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分析法
光學分析法
概述
主要根據物質發射,吸收電磁輻射以及物質與電磁輻射的相互作用來進行分析的一類重要的儀器分析法。
光學分析法是基於物質對光的吸收或激發后光的發射所建立起來的一類方法,比如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紅外及拉曼光譜法,原子發射與原子吸收光譜法,原子和分子熒光光譜法,核磁共振波譜法,質譜法等。
紫外-可見光區一般指波長200nm至760nm范國內的電磁波。根據物質分子對此光區電磁波的吸收特性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稱為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的輻射波長範圍是200~400nm,主要是引起分子中的外層價電子的能級躍遷。分子吸收此區域的紫外線后,在發生價電子能級躍遷的同時,也伴隨著分子的振動和轉動能級的躍遷,故形成帶狀紫外吸收光譜。據此可進行某些類型的有機物的定性、定量和結構分析:可見分光光度法使用的輻射波長範圍是400~760nm,具有長共軛結構的有機物或有色無機物吸收一定波長的可見光后,發生價電子能級躍遷,並伴隨振動和轉動能級的躍遷,其吸收光譜也是帶狀光譜。通常紫外分光先度計都有可見光波段,因此常將兩者一起稱為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熒光分析法是一種利用某些物質的熒光光譜特性來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一般所說的熒光分析法,是指以紫外或可見光作為激發光源,所發射的熒先波長較激發光波長要長的分子熒充分析法。
紅外光譜是由於樣品分子吸收電磁輻射導致振動-轉動能級的躍遷而形成的分子吸收光譜,中紅外區使用的輻射波長是2.5—50μm。分子吸收紅外輻射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即只有當電磁輻射的能量與分子的振-轉能級之間的躍遷所需要的能量相當時,分子才吸收這部分輻射;其二是被紅外輻射作用的分子必須要有偶極矩的變化,也就是只有發生偶極據變化的振動,才能引起紅外吸收譜帶,這種振動才是紅外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