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斌

國學教育專家

李廣斌(1971年11月27 日——),兒童國學教育連鎖機構“童學館”創始人,知名心理和國學教育專家。湖北省武漢市人。1988年考入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管理專業畢業。1992年大學畢業后留武漢任教,1993年1月辭職下海,投身市場。至2013年十年間,在一個創業團隊里,從打工者成為股東,隨團隊一起深入房地產、進出口貿易、通訊、證券、廣告、便利店連鎖等領域,事業跌宕起伏,探尋人生髮展。2004年創辦心動力成長特訓營,幫助全國各地的青少年成功戒除網癮。2006年創辦兒童國學教育品牌“童學館”,迄今在全國各地有近100家分館。現任武漢童學文化轉播有限公司 董事長,旗下擁有童學館、蒙正學堂兩大教育品牌。

人物年譜


1971年,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后隨父母到湖北十堰,從小奔波往返於武漢城區和十堰大山之間;
1983—1988年,就讀於武漢市華師一附中,初二被選為田徑運動賽手,從此一練就是七年;
曾獲武漢市中學生運動會110M跨欄第二名和200米第四名獎牌,國家二級運動員;高考因病傷發揮失常,與清華大學建築系失之交臂,最終填報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專業;
1998-1992年,就讀於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管理專業,社團聯盟紅人、武漢高校公共關係協會聯席會議總召集人,同時痴迷於教育學、心理學、哲學、國學,是一個深埋圖書館的讀書狂。
1992年,被分配於武漢一所中學擔任政治老師,負責初一“思想品德”和初二“社會發展簡史”的課程教學,教學頗受學生歡迎。
1993年,辭去公職,隨大學老師南下,開始不同領域的打拚探索,十年間闖蕩於房地產、進出口貿易、通訊、證券、廣告、便利店連鎖等領域。
2004年,與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共同成立《中國文化與兒童發展》課題組;創辦心動力成長特訓營;
2005年,創辦家長無憂網和愛測網;
2006年,正式創辦第一家“童學館”,海內外近百家媒體爭相報道;
2008年,於武漢水果湖開設童學館高端旗艦館,童學館的課程和形象系統全面升級;
2010年,童學館全國加盟體系正式全面啟動;
2013年,全國各地陸續開辦近100家童學館。

社會活動

2004年,與《楚天金報》共同舉辦18期“剖析孩子心事”專欄;
2004年,獲團中央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頒發“創業項目銅獎”;
2006年,接受中央電視台《財富故事會》專訪並播出轟動全國;
2006年,擔任湖南衛視《後進生成長訓練》特邀嘉賓;
2007年,成功承辦“第五屆海峽兩岸心理輔導論壇”;
2011年,《中國日報》海外版專訪,向海外讀者介紹童學文化事業;
2011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新聞時事》欄目專訪;
2012年,李廣斌徐徐道來話國學 網易親子採訪

事業發展

2004年,為童學館創立做準備;
2006年,於武昌正式創辦中國第一家童學館,海外及國內近百家媒體爭相報道;
2006年,童學館項目被《中國經營報》評為“2006年最受關注投資項目”;
2007年,英國BBC新聞對童學館進行專題報道,引發海外市場對童學文化事業的關注;
2008年,於武漢水果湖開設了第一家童學館高端旗艦館,單館面積逾500平方米;
2010年,童學館國際體驗中心在北京昌平白羊水灣徽式國學山莊正式開業;童學館全國加
盟正式啟動;
2012年,童學館培訓基地——“童學之家”正式投入使用;
2012年,童學文化教育與武漢大學國學院聯合舉辦首屆國學啟蒙教育研修班;
2013年,童學館在全國各地設立70多家分館。

媒體報道

2005年3月,湖南衛視午間新聞《播報多看點》對童學館核心教材《國韻誦讀》專題報道;
2009年5月,CCTV1《新聞聯播》報道童學館小學員端午節東湖祭祀屈原活動;CCTV新
聞頻道現場直播10分鐘;
2009年9月,受邀參加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專場表演,節目播出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2010年1月,小學員參加湖北衛視《世界大不同》節目,與外國友人PK傳統禮儀;
2010年2月,法國TF1電視台《孔子》專題節目組到童學館拍攝;
2010年4月,童學館小學員受邀參加湖南衛視大型晚會《湘鄂情·一家親》,兩省省委書記
出席現場。童學館小學員參加湖北電視台《天下兒童匯》節目;
2010年5月,國家漢辦漢語橋項目來館錄製專題宣傳片《詩畫中國》,向全球發行;
2010年6月,小學員受邀湖南衛視《與未來有約》六一兒童直播晚會;
2010年8月,小學員受邀參加中央電視台《鄉村大世界》暑期特別節目,展示國學才藝;
2011年1月,《中國日報》海外版專訪李廣斌老師,向海外讀者介紹童學文化事業;
2011年6月,CCTV《焦點訪談》報道童學文化“兒童樂端午·民俗大體驗”活動;
2011年9月,成功舉辦《我的中國韻味——外國兒童的中國文化之旅》交流活動,美國駐
華大使駱家輝夫人到場參加體驗並大加讚賞;
2011年10月,童學館鄭州分館小朋友受邀參加中央電視台《大風車》專場演出;
2012年12月,童學館小學員走進湖北衛視《我愛我的祖國》節目現場;
2013年4月,童學館受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邀請錄製湖南衛視“2013·書香中國”大型
晚會;
2013年4月,中國孔子基金會力推“童學館”經典教育
2013年10月,韓國首爾電視台再次來到童學館錄製節目,向韓國民眾全面展示我們童學館
孩子的別樣風采。

成長經歷


奔波童年

1971年,李廣斌出生於武漢一個普通職工家庭,父母原本一個在武漢,一個在黃石。他們為了在一個城市生活,只有一起調動了十堰第二汽車製造廠上班。大山裡條件艱苦,只能住在山間的小棚屋中,四周點上篝火,晚上遠遠地傳來狼嚎聲。自一歲起,嬰幼年的李廣斌,每年都被東風卡車的司機捎帶,在山路上奔波,往返於武漢和十堰的大山之間,與父母作短暫的相聚,更多的是跟著外公外婆一起成長。小小年紀,就在兩個城市間來回奔波,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小學二年級,李廣斌才得以在武漢安定下來,轉學到武漢開始讀書。
小學三年級,李廣斌成長為一個活潑、調皮的少年,他迷上了足球,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去踢球,身體得到了鍛煉,可成績卻明顯下滑了,數學破天荒的考了59分,一向隱忍的爸爸發火了,李廣斌第一次被重打,第一次被罰跪,第一次被揪著耳朵拖到了學校。面對父親嚴厲的“大棒式教育”,老師、同學都為李廣斌求情,父親卻冷著臉不為所動。從父親恨鐵不成鋼的眼神里,李廣斌徹底醒悟了:父親的拳頭有多重,他的希望就有多重!父親給了他一句不太理解的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父親的怒氣里,他知道了為人子女的責任,知道了作為一個小男子漢的擔當。在那一瞬間,他明白了父親的苦心,從此刻苦認真學習。

中學時代

1982年小升初考試后,李廣斌去了去華師一附中就讀。1983年,初一暑假,他因成績優異,被學校選派參加了“湖北省青少年計算機夏令營”,並因優秀的表現擔任夏令營旗手。初二時,學校舉辦田徑運動會,李廣斌參加110米跨欄,意外打破了學校歷年保持的紀錄,這令老師如獲至寶,強烈要求他加入學校田徑隊,這一練就是七年。每天早上別的同學可能還在酣睡,李廣斌卻要趕在6點半之前到校參加訓練,一個小時的嚴格訓練后后才和別的同學一起上早自習。下午的自習課,他也在田徑場上奔跑訓練。嚴格的體育訓練即鍛煉了他的體能,也磨鍊了他的意志。中學時代的李廣斌,經常在各級校園運動會上獲得名次,武漢市中學生運動會上跨欄比賽第二名,200米第四名,湖北省高校運動會110米跨欄第二名等,並榮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他不僅是一名運動健將,同時也保持著優秀的學習成績,在老師和同學眼裡,他是個勤奮、上進的靦腆少年。
進入高三,李廣斌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秀,躊躇滿志。可在高考前三個月的一次體育課上,在投擲實心球時對方失手砸到自己的小腿,造成重傷,后又患上了哮喘、支氣管炎,無法正常到校上課,成績受到很大影響。雖然傷勢好轉后,父親每天背著他上學、放學一個多月,但高考成績依然不理想。李廣斌當時最嚮往的專業是清華大學建築系,或華科大建築系,但成績相差不少,都無緣進入。最終他被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管理專業錄取。李廣斌笑稱,高中時和父親一次在華中師範大學里行走,忍不住對綠蔭掩映的一幢教學樓多看了兩眼,同行的長輩說,那是“教育系”的教學樓。後來當自己知道要到這座教學樓里完成大學學業時,感嘆,看來冥冥中自有註定。

大學風采

1988年,李廣斌進入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管理系就讀。也許是源於青春激昂的大學氛圍感染,也許是源於高考未展現真正實力的些許遺憾,也許是源於骨子裡的堅韌、樂觀和積極向上,李廣斌開始突破自我,由中學時代那個靦腆內斂的少年脫胎換骨,迅速成長為一個開朗、活力四射的陽光青年。創辦雜誌期刊,組織大學生家教業務,遞交入黨申請書,擔任年級學生會主席,擔任華中師大公共關係協會會長、湖北省高校公關協會聯席會總召集人……一時間,李廣斌名聲鵲起,老師們對他青眼有加,同學們對他羨慕不已。在湖北省各大高校圈中,李廣斌的名字也經常被提及,此時的李廣斌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渾身散發著蓬勃的朝氣和無限能量。
很多人都知道李廣斌是社團紅人,卻不知道他也是個國學愛好者。作為教育專業的學生,教育學及心理學是必修課程,那是李廣斌的強項,除此之外,他還痴迷上了國學和哲學,身邊的朋友笑他不務正業,他卻更加地投入和用功。一有時間,李廣斌就奔赴各個圖書館,貪婪地汲取著自己的精神糧食,不知疲倦。多年後李廣斌感慨地說,我說不清楚為什麼自己會這麼執著地去鑽研哲學和國學的科目,彷彿有一種直覺牽引著我往前走,也許仍然是冥冥中的一種註定吧。

走出校園

大學的最後一年,學校安排實習,李廣斌被分到了沙洋縣的一個鄉鎮教育組進行教育管理專業實習。在那些破敗不堪的鄉村中小學里,當看到那一雙雙明亮而渴望的孩子的眼神時,李廣斌被震撼了:他們需要讀書,需要教育來改變他們的命運!在那一刻,李廣斌彷彿找到了人生的目標,他決定投身教育,通過教育的力量來撫慰孩子們的心靈。一個多月的實習期很快結束了,李廣斌對教育這份偉大而崇高的事業產生了深深感情,他帶著滿滿的思索和感悟回到了武漢。教育,開始悄悄紮根在他心裡,並形成無法磨滅的情結。
1992年,李廣斌從華中師範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武漢市一所中學擔任班主任和政治課老師,帶著踏上新征途的憧憬,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現實和理想總是有著許多不可調和的矛盾,每天兩點一線的工作、生活模式漸漸顯出了沉悶和枯燥,李廣斌在困惑中質疑,在質疑中思慮:這是實現我人生理想的方式嗎?我會不會在日復一日的沉悶中逐漸喪失了理想?怎樣才能找到實現人生理想的最佳方式?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廣斌走出學校、走出武漢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他迫切地想去看看外面的天地,他需要一種更寬廣的視野來重新審視自己。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重要的人物出現了,那是李廣斌大學時期的老師,也是改寫他人生軌跡的領航人。老師問他,願不願隨我一起去南方創業?李廣斌彷彿於混沌中看到了一抹亮光,毫不猶豫地答應了。1993年,李廣斌放棄了公職,放棄了骨幹教師培養資格,憑著一腔熱血和執著地信念,登上了南下的列車,隨老師走入了市場經濟的大潮流中。

商海搏擊

十年時間,李廣斌跟隨老師的團隊一起闖蕩於房地產、證券、通訊、廣告、進出口貿易、便利店連鎖等多個行業,生意起起落落,一時風光無限,開奧迪、賓士,出入亭台樓閣;一時又捉襟見肘,裁員收縮,縮減開支。前後起起落落三次,而同時在這個商海起伏的過程中,他也看盡人生百態,嘗盡人情冷暖,深埋在心底的教育情結總是讓他帶著一種教育的眼光來看問題。
在企業內部管理和招聘過程中,李廣斌發現很多員工和求職者往往對人生的意義感覺很迷茫,對工作和生活很消極、找不到方向,經過深入了解,發現他們在大學階段都沒有進行過職業發展規劃,更談不上職業指導,他們在中學階段普遍表現出適應性不強的情況,再追溯到孩提時代,其親子關係都不是很好,家庭教育似乎都不成功。
在經營、招商等對外銷售過程中,李廣斌發現很多合作夥伴都伴有各種性格缺陷,如心理焦慮、信任感缺乏、會賺錢但沒有幸福感、拚命享受卻找不到人生方向等問題,與他們促膝長談后,都能從孩提時代、學生時代找到根源。
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如此渴求心理關懷?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人心出了問題,如何去救贖?用時下最熱門的西方心理學嗎?冰冷晦澀的專業術語對中國人來說不過是隔靴搔癢,難從根本解決問題。那麼,應該尋求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幫助現有的教育、凈化複雜的人心呢?李廣斌陷入了新的困惑。
而在2002年到2003年,李廣斌也經歷了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光。先是與妻子離婚,女兒隨前妻生活。接著母親突然腦溢血去世,沒有留下一句話。然後是深圳的通訊公司破產清算。前途未卜,就連腳下踩著的寸土都似乎岌岌可危。面對艱難和壓力,李廣斌沒有倒下,沒有退縮,他像一棵在疾風驟雨中飄搖的勁竹,哪怕枝葉凋零也誓不彎下倔強的軀幹,頑強的奮起向上,執著地追尋著靈魂深處的夢想。李廣斌每當談到這段往事,總是會說:感謝我七年的體育訓練,培養了我的進取精神,也形成了我堅強、樂觀的意志;感謝我在華中師大的教育經歷,讓我深種了傳統文化和哲學根基;感謝我十年闖蕩的職業生涯,讓我得以忠誠而執著地守護夢想。缺了它們任何一個要素,我都將無法走到今天這一步。

創業之路


心動力

為人心注入宇宙間最大的能量
2003年,李廣斌帶著新的心愿與夢想回到了武漢,十年商海沉浮,十年觸及靈魂的思索,讓他決定投身於“教育救心”的新事業當中,雖然當時已有各種教育培訓機構,可都是偏重技能培訓,無人關注德行教育,教育救心應該從哪個層面切入呢?李廣斌陷入了思考。
7月的一天,李廣斌得知多年好友張總的兒子因聚眾鬥毆被拘留,夫妻倆氣得住進了醫院,便前去探望。原來,張總夫婦整天忙於生意,沒時間管孩子,成績好就給予物質獎勵,成績差就非打即罵。為了對付父母,孩子學會了“爾虞我詐”,對父母的教導陽奉陰違,流連網吧通宵上網。這次出事就是是因為孩子為了賺錢上網,把父母給的零花錢私下放高利貸,結果導致雙方火拚。張總紅著眼圈說:“我們成天忙於生意,根本沒時間管孩子,孩子很容易染上網癮出事。孩子成不了氣候,我們賺錢有什麼意義呢?你是學教育的,幫幫這些孩子吧!”面對友人的殷切期望,李廣斌覺得也許“救心”可以從這些迷途的孩子開始。就這樣,在張總的幫助下,李廣斌藉助華中師大母校的力量,舉辦“心動力戒網癮成長特訓營”。
2004年1月,訓練營第一期開營,來自全國的18個富家子弟齊聚武漢。儘管訓練營實行軍事化管理,但第二天晚上還是逃跑了6個,李廣斌和同伴們在武漢的網吧找了一整夜,也沒找到。第二天下午他們陸續從網吧回來,可晚上又跑了3個。第三天,當李廣斌把他們找回來時,自己也虛脫了。李廣斌用一套精心設計的心理活動課、團體輔導加個別諮詢、軍訓加生活管理相結合,多種形式混搭,12天與這些孩子的鬥智斗勇有了成效,在畢業典禮上,孩子們都擁抱父母、感恩父母,表達回去后一定要好好上學。李廣斌又連續舉辦了18期訓練班,幫助了200多個孩子,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扭轉偏失,走回正軌。在這個過程中,李廣斌發現,追根溯源,是在孩子的早期教育除了問題,或說是在早期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逐個與這些訓練營畢業生徹夜長談,在與孩子們的交流中,李廣斌逐漸意識到,開辦戒網訓練營,其實是治標不治本,無論孩子是染上網癮、不懂禮貌還是其他的壞毛病,其根源其實在父母身上,父母對孩子育兒時期德行養成教育的缺失和錯位,導致孩子長大后一遇到誘惑,就很容易缺乏自製導致沉淪。德行教育一定要越早越好,等到長大出問題再來糾正,不僅事倍功半,而且效果不好,“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遷。”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心性迷失的根源找到了,教育救心要從幼兒開始。
但究竟採取什麼方式,對幼兒進行德行培養呢?李廣斌仍然一籌莫展。

百折不撓

在逆境中奮起向上的勁竹
在創辦“心動力戒網癮成長特訓營”的同時,也是在2004年,李廣斌還與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共同成立《中國文化與兒童發展》課題組,探索中國傳統文化與兒童身心發展之間的關係。在幫助青少年解除網癮的心理輔導過程中,李廣斌深切地感覺到,所學的心理學的這些技術方法對這些孩子的幫助總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就是差把勁。實踐的嘗試,讓他在思考,還有沒有別的方法,或理論,對孩子的價值觀構建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呢?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辦公室的玻璃窗戶將一道耀眼的光芒折射進來,投影到桌上的一本書上,也是一直在誦讀和學習的一本書。陽光映照著書名《論語》。在那一瞬間,李廣斌豁然開朗:中國是擁有5000年文化積澱的文明古國,人心的發源亦在於此,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的斷層,人心逐漸失去了歸宿,才導致了種種問題。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重新喚醒人們對國學的思考,重溫經典。李廣斌用十年的實踐,終於探尋到了一條實現理想的途徑:用國學來完善對人心的教育,從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孔子那裡,去獲取教育的智慧,心靈的能量,輔導的藥方!

改造“私塾”

專為孩子“德行修鍊”提供心靈雞湯
2006年3月,李廣斌來到山東曲阜,虔誠地拜謁了先賢孔子,在肅穆的孔廟裡,他再一次靈光閃現:為什麼在幼教領域“洋為中用”、“西式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卻沒有人想到去“古為今用”,打造一個中式教育的現代“新式私塾”,讓孩子從小接受國學啟蒙,學會做人德行、禮儀處事,奠定他們走向成功的基礎呢?
一個註定能引起中國教育石破天驚的計劃正在李廣斌心中發酵和醞釀。他決心改良古代的“舊私塾”模式,創辦一個21世紀的現代化的“新私塾”,為現代兒童提供一碗終身受用的心靈雞湯。
然而,當李廣斌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身邊的朋友時,居然沒有一人支持他。有的勸李廣斌:“現在的家長,都不惜萬金把孩子送到國外去學習,你搞私塾,教孩子德行、禮儀,一是不實用,二是見效慢,肯定不會有市場!”
在一片反對聲中,李廣斌開始了他的“私塾”革命!
首先是要解決資金問題。正在愁眉苦臉的時候,李廣斌的老父親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賣掉自己唯一的一所住房,將賣房款和所有積蓄交給兒子后,就和李廣斌一起在外租了間簡陋的房子居住。接著,李廣斌在華中師大找到心理學系、學前教育系、中文系、歷史系的教授博士們,創編教材和教法。首先他將茶道和《弟子規》整合,結合動畫、圖片、角色扮演和互動體驗,創編了一套《蒙童禮儀》課程。接著他有模仿古代的《千字文》,創編了一套貼近現代生活的《國韻誦讀》課程,教孩子的母語國文。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2006年8月13日,李廣斌的第一家現代私塾——“童學館”,在武漢市,在華中師範大學的西門口,在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六樓,隆重開館!一群身著漢服的孩子和教師,在古琴的伴奏下,在中式裝修的古色古香的環境中,開始了第一天的“德行禮儀、母語國文”的學習!
開業第二天,武漢各大媒體均頭版大幅報道,全國媒體也紛紛追蹤報道,而網際網路上各大門戶網站等轉載報道達上萬條信息。同時它也成為無數家長眼中一道靚麗的“育兒風景線”!開班半年多,先後有100多個孩子在這裡茁壯成長,“煥然一新”地成為一個有孝心、懂禮儀的好寶寶,贏得了家長們的一片喝彩!

中西合璧

打造全球化的童學館
童學館剛開業時,媒體一片獵奇和質疑。但是中央台的百家講壇推出于丹講論語,一下子“國學”火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反對聲越來越少,李廣斌的員工和身邊的朋友們也逐漸不說泄氣話了,轉而支持他的這個大膽的舉動。隨後的兩年裡,李廣斌在武漢、大連、鄭州等地開了6家童學館。
為了做好童學館的研發和發展,李廣斌不僅將自己賺來的錢全部投了進去,而且還借債幾十萬,正當李廣斌在艱難經營時,社會上對“私塾”的交鋒不絕於耳,2007年,甚至出現有封殺私塾的媒體報道出現。
如何在現代社會裡,去傳播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國文化資源區促進孩子的身心全面發展?這個時候,李廣斌與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聯合成立的《中國文化與兒童發展課題組》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一定要借心理學,一定要借用腦科學,一定要借用西方人的教學技術手段。這是長時間思考的結果。首先是要古為今用,其次是要中和合璧。按照張之洞先生的說法,就是中學問體西學為用。我們要做孩子的文化導師,要做孩子的國學導師。但首先我們要做心理教練,要做孩子的德行教練。
一定不能封閉復古,一定要有國際視野。也就是孩子在童學館打下了中國文化的基礎,積蓄了強大的心理能量,鍛造了強大的人格,將來是要走向世界的。將來出國留學,會有絕對的核心競爭力,會受到世界各地其他國家學生的敬慕的。他們擁有中國最有智慧的智慧,再去吸收其他國家的文化和科技成果時,一定能學習得更好,更出色。
基於這個思路,2008年,李廣斌推出了中西合璧的童學館新版課程體系,相繼推出了心之芽、人之初、藝國韻、文曲星、智多星、藝齡童、背誦王、國韻語文、快閱速論、樂誦經典、腦棋思維等十多門課程。同時VI形象由沉重色調也變得新鮮活潑,讓家長們眼前一亮,煥然一新的風格頓時打開了全新的局面。
2010年,應全國各地的加盟請求,童學館正式啟動中國大陸的加盟體系,截止2013年年底,全國已經有近100個城市開設了分館,有十多萬個高端家庭接受優質的國學啟蒙教育服務。

我們的志向

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世界和諧
在英國BBC和美國美聯社相繼報道了童學館后,很多外國朋友打來越洋電話:“美國現在學漢語非常熱,我跟幾個中文學校校長介紹了童學館,他們在閱讀了童學館的網站后,非常感興趣想加盟,希望你能給予我們特許。”
還有在大陸各地的童學館分館的家長朋友,因為要移民海外,也紛紛請求特許他們將童學館開到海外去,家長自己投資,順便讓自己的孩子到海外后還能繼續學習童學館這麼好的課程。
這些朋友的請求,不斷地提醒李廣斌,童學館不僅屬於中國,它應該屬於全世界。
中國經濟如此高速發展,未來中國文化一定會在世界上重新擁有話語權。在中國教英語和西方文化,成就了一個新東方,而全球教漢語和中國文化,也一定能成就一個童學館。
李廣斌,在他的心中,已經點燃了一個夢想,那就是到全球推廣中國文化的夢想!他認為學國學的孩子知書達禮 更易成才!
中國政府積極建設“文化強國”,“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中共中央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鼓勵中國民間的企業到海外去創辦傳播中國文化的企業。李廣斌在想,他何時啟動童學館的海外發展戰略呢?
就這樣,在一群充滿夢想和責任的人、一群痴情於中國文化的年輕人的努力下,終於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一步步地、樂觀地、實踐著他們內心的偉大理想。
起初的嘲笑和質疑的眼光,變成了讚賞和欽佩。如今這條路,越走越寬闊,越走越順暢。伴隨經濟高速發展,泱泱大國顯示出“中國氣派”,勢如破竹。童學館全體同仁順勢而為,積極發展,默默耕耘。在中國的大地上,他們用自己的那份執著一馬當先,奮勇向前。在祖國的各地去承擔那份教育的責任。不久的將來,童學館將走向海外,在全世界去傳播中國文化,用中國文化去促進世界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