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雀梅的結果 展開

雀梅

鼠李科雀梅藤屬植物

雀梅藤(學名:Sageretia thea(Osbeck) Johnst.)是鼠李科雀梅藤屬植物。藤狀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互生或近對生,褐色,被短柔毛。葉紙質,近對生或互生,通常橢圓形,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花無梗,黃色,有芳香。核果近圓球形,直徑約5毫米;種子扁平,二端微凹。花期7-11月,果期翌年3-5月。

分佈於印度、越南、朝鮮、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和雲南。常生於海拔21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林下或灌叢中。

該種的葉可代茶,也可供藥用,治瘡瘍腫毒;根可治咳嗽,降氣化痰;果酸味可食;由於此植物枝密集具刺,在中國南方常栽培作綠籬。宜於中國南方各地的庭院假山、山坡岩石中作綠化、美化栽培。

形態特徵


雀梅
雀梅
藤狀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互生或近對生,褐色,被短柔毛。葉紙質,近對生或互生,通常橢圓形,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稀卵形或近圓形,長1~4.5厘米,寬0.7~2.5厘米,頂端銳尖,鈍或圓形,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沿脈被柔毛,側脈每邊3~4(5)條,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凸起;葉柄長2~7毫米,被短柔毛。
花無梗,黃色,有芳香,通常2~4數個簇生排成頂生或腋生疏散穗狀或圓錐狀穗狀花序;花序軸長2~5厘米,被絨毛或密短柔毛;花萼外面被疏柔毛;萼片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長約1毫米;花瓣匙形,頂端2淺裂,常內卷,短於萼片;花柱極短,柱頭3淺裂,子房3室,每室具1胚珠。
核果近圓球形,直徑約5毫米,成熟時黑色或紫黑色,具1-3分核,味酸;種子扁平,二端微凹。花期7~11月,果期翌年3~5月。

鑒別

1、雀梅葉柄生長點比較靠近或者對生,也就是互生葉近對生。
2、絕大多數雀梅枝條是有刺的,特別是一兩年的新枝或者徒長枝,刺端也會生長出葉片。
3、部分雀梅是紅芽的,這個特點也是比較明顯的。
4、雀梅的花是有香味的,可以在識別時用到。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氣候,不甚耐寒。適應性強,對土質要求不嚴,酸性、中性和石灰質土均能適應。耐旱,耐水濕,耐瘠薄。喜陽也較耐陰。根系發達,萌發力強,耐修剪。常生長於山坡路旁、灌木叢中。

分佈範圍


雀梅原產中國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各省,日本和印度也有分佈,為亞熱帶適生樹種。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常生於海拔21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林下或灌叢中。印度、越南、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生長繁殖


可用播種的方法進行有性繁殖,在園林栽培中也可用扦插和分株的方法進行無性繁殖。

播種

種子在4-5月成熟,當其果實呈現紫黑色時便可採收。雀梅藤的果實為核果,採收后,可除去果皮,並用砂子搓擦種核,將其殘肉除盡,清洗乾淨,便可播種雀梅藤播種前,要準備好苗床,如果數量不多,可採用木箱苗床。木箱的大小以搬動方便為宜,一般長為45-50厘米,寬為30-35厘米,高為20-25厘米,基質可用乾淨的中細河砂,最好經過高溫消毒,然後裝入苗床,便可播種。
播種時,將種子均勻地平放在基質上,用砂土覆蓋,厚度為種子直徑的2倍,然後將砂土刮平、壓緊,以浸箱的方法把基質濕透,苗床置於陰涼通風處。雀梅藤播種后的管理,主要是保持基質濕潤,給水要均勻,基質不能忽干忽濕或過干過濕,要經常檢查覆蓋是否完好,以防噴水露出種子。苗床溫度應控制在22-25℃,如溫度保證不了,還可採用玻璃覆蓋,每天蓋上報紙,置於陽台上晾曬2-3小時,增加床內溫度。如果溫度過高要揭去玻璃,加強通風,認真控制好溫度。種子發芽出土后,要揭去覆蓋物,務使其逐步見光,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可增加光照時間,促進幼苗健壯生長。真葉出現后,可用0.05%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進行噴施,促進幼苗生長。溫暖地區的秋季便可移至露地苗床繼續培育,一般2年以後,便可用於園林綠化栽培。

扦插

雀梅藤還可採用軟枝扦插的方法進行無性繁殖。軟枝扦插又叫嫩枝扦插或綠枝扦插,要求挑選當年生長並已半木質的健壯枝或徒長枝作插穗。雀梅藤的這種枝條比硬枝再生能力強,插後生長較為容易,成活後生長也比較迅速,短期內就能獲得大量的苗株。軟枝扦插的成敗,取決於對插條的選擇,一是要選組織充實、無病蟲害的枝條,其中花前技、徒長枝最好;二是挑選軟枝,也就是半木質化或中間部位最易生根,因為枝條插入土壤后,能迅速形成癒合組織,並繼續分化形成生活根而成活。
苗床要提前準備。蒔養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挑選排水好、向陽背風的地方,先進行30-35厘米的深翻、整細后理箱,一般長約600-800厘米,寬約60-80厘米,然後把細土耙平,深度為30厘米,填入10-15厘米厚的馬糞或其他干雜肥料,回土填平至高於地面10-15厘米,床上再填15-20厘米的黃色素砂土,再用0.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進行噴酒消毒,最後密封24小時,晾曬數日,便可進行扦插。扦插時間最好在花前的7-8月份進行,這時雨水多,空氣相對濕度大,溫度易於掌握,是扦插雀梅藤的最佳時間。挑選枝條最好在早晨,此時枝條含水量高,利於生根,插條每段長約10-12厘米,一般要保持3-4個節間,切口上平下斜,每根插條要保證有2-3個芽苞,留頂端2片葉子,用以進行光合作用,以利迅速癒合生根。插條剪好后可用0.05-0.07%濃度的萘乙酸水溶液浸蘸一下,便可按照6~8厘米的株行距,插入準備好的苗床內。隨浸隨插,插入基質的深度為6-8厘米,插後用細孔噴壺把水噴透,使基質與插穗莖幹密貼。

分株

雀梅藤的分株繁殖,是在露地栽培數年的植株的莖幹基部先行剪短,促進萌發櫱芽、並壅土讓其自行生根。根據母株萌發和生根情況,一般在次年的2月底或3月初,就可進行分株繁殖。
分株前,要準備好苗圃。分株時,將母株全部挖起,別去多餘的附著土,然後按櫱條的分佈和根系的生長情況,以每株1-2根莖於分切。操作時,要細心,盡量保護好根系,切口塗抹草木灰,然後將其分株苗植於苗圃內,植入深度以完全穩住植株為宜,再用噴水壺把水灌透。在陽光強烈的地區,最好搭設蔭棚遮蔭,毎天多次進行霧狀噴水,保護葉片,最好不萎蔫,不發黃,不脫落,這對分株苗成活特別有利,一般經過一年左右的培育,次年春季便可進行定植栽培。

栽培技術


插后管理

雀梅藤扦插后,要在苗床上搭設蔭棚,光照度在40-45%為宜。因為7-8月,各地的陽光都比較強烈,要保持枝條插入后不萎,保持小範圍的空間濕潤。扦插能否成活,還與溫度有關,苗床內溫度不能過低,溫度太低,癒合生根慢;溫度過高(超過30℃),插條的葉片容易脫落,未生根的枝條會因失去養分的補充而枯菱。苗床溫度一般應控制在20-25℃為宜,如果溫度過高,要採取通風降溫,最好用霧狀噴水的方法,降低溫度,減少葉片水分蒸發,對其生根非常有利。插條生根后,要加強營養管理,施一些稍薄的肥料,冬季用竹塊搭架,上面覆蓋塑料薄膜,保證幼苗越冬。次年春季便可進行移植栽培。

栽植

露地栽培:栽培應根據蒔養的需要,盆栽、地栽、假山石岩栽培均可。雀梅藤露地栽培,要選地勢稍高,既能排水又能保水的地方最好是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砂質酸性土壤。栽培要經常保持環境的濕潤狀態,待新芽萌發后,便可進行正常管理。
假山石崖栽培:要把扦插成活的幼苗帶土團植於岩石洞孔或較深的縫隙中。栽好后,把水噴透,置於濕潤環境,蔭蔽培育,每天向其霧狀噴水數次,一般10-15天後,植株就能成活。這時要逐步加強陽光照射,20-30天後便可進行正常管理。
盆栽:如要製作雀梅樹粧盆景,最好在秋季的梅南季節,到山區挖取野生雀梅藤,尤其是那些蒼古奇特的老蔸。挖掘時,要盡量保護鬚根,用苔蘚包紮,使之不失水分,取回后將其埋在疏鬆肥沃的土壤中,略露枝幹,長期保持環境的濕潤狀態,待其抽枝發葉時,再適當進行整枝摘芽,保留有用枝條,到第二年春季,便可挖起,通過修剪造型后,即可上盆栽培。雀梅樁頭栽培,第一年還應選擇透氣性較好的土陶花盆,用水浸泡5-7天,然後用數塊瓦片棚蓋花盆底孔,用培養土栽培,成活后加強水分、養分的管理,培育較多的鬚根,次年用質地美觀的宜興軸質盆栽培。一般經過2-3年的培育造型,就可獲得一棵完美的雀梅樹樁盆景了。

施肥

雀梅藤的水分和養分的管理,也應根據栽培的實際情況而有所區別。露地栽培的植株,每年春季要施一次重肥,時間在4-5月,施時可在植株周圍進行環狀挖溝,施入長效有機肥和速效的複合化肥,施入后回土填平,把水灌透。夏季是雀梅藤的花芽分化期,在這以前,可用0.2%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進行澆灌,每7-10天一次,連續澆灌2-3次,促進植株的花芽分化和秋季的開花。花謝以後,繼續施肥,每年早春進行修剪,保持樹態就可以了。盆栽樹樁盆景,可在春季修枝造型后,施薄肥2-3次。秋末再施1-2次複合肥料即可。其他季節都不必再施肥,保持植株繁茂的樹態,而不增大或過於增高樹勢,使其保持玲瓏、綺麗、美觀。

澆水

雀梅藤性喜濕潤,不論哪種方法栽培的植株,生長地方都應保持濕潤,土壤不能過於乾燥,否則要落葉。但是,雀梅藤又不耐水漬,露地栽培的地方,要利於排水,土壤要濕潤透氣。結合施肥要進行鬆土,每次施肥后,都要把水灌透,使植株周圍長期保持疏鬆、肥沃、濕潤的良好狀態。一般春季每月灌透水3-4次,夏季毎星期灌水1-2次,秋季為開花期,土壤保持濕潤即可,一般在花前灌水一次,花謝后再灌一次即可。冬季在入冬前把水灌透,如果地下水位過低,土壤過於乾燥,在12月底再灌一次就行了。山石上栽培的植株,只要盆內有水即可,不必單獨澆水。樹柱盆栽在植株的繁茂生長期,要適當控制水分,千萬不能形成徒長枝,盆土以見濕見十為宜。孕蕾以後,土壤要濕潤,促進花莆的成長,使其開花鮮艷,花謝以後結合施肥把水灌透,使其果實迅速成長和樁頭的完整美觀。冬季保持盆土干潤,每十天半月用酒水壺沖洗一次,讓余水濕潤盆土即可。

光照

雀梅藤,在一般蒔養者中,大多認為在半陰濕潤的地方生長最好,也就是說,它怕強光直射。但是根據筆者蒔養實際,在長江中游地區將盆栽植株置於庭院內蒔養,即便夏季在陽光下,氣溫高達35-38℃,只要在花盆周圍把地面濕透,整個夏天連續曬幾天,植株也未出現灼傷葉片的現象,這不僅省去了遮蔭的麻煩,而且植株孕蕾多,開花繁茂。主要的問題在炎熱的夏季,既要保持環境的濕潤,又要使盆土不缺水分,而且琉松透氣,努力增加小範圍的空氣濕度,這樣就能降低光照的強度。如果氣溫過高,超過38℃時,就要把花盆移至半蔭蔽的地方,並向葉片進行霧狀噴水,保護好植株繁茂的樹態,以利觀賞。

溫度

雀梅藤在野生環境中,大多生長在南亞熱帶的溫暖濕潤的山坡、岩石、林緣和山蔍溝邊,因而喜歡溫暖的氣候,它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28℃,在它生長的地區,全年最冷月份的溫度為2-12℃,最熱月份的氣溫為18-29℃,全年平均氣溫都在15-21℃,無霜期在300-330天。雀梅藤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中,常年青枝綠葉,鮮花繁茂,花色艷麗。其他地區栽培雀梅,要人為地為之創造適宜生長的生態環境,待別是盆栽植株,更應滿足它對溫度和光照的要求,使其全年都具有觀賞價值。

主要變種


心葉雀梅藤(Sageretia thea(Osbeck) Johnst. var.cordiformisY. L. Chen et P. K. Chou):葉心形或卵圓形,長1-3厘米,寬1-2厘米,基部心形或近心形;葉柄長1-2毫米與原變種有別。分佈於中國雲南南部(勐臘)。生長於海拔730米的山坡灌叢中。
毛葉雀梅藤(Sageretia thea(Osbeck) Johnst. var.tomentosa(Schneid.) Y. L. Chen et P. K. Chou):葉通常卵形、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下面被絨毛,后逐漸脫落,與上述變種相區別。分佈於中國和韓國(濟州島);在中國分佈於甘肅、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川。

主要價值


食用:該種的葉可代茶,果酸味可食。
藥用:該種的葉可供藥用,治瘡瘍腫毒;根可治咳嗽,降氣化痰。
綠籬:由於此植物枝密集具刺,在中國南方常栽培作綠籬。
觀賞:雀梅藤莖枝節間長,梢蔓斜出橫展,葉秀花繁;晚秋時節,淡黃色小花發出幽幽的清香,藤蔓依石攀岩,高低分層,錯落有致;適於園林建築中,配植于山石坡岩,陡坎峭壁,在假山、石磯的隱蔽面,以其作為立體綠化更為適宜;形態蒼古奇特,耐修剪,宜蟠扎,是製作樹樁盆景的極好材料,素有樹樁盆景“七賢”之一的美稱。

功效與作用

功效
【性味】甘;淡;平
【歸經】肺;腎經
【功能主治】降氣;化痰;祛風利濕。主咳嗽;哮喘;胃痛;鶴膝風;水腫。
《廣西藥植名錄》:祛毒,生肌。治瘡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作用
1.治水腫:雀梅藤二層皮,硃砂一錢五分,綠豆粉一兩。研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開水送下。 (福建)
2.治療肺癌、胃癌、結腸癌雀梅藤15~30g,水煎服。
3.治療肺癌、胃癌雀梅藤、滿山香、重樓金絲桃薏苡仁各30g,六方藤16g,三七百合各10g,雪上一枝蒿0.5g,黃芪50g,水煎服。

植物文化


雀梅
雀梅
雀梅藤因其花態像梅,花瓣又類似鳥兒的尖嘴,因而被冠以"雀梅”的美名。

盆景製作

一、雀梅盆景的製作一般步驟如下:
1.取材
製作雀梅盆景,可在3月或梅雨季節選用一年生枝條進行扦插繁殖;也可在4~5月進行壓條繁殖:還可在果實成熟時隨采籽隨播或陰乾后播於苗床來培養苗木;在長江以南各省還可到野外山地挖掘野生老根樁或幼樹,
雀梅
雀梅
經地栽“養坯”成活后加工土盆。
2.造型
雀梅生長力強,壽命長,易造型,萌發力很強,耐修剪,小枝柔軟,易蟠扎。多採用粗扎細剪的方法加工,也可採用完全修剪法(即“蓄枝截干法”)造型,還可採用以扎為主,以剪為輔進行加工造型。樹形常製成斜乾式、卧乾式、曲乾式、枯乾式、雙乾式、懸崖式、提根式等。樹葉多修剪成自然式,也可加工成雲片狀或饅頭狀。
3.上盆
宜在春季2-3月萌芽前進行移栽上盆。選用顏色較淺的紫砂盆或釉陶盆,盆形以較淺的或中深的長方形盆、橢圓形盆為宜。盆土應選用疏鬆肥沃的微酸性腐葉土、河泥、塘泥摻砂配製而成。土盆栽植時根系要適當修整,側根、鬚根要壅以疏鬆肥土,盆底需墊瓦礫,以利排水透氣。

管理要點

【濕度管理】: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70~80%,空氣相對濕度過低,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
【溫度管理】:由於它原產於熱帶地區,喜歡高溫高濕環境,因此對冬季的溫度的要求很嚴,當環境溫度在10℃以下停止生長,在霜凍出現時不能安全越冬。雀梅
雀梅
雀梅
【在夏季】:
1、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
2、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
3、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
【在冬季】:
1、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
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光照管理】:喜歡半蔭環境,在秋、冬、春三季可以給予充足的陽光,但在夏季要遮蔭50%以上。放在室內養護時,盡量放在有明亮光線的地方,如採光良好的客廳、卧室、書房等場所。在室內養護一段時間后(一個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蔭(冬季有保溫條件)的地方養護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如此交替調換。
【肥水管理】:對於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時添加有機肥料外,在平時的養護過程中,還要進行適當地肥水管理。
【春、夏、秋三季】:這三個季節是它的生長旺季,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花寶”—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1~4天,晴天或高溫期間隔周期短些,陰雨天或低溫期間隔周期長些或者不澆。
【冬季】: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寶”—清水—清水—“花寶”—清水—清水順序循環,間隔周期大約為3~7天。對於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乾旱情況,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公分。溝內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1~5兩顆粒複合肥(化肥),然後澆上透水。入冬以後開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澆水。
雀梅又稱對節刺、雀梅藤、酸果、酸味仔樹,為鼠李科雀梅藤屬落葉性攀援灌木。樹皮灰褐色,小枝細長有針刺。單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薄革質而亮綠。秋冬開淺黃色小花,核果近球形,熟時紫黑色,可食,味酸帶甜。

盆景養護

1、水要充足
所用的水以河水、塘水、雨水等天然水為好。如用自來水需貯存一兩天,使其中氯氣跑掉再用,比較妥當。含有肥皂的洗衣水,以及有油污和鹽質的水決不能用。
2、施肥要講究
雀梅肥施得過多,枝葉徒長,缺肥則枝條細弱,葉色變黃,易受病蟲害。所以施肥要有原則:新栽種、初上盆、剛換盆的、根系受到損傷的一個月內不能施肥。春夏時,盆樹生長旺季,必須多施肥。入秋後,盆樹生長緩慢則要少施。冬季,盆樹進入休眠可停止施肥。雨天或盛夏的中午前後不宜施肥。施用肥液最好在陰天或傍晚,盆土稍乾燥時要鬆土,以利於肥水滲入土中。為使肥料加速分解,第二天早晨一定要淋水。
3、盆土要好
雀梅樹樁原來生長在野生地帶,根系發達,耐旱耐澇,一旦被人們採挖,栽在咫尺淺盆中,生長條件受到限制,如養護不當容易死亡,所以要特別細心照料。要選擇排水良好的花泥,在養護期間,盆土最好放厚些。每隔兩年換新土,施放些基肥,保護土壤肥沃,才能使樁景正常生長。
4、修剪要適時
一般修剪時間,在春末和秋初為宜,這兩個季節雀梅樹樁萌發力最強,長勢最旺的。對徒長枝、重疊枝、交叉枝、輻射枝、枯枝、病蟲害枝要隨時剪去。但要注意,在天氣炎熱時,容易灼傷新芽,以致卷葉,因此,修剪后,最好放在陰涼處待發芽正常后才見強光。

防治方法


雀梅
雀梅
雀梅樹樁病蟲害常見的有天牛,俗稱“鑽心蟲”。天牛雌蟲咬破樹皮產卵於枝幹上,初孵幼蟲在樹皮下蛀食,長大蛀入樹榦、根內,被危害的植株往往被蛀空而枯死。
防治方法:可根據排泄物判斷蟲雀梅害所在部位,用適度鐵絲插入蟲孔刺死幼蟲,也可用敵敵畏200倍液浸濕棉花球塞蛀孔,用藥毒殺幼蟲,然後用濕泥密封。
紅蜘蛛,又稱火蜘蛛,也是雀梅樁景常見蟲害,它體小不足1毫米,呈橙紅或紅褐色卵圓形。紅蜘蛛在植株葉上結網,以其口器刺入枝葉吸取汁液,受害葉片的葉綠素受破壞,色澤變黃淡,葉面呈現細密灰黃斑點,葉片逐漸枯黃敗落,有的甚至全株葉片脫光枯死。
防治方法:可噴灑敵敵畏或樂果1000倍液至1500倍液,消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