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張鵬翼的結果 展開

張鵬翼

溫州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張鵬翼(1898年12月26日~1996年3月1日)著名書法家、詩人。字自怡,號養拙,忍默居士,浙江平陽(歸溫州市管轄)人。

簡介


張鵬翼[溫州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張鵬翼[溫州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張鵬翼先生是溫州現代文壇耆宿,沉靜守默,樹德桑梓,以自己的學問道德,贏得人們的尊仰。早年曾任小學校長,又在縣農會、工會、商會等處任職。1940年在紫霞山館創辦書院授徒。后又任平陽中學、浙南中學國文教師,桃李滿園,當代著名書法家謝雲、蕭耘春等皆出其門下。解放后長期在縣圖書館工作,從事古書籍的整理保護工作,直至退休。1981年被聘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同年由方介堪先生介紹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任溫州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1985年參加“蘭亭書會”作品在日本展出,1988年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並任溫州詩詞學會顧問。張鵬翼先生經歷了幾十年的寂寞,歷盡艱辛,終於大器晚成。在夕陽西下的生命余途中,其藝術發出了落日熔金般的耀眼光芒。有詩集《紫霞山館詩存》、書法集有《張鵬翼書法作品選》、《張鵬翼書前後赤壁賦》等著作傳世。
他一生以“清”字作為藝術追求的目標,正如張如元先生所說:“欣賞張鵬翼先生的書法作品,就像經過一場‘清’的神聖洗禮。了解張鵬翼先生的生平和為人,他的長壽,是得‘清’之正果。”確實如此,張鵬翼先生為人清正,生活清苦,詩詞清雅,書法清雄。

生平經歷


張先生在國學古曲詩詞方面造詣深湛。他13歲就從著名學者王鼎銘先生學詩,21歲從浙南著名教育家劉紹寬先生專攻詩文。劉先生學識淵博、著作等身,其道德文章學術望重儒林。他對張先生的為人為藝影響深遠,令其終生難忘。張先生曾呈劉紹寬詩曰:“牙籤玉軸日相親,著述千秋富等身,甌海文章崇此老,桐城宗派更誰倫。”表達了他的崇敬之心。張先生的詩宗杜甫,他說杜詩體兼眾妙,得到一體,便足名家。他教導學生不要走捷徑,要先攻一家,從正宗入手,然後旁征博採。上世紀80年代,他與蘇淵雷、方介堪、王敬身(字景遜)、吳鷺山等名家交流切磋,詩酒唱酬,詩藝大進,其《紫霞山館詩存》中,佳作如林,警句迭出,如“悟到禪心如月皎,穿來妙語比珠圓”,讀來新奇醒目,玄妙無窮;還有“養拙存吾道,嗜書甘作庸”、“有涯歲月為詩崇,強半光陰被墨磨”等詩句中,皆可見一位情操高尚、刻苦求進、孜孜不息的學者形象。楊奔先生評其詩曰:“今細讀之,全無玉溪生綺麗之跡,蓋善點化者不拘泥於一家,始能自立門戶,所謂鉛華洗盡見真淳者,非此之謂歟?”張先生的詩雖有深厚功力,但因晚年書藝名揚海外,遂將其詩名遮掩。

社會評價


關於張先生的書法,蘇淵雷先生曾在《張鵬翼書法作品選》的前言中寫道:“垂髫學書,80年如一日。歷參晉唐諸賢,中歲專攻今草,從孫過庭《書譜》入,兼及懷素,上溯智永、二王,旁涉漢隸北碑,不求變而變,不祈新而新。謂書法最高境界,厥在寫我學問,抒我性情,字外大有事在。50歲后好雞穎作書,另饒韻味。山穀道人所謂‘用三文買雞毛筆書之’是也。技進乎道,漸近自然,人書俱老,神明不衰,鵬老有焉。”浙江省文史館工作報告中云:“92高齡書法家張鵬翼老人是一位用雞毫作書的大家。他的書法蒼勁不凡,揮毫灑脫,全國聞名。”張先生自言:“練書法就像打太極拳,可以運氣入靜,萬慮皆消,富有禪味,且雞毫作書可達柔中帶剛的效果,功夫愈深,效果愈好。若能心到手到眼到,可表達自己的個性,達到性情自怡的境界。”張先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崇尚傳統,然又力主創新。他主張理論與實踐並重,天分與功力並重,人品與書品並重。他說:“要學書先學做人,人要立志。窮不要緊,讀書寧窮。窮,意易集中,意集中‘性’自生,性生自有‘靈光’。如心在發財,爭名奪利,筆下難免粗俗。粗俗自無清氣,無清氣即無藝術之魅力。”他認為“清”是書法藝術的第一要素;書法以清雄為難;字應做到神清骨冷,字清有慧根;少年筆法要打清,吃好開口奶;筆清再論字之優劣……在作書的意境上,他主張要得“道心”透“禪理”,佛家空虛超脫,道家清靜無為,學書者得其妙諦,自有裨益,清空一切才能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