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公和尚道行碑

裕公和尚道行碑

裕公和尚道行碑位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城內石牌坊東200米處,為當今稀世珍品,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碑身高為256米,寬1.12米,厚0.34米,是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撰文並書篆的。碑文主要記述了裕公和尚的功德和才華。

簡介


裕公和尚道行碑位於山西省臨汾市翼城城內石牌坊東200米處,為當今稀世珍品,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碑身1.4—1.55米處
有兩裂縫。據民國《翼城縣誌》記載,此碑原在金仙寺,后移至土廟內,是元延裕七年(1320年)春季,由住持僧智恩、智真、智信等立石,並由元代書畫大師趙孟頫撰書並篆刻碑文,1938年被日寇燒毀,僅存無首石碑一通,結構為宅坐碑,碑身高為256米,寬1.12米,厚0.34米,碑文歌頌了裕公和尚的道德行為。
碑為青灰色石灰岩,碑首方形,雕刻二龍戲珠,碑額篆書“金仙裕公和尚道行碑”三行九字。碑身高2.54米,寬1.14米,厚0.34米。楷書,間有行書,字徑寸余。

作者簡介


趙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鉅夫舉薦,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后借病乞歸。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謚號“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