事變之後,因為時局不穩,戰火蔓延,加上中國學者對於日本侵略中國的反感,紛紛退出編纂小組,致使《續修提要》並未完成,原始稿本和相關資料被封存在中國和日本,並有部分損毀或散落民間,長期未能公諸於世,當然也無法為學術界所利用,產生應有的學術影響。不過,其中個別作者的部分篇目也曾發表或出版,如:吳承仕《檢齋讀書提要》,列入《吳檢齋遺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6月;黃壽祺《易學群書評議》,張善文點校,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6月;趙萬里《明人文集提要》,《文史》2000年第3、4輯,2001年第1、2期;胡玉縉《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禮類》,《續四庫提要三種》,吳格標點,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孫楷第《跋明孟稱舜編柳枝集》、《跋曲品》、,《跋新傳奇品》(一九三四年稿,一九六一年十二年改訂)《滄州集》下第四卷 中華書局一九六五年十二月);《跋警富新書》(一九三四年稿,一九六一年十二年改訂)《滄州後集》卷三第三卷,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八月刊。以上數種,或經作者本人取自藏稿本改易名目,或由後人從《續修提要》中輯出,與提要全部相較只是取其一芥而已。至1972年,台灣商務印書館據日藏列印稿出版排印本,篇目約1萬篇。一九三五年後,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曾陸續將提要稿本列印後分送給日本東方文化學院京都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的前身),在分送了一萬零八十餘種提要后便告中止,這部分提要稿僅及稿本的三分之一。台灣本即是以此本整理出版的。整理時無原稿核對,錯字、錯簡和句讀、分類方面的疏誤頗多。1993年,中科院圖書館羅琳等整理出版了《提要》的經部標點本,工作底本為油印本。分上、下兩冊,共二百四十餘萬字。1996年,齊魯書社出版《提要》影印本。以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收藏《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二百一十九函提要稿本(末十二函是從《續修四庫全書部目提要》檔案中清理出來的)為底本。正文共三十七冊,另索引一冊。索引分為三部分:分類索引、書名索引、作者索引。大類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體例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小類基本上沿襲原北京人文科學研究所的分類表,個別類目作了變通。多人所撰同一書的提要概予收入。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四庫禁毀書叢刊》、《四庫未收書輯刊》、《續修四庫全書》等大型四庫系列影印叢書陸續出版,以部帙巨大、包羅繁富為特點的"四庫學"已蔚為顯學。不過比較而言,規模匹配的可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總目提要"類的著述並未能接踵步武。由於學術內在構成和外部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目前要推出大型古籍提要目錄的難度,遠遠超過前人。集大成、備眾美的《中國古籍總目提要》最終編纂完成,顯然還要假以相當時日。在今後一個長時段里,《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規模和水準不易追摹,仍具有無法取代的巨大價值。自2002年起,作為復旦大學古典文獻學科學術研究的一項重點內容,復旦大學主持的《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整理項目獲教育部立項正式啟動,南北多所高校、圖書館具備目錄、版本、校勘專長的專業人員承擔了校點任務。到目前為止,經部、方誌部已接近完成,將付出版,其他史、子、集、叢各部也進展順利,預計於2005年後出版全文標點排印本,總字數將接近2000萬字。此次整理,以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編、齊魯書社出版的《續修提要》影印本為工作底本,參校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編、中華書局(1993年)出版的《續修提要·經部》標點本和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排印本,儘可能核對稿本、列印本文本,在整理質量上超出前人。原文有誤作改動處均出校記。就比對所知,38冊的影印稿本確也是諸可取用的諸本篇目最完全的。即就經部論,據此影印稿本統計的篇數較以油印本為底本的《續修提要·經部》標點本多出四百篇以上。其內容編次,將一準古籍四部分類法(叢部、方誌部單列,實為六部)部類,並配備相應的分類目錄和多種檢索方式的篇目、作者索引。可以想見,此整理本推出后,《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研究和利用將由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