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人利己

損人利己

損人利己 [ sǔn rén lì jǐ ] ,漢語成語,出自《舊唐書·陸象先傳》:“為政者理則可矣,何必嚴刑樹威。損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使別人蒙受損失,而讓自己獲利。

常用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釋義


損害別人,使自己得到好處。

出處


《舊唐書·陸象先傳》:“為政者理則可矣,何必嚴刑樹威。損人益己,恐非仁恕之道。”

典故


唐朝時期,陸象先少年志高,才華出眾,得到當時吏部侍郎吉頊的賞識,評價他為“才望高雅”,推薦他擔任洛陽尉。陸象先清心寡欲,知足常樂,為官廉正,不喜歡趨炎附勢,也不損人利己,深受皇帝的器重,功勞卓著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自私自利、賣友求榮、假公濟私、苟且偷生、據為己有、損公肥私、降志辱身、損人益己、見利忘義、害人利己

反義詞

公而忘私、國爾忘家、捨生取義、為人作嫁、殺身成仁、大公無私、捨身求法、為淵驅魚、捨己救人、大公無私、捨己為人

用法搭配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損害別人

例句

凡有損人利己之心的人,其結果都不妙。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憲政》

英文翻譯


gain at other's expense
字典查詢:
宋-朱熹《朱子家訓》:“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
元·無名氏《陳州米》:“做的個上樑不正,只待要損人利己惹人憎。”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裴晉公義還原配》:“此乃他人遺失之物,我豈可損人利己,壞了心術。”
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廣智廣謀成甚用,損人利己一場空。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的憲政》:凡有損人利己之心的人,其結果都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