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國民總收入

統計學概念

國民總收入(GNI)是指國內生產總值GDP)加上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再減去對國外的要素支出。用公式表示為:國民總收入=國內生產總值+(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對國外的要素支出)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15年中國人均GNI為7880美元。

2019年7月1日,國家統計局官宣:2018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摺合人民幣66762元,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2020年8月7日,國家統計局官宣:2019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10410美元,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概述


統計學概念。
其中,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是指本國常住單位從國外獲得的勞動者報酬、利息、紅利等。
人均國民總收入是指國民總收入除以年均人口,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相等,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大致相當。
人均國民總收入和人均收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國民總收入是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是1年)獲得的勞動者報酬、生產稅、補貼、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和財產收入等原始收入總額。人均國民總收入既包括企業所得和政府所得,也包括居民個人所得。而人均收入只包括居民個人所得。

分組標準


世界銀行是按人均國民總收入,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分組。通常把世界各國分成四組,即低收入國家、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但以上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進行調整。
按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2015年的最新收入分組標準為:人均GNI低於1025的是低收入經濟體,1026-4035是中低收入經濟體,4036-12475是中高收入經濟體,高於12476的是高收入經濟體,人均GNI小於1185的經濟體可以享受IDA貸款。
人均國民總收入分組劃分標準
低收入國家1025美元以下
中等偏下收入國家1026至4035美元
中等偏上收入國家4036至12475美元
高收入國家12476美元以上

中國情況


2000年,中國人均GNI只有940美元,屬於世界銀行根據人均GNI劃分的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2010年,中國人均GNI達到4340美元,首次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標準;2019年,中國人均GNI進一步上升至10410美元,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世界排名位次明顯提升。2000年,在世界銀行公布人均GNI數據的207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排名僅為第141位;2019年,在公布數據的192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上升至第七十一位,較2000年提高70位。
2021年7月,世界銀行公布的高收入國家標準為人均GNI高於12695美元。圍繞中國能否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到2035年實現人均GNI翻一番,國際經濟智庫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國際經濟智庫普遍認為,中國人均GNI達到現行高收入國家標準的時間可能比預計的“十四五”末期更早,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中國經濟的疫后復甦明顯快於世界其他地區。
第二,人民幣匯率上漲助推中國人均GNI取得突破。
第三,消除絕對貧困是中國人均GNI增長的根本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