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菊花參的結果 展開

菊花參

中藥材

菊花參,中藥名。為龍膽科植物肉根龍膽GentianasarcorrhizaLingetMaexT.N.Ho的根。分佈於四川、雲南等地。具有益肺腎,退虛熱的作用。主治肺虛咳嗽,腎虛遺精、遺尿,虛勞發熱,病後體虛,頭昏多夢,自汗,盜汗,小兒疳積

別名


金錢參、一顆松、半邊錢、銅錢參、小人蔘、爬地參、白洋參、水胖葯、小菊花參。

入葯部位


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溫。

歸經


入肺、脾、腎三經。

功效


益肺腎,退虛熱。

主治


主肺虛咳嗽,腎虛遺精、遺尿,虛勞發熱,病後體虛,頭昏多夢,自汗,盜汗,小兒疳積。

相關配伍


1.治虛熱不退:菊花參9g,地骨皮15g。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2.治小兒疳積:(銅錢參)鮮品30g。研末,蒸蛋或燉肉服。(《西昌中草藥》)
3.治跌打瘀腫:(銅錢參)鮮品配透骨消酸漿草各適量。搗敷患部。(《西昌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炮製


採集加工:夏季採挖,洗凈,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肉根龍膽,又名蕨根龍膽(《中國植物志》)。多年生矮小草本,高2-5cm。根肉質,數條,白色,紡錘形,長1.5-4.5cm,粗約4mm。無主莖。葉密集,叢生呈蓮座狀,近革質,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2-2.4cm,寬1.5-4mm,先端尖,基部闊,彼此相抱,主脈於兩面稍突起,上面綠色,下麵灰綠色,密生小刺狀毛,全緣。花莖自葉叢中抽出,每花莖有花1-3朵;花萼倒錐狀筒形,長5-7mm,外面具柔毛,裂片5,密生小刺狀腺毛,花冠淡紫藍色,漏斗形,長10-12mm,裂片5,卵形、褶卵狀橢圓形,先端截形,邊緣具不整齊細齒;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中部;子房橢圓形,長2.5-3mm,具短柄,花柱短粗,柱頭2裂。蒴果先端外露,長圓狀匙形,先端圓,具寬翅,兩側邊緣具狹翅,果柄長至7mm。種子褐色,橢圓形,表面具網紋。花、果期4-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1900m的疏林向陽草叢中。分佈於四川、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滇南本草》:“味微甘、苦,性微寒。”
雲南中草藥》:“甘,溫。”
《滇南本草》:“治勞傷虛熱不退,血氣虛弱。形體消瘦。午後怯憐,夜間發熱,五心煩熱,天明出汗,盜汗等症。男婦老幼,並皆治之。”“單食此參,退虛燒熱症,神效。”
《滇南本草圖說》:“專治五勞七傷,諸虛百損,形體羸瘦,五心發熱等症。最良。”
《雲南中草藥》:“補虛,益肺,滋腎。主治病後體虛,肺虛咳嗽,多夢,遺精,遺尿,小兒疳積。”
全國中草藥彙編》:“健脾益氣,補腎固精。主治虛熱不退。小兒久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