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城大橋

2004年建於湖南湘潭市的橋樑

蓮城大橋(Liancheng Bridge)原名湘潭四橋,是中國湖南省湘潭市境內連接雨湖區岳塘區的過江通道,位於湘江水道之上,是湘潭二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蓮城大橋始建於2004年7月1日,於2006年10月31日完成合龍工程;於2007年7月12日通車運營;於2016年6月1日取消收費制度。

蓮城大橋西起潭州大道,上跨湘江水道,東至芙蓉大道;主橋全長1340.86米,寬27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幹路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建設歷程


蓮城大橋合龍儀式
蓮城大橋合龍儀式
2004年7月1日,蓮城大橋動工興建,時名“湘潭四橋”。
2006年6月,湘江四橋更名為“蓮城大橋”;10月31日,蓮城大橋完成主橋合龍工程。
2007年4月11日,蓮城大橋主體完工;7月12日,蓮城大橋通車運營。
2015年6月1日,湘潭市撤回蓮城大橋特許經營權,由湘潭市住房與城鄉建設局接管,不再收取通行收費,同時拆除相關收費設施。

橋樑位置


蓮城大橋
蓮城大橋
蓮城大橋位於中國湖南省湘潭市,距上游猴子石大橋4.3千米,距下游的竹埠港大橋3.0千米。西起二環線與潭州大道的交點,上跨湘江水道,東至二環線與芙蓉大道交點;是湘潭北二環、長株潭三市城際間快車道的組成部分之一。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整體布局
蓮城大橋由水上主橋、兩段引橋、橋塔兩座、拱肋部分及其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靠近東安,全路段呈西北至東南方向布置。
• 設計理念
為配合湘江風光帶的建設,豐富湘江橋樑造型,達到“一橋一景”及“特、美、穩、省”的目地,因此,蓮城大橋採用斜拉橋拱橋方案,將現代的斜拉橋和古典的拱橋有機結合,形成新的組合橋型。
• 設計特點
蓮城大橋花瓶式橋塔
蓮城大橋花瓶式橋塔
蓮城大橋採用了獨創的雙索斜拉-飛燕式鋼管混凝土拱橋橋型,引橋則採用了簡支小箱梁、簡支T梁,先簡支后連續結構,橋塔採用直線和圓曲線組成的花瓶行混凝土橋塔,主拱採用中承式雙肋無鉸平行拱,邊拱採用上承式雙肋提籃拱,邊跨主梁採用變高度雙箱式邊主梁截面形式,主拱橋面系採用懸吊體系。斜拉索以扇形布置,採用鍍鋅塗油外包PE鋼絞線,HDPW外套,兩端採用單根錨定夾片式錨具
蓮城大橋主橋拱的存在增加了斜拉橋的剛度,降低了橋塔高度;主塔的存在,既是斜拉索依附的主體,又突破了飛燕式拱橋的造型,還可在施工中作為扣索塔架和纜索吊塔加使用,減少結構實施難度;斜拉索協助主拱受力,可起到調整調整拱肋軸線、提高結構剛度以及減少主拱彎矩和水平推力的作用。

設計參數

蓮城大橋全長1340.86米,寬27米,主跨採用17x25米(簡支小箱梁)+6x45米(簡支T梁)+(120+400+120)米跨徑布置,主拱計算跨度為388米,矢跨比1/5.19,拱肋軸線理論矢高為74.7米。邊拱計算跨度為72米,西岸矢高18.026米,東岸矢高為19.694米,矢跨比為1/7.989和1/7.312,拱軸線採用1.45次拋物線。橋面以上塔高約68.42米,下塔柱西側塔高12.26米,東側塔高13.46米,上部尺寸5.5米x3.5米,下部尺寸5.5x5.0米,壁厚80厘米,局部120厘米;中塔柱高40米,順橋向寬5.5米,橫橋向寬3.5米,壁厚分別60厘米和90厘米;上塔柱總高度33.0米,順橋向寬5.5米,橫橋向3.5米,斜拉索錨固側壁厚120厘米,其餘兩側厚60厘米。全橋共有20對斜拉索,塔上基本索距3米,在主樑上索距為10米,在主跨拱上錨固點水平距離為8.0米。
技術標準
道路等級城市II級主幹道
設計速度60千米/小時
荷載標準城市—A;人群荷載4.0千牛/平方米
縱坡係數≤2.5%
分界高度<10米
設計風速23.64米/秒
通航等級三級航道
通航凈高10米
抗震等級基本烈度VI級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2016年6月1日起,湘潭市政府撤回蓮城大橋特許經營權,由湘潭市住房與城鄉建設局接管,不再收取通行收費,拆除收費站。

通行事項

截至2016年10月,湘潭市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於11月5日至12月31日對北二環路(蓮城大橋西引線路段)通行實行交通管制,需通行該路段的車輛需從兩側輔道繞行。

建設成果


• 技術難題
蓮城大橋採用斜拉索工商錨固技術;該技術讓鋼錨箱將部分斜拉索錨固在鋼管混凝土拱上,並將參數化軟體進行索拱錨固設計的新型技術。

價值意義


蓮城大橋為斜拉式拱橋
蓮城大橋為斜拉式拱橋
蓮城大橋為中國首座集拱、梁、索三種結構於一體的斜拉式拱橋,為世界首創結構形式,橋樑設計構思新穎,造型優美,材料選用先進合理,施工方法安全可靠,該橋的建成已成為湘潭市新的亮麗景點,其設計和施工經驗成為中國橋樑史上的財富,對中國橋樑建設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創新。 (《湘潭湘江四橋建設概況》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