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罡三十六法地煞七十二術

古代道教及民間傳說中的神奇法術

古代道教及民間傳說中的神奇法術,中國古典文藝作品《三遂平妖傳》、《水滸傳》、《西遊記》、《歷代神仙通鑒》中均有概述。

正文內容


出處為《歷代神仙通鑒》
清刻本《歷代神仙通鑒》
清刻本《歷代神仙通鑒》
清刻本《歷代神仙通鑒》天罡三十六法
清刻本《歷代神仙通鑒》天罡三十六法
通幽驅神擔山禁水借風布霧祈晴禱雨
坐火入水掩日御風煮石吐焰吞刀壺天
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隱形續頭定身斬妖
請仙追魂攝魂招雲取月搬運嫁夢支離
寄杖斷流禳災解厄黃白劍術射覆土行
星數布陣假形噴化指化屍解移景招來
逐去聚獸調禽氣禁大力透石生光障眼
導引服食開壁躍岩萌頭登抄喝水卧雪
暴日弄丸符水醫藥知時識地辟穀魘禱

內容來源


《歷代神仙通鑒》卷一第六節如意脫胎生帝子天書成帙泄玄機:
上白二真曰:“下愚無嗣,願乞此孩為子,伏惟哀愍聽許。”黃老曰:“願送與汝為嗣。但此子根器不凡,必證無極高上之品,汝善為我育之。”國王上前拜領,二真從寶椅中托出遞與,國王雙手來接,重如山嶽,掙一身大汗。恍然而覺,乃急召王後言之,所見相同——是后國王精神倍長,三歲后與王后誕生一位聖明王子,後為乾坤真主。
二真收法相,駕雲北行。元始曰:“有君必有相。上真已植君主之本,道末當擇王佐之林。有一小友,乃三皇時人,因其好道,常教誨之,最肯虛以聽之。初名太始,謂與吾號同音,改曰太朴,今在隴山修鍊。乞上真俯降一會。”黃老撥雲往南洲隴山,踏地觀看,其坂九回,人民欲上者,經七日乃至。
黃老歌曰:
隴頭流洌,鳴聲幽咽,龍川如雪,逝者其迭。
元始亦歌曰:
嗟爾太朴,道源可覺,如有疑邈,於何問學?
歌未竟,有人在山後作歌而出,曰:
念彼天王,在天一方,一經指詳,永久不忘。
向元始參拜。元始曰:“且先見上真。”其人向黃老下拜。元始曰:“此即太朴子也。昔遇我於北海之濱,見其賦性虛靈,欲偕之上升,奈因功行未充,故留塵世。”黃老曰:“觀其儀錶,甚當宰輔之任。”元始謂之曰:“玄天界中,祥靄蔥鬱,將有真主出矣。吾子當應運而興,務期勵精修治,利物濟人,因緣密邇,自為玉虛上相也。”
太朴稽首謝教,復進言曰:“西方有一道人,號曰桓芝,居上清中岩,又曰上清太衛道人。道德淵微,法力無量,專以教化為事,都稱為玉晨大法師。中皇時,中條玄女首受玉笈靈文,後有峨眉鎮元子習其丹書寶篆。凡遇有緣好學請問疑難者,不吝訓誨。曾降荒山,高談至理。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慾見之,隨感而應,千萬處可分身皆到,如此神異,亦為希有。”
二真轉念:“得與一會甚善。”忽見西南起一朵絳雲電飛而至,現一位道者。太朴迎之曰:“法師至矣。”二真未及啟口,玉晨曰:“上真、天王,勞待久矣。恕道末不恭。”二真訝其靈通,皆稽首起敬。坐定,元始曰:“聞道兄法術高妙,不憚誨人,固為至願。但其中有正有邪,豈能預測?苟借為亂階,何以御之?”玉晨曰:“擇人而授,近於固執。我惟廣大法門。”黃老曰:“道友百八大法,還是親身探索,或從高上秘傳耶?”玉晨曰:“道末生於天皇前,靜夜獨上天封大胡山,仰觀俯察,知造化中有大道光。自餐霞吸露,采煉精神,久之可以遐舉,役召鬼神,細審六甲五行,能生克制化,隨心運用。以六六之數曰天罡,罡剛也;以八九之數曰地煞,煞殺也。匯成三帙,總名天書。“
探笈中玉函,出書三卷,金簡丹書,雲文雷篆,每條下分注神符靈咒,作用之道。
上卷天罡三十六法:
斡旋造化顛倒陰陽移星換斗回天返月
喚雨呼風振山撼地駕霧騰雲划江成陸
縱地金光翻江攪海指地成銅五行大遁
六甲奇門逆知未來鞭山移石起死回生
飛身托跡九息服氣導出元陽降龍伏虎
補天浴日推山填海指石成金正立無影
胎化易形大小如意花開頃刻游神御氣
隔垣洞見迴風返火掌握五雷潛淵縮地
飛砂走石挾山超海撒豆成兵釘頭七箭
中下二卷,地煞七十二術:
通幽驅神擔山禁水借風布霧祈晴禱雨
坐火入水掩日御風煮石吐焰吞刀壺天
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隱形續頭定身斬妖
請仙追魂攝魂招雲取月搬運嫁夢支離
寄杖斷流禳災解厄黃白劍術射覆土行
星數布陣假形噴化指化屍解移景招來
逐去聚獸調禽氣禁大力透石生光障眼
導引服食開壁躍岩萌頭登抄喝水卧雪
暴日弄丸符水醫藥知時識地辟穀魘禱
黃老曰:“道法雖妙,恐流傳日久,一為奸僉者得之,則侮世殃民。至此欲懲其非,不無多事?”玉晨悚然曰:“立法本欲引人入道。如上真言,反是導人入邪矣!追悔無地。但傳授頗多貽害後世,奈何?”元始曰:“速當嚴飭高徒輩,不可妄傳一人,匪類異類,尤宜慎諸。”玉晨曰:“百八小法,幸有破制。地煞破之甚易,天罡制之略難。今當嚴諭小徒,謝絕學者,秘而弗傳矣。嘗至天界,未能遍歷妙境,天王若肯是攜得游諸天,不勝欣幸。”黃老曰:“吾亦久離荒山,將歸靜養,暫爾分手,后晤正未艾也。”起身作別,駕雲望須彌而去。

作品介紹


《歷代神仙通鑒》,書中自述為明初徐人瑞、程瑤初稿,本書內容五代以前為徐人瑞所修,宋元兩朝為程瑤續修。明初部分為其弟子補入二君事迹。明末清初徐道、程毓奇刪減編集(據上海江東書局印行本末雲,徐道系明初滇池侯徐英之子徐人瑞六世孫,程毓奇則為明代理學家程翔之子程瑤的五世孫),收錄上起鴻蒙未判,下至明宣德初歷代仙真事。一名《三教同原錄》,又稱《神仙通鑒》、《神仙鑒》、《仙鑒》等。是書分三集二十二卷,首集“仙真衍派”(一至八卷);二集“佛祖傳燈”(卷九至十六);三集“聖賢貫脈”(卷十七至二十二)。分裝為四函(元亨利貞)二十四冊,每函六冊,第一函序言目錄繡像單為一冊,卷三分裝為第4、5兩冊,餘一卷一冊,每卷九節。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均有刻本。明史部分見胥紫來《續修神仙通鑒(基督廣化)》卷廿三~卷廿九)

創作過程


這部神仙大全式的小說,卷帙浩瀚,內容豐富,從上古的神人五老、三才、王母姮娥開始講述,迄於明季的各個神仙故事和諸神仙的來龍去脈,集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於一書,作者廣泛搜集歷代史志、釋道經書、小說雜著中的神仙故事,連綴點染而成。全書共二十二卷一百九十四節,一至十八卷由徐道編撰,十九至二十二卷由程毓奇續成,自康熙八年開始編撰,至康熙三十九年刊刻,歷時三十餘年。遼寧省圖書館存有康熙庚辰本,極其珍貴。

作者簡介


徐人瑞,明初滇池侯徐英之子
徐道,明初滇池侯徐英之子徐人瑞六世孫
程瑤,明代理學家程翔之子
程毓奇,明代理學家程翔之子程瑤五世孫
程瑤,字光構,號完璞子。明初新安人,徵士摶霄之子。狀貌魁梧,性情豪宕。母倪氏夢神人以赤玉授之而生。娶周氏,名錫,字元姬,稱閨中博士。夫婦同庚,男生冬至,女生夏至。父母去世后,佩劍出遊。至句曲遇王仲都,授以大道,遂隱居北嶽,潛修十二載道成,時年三十六歲。建文初,對燕王起兵有異議,曾兩羞廣孝、三辱高煦。後夫婦同登瑤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