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田鼠
普通田鼠
普通田鼠(學名:Microtus arvalis)體長126~128mm,吻部短而鈍,耳殼短小。尾很短。通常為體長之1/3或1/4。後足掌部僅近踵部被毛,被毛多蓬鬆。其餘部分裸露,足墊明顯可見。頭骨大小和形狀隨種不同而異,齶骨后緣中央均與翼狀骨突相聯結。上門齒向下垂伸或略向前傾延,第1下臼齒橫葉前方有4~5個封閉的交錯齒環,第3下臼齒均具3個半月形或類長方形的斜列齒環。足及四肢均較短,無頰囊。地棲種類,挖掘地下通道或在倒木、樹根、岩石下的縫隙中做窩。分佈於中國、蒙古、蘇聯、向西一直到歐洲西部。
該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普通田鼠
大小量度:體長95~130mm;尾長20~38mm,後足長12.2~17 .4mm;體重25~30g。顱長24~29mm,寬13.9~16mm;乳突寬12.5~13mm;眶間寬3.5~3 .9mm;鼻骨長6.5~7 .5mm;聽泡長8~9 .2mm;上頰齒列長5.4~6 .5mm。
體背面暗褐色、棕褐色或淡黃褐色;體腹面污白灰色;尾背面暗褐灰色或幾乎近黑色,腹面帶白色。後足肉墊6個。染色體數:2n=46。
顱骨的眶間部中間有縱嵴;顴弧中部最寬。前頜骨後端略超出鼻骨。第1上臼齒在橫葉之後有4個閉合三角形。第2上臼齒在橫葉后只有3個閉合三角形。第3下臼齒包含3個向內斜的橫葉。乳頭胸部2對,鼠鼷部2對。
棲息於近河流的草甸。洞道較淺,但分支多。晝夜活動。食植物綠色部分和地下部分。在中國新疆境內棲息於海拔23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及山前平原和谷地。避開乾旱的荒漠地帶。其適宜生境,在山地為針葉闊葉林中的雜草叢生的溝谷和山間無林盆地中的坡地,以及低山帶的半灌木草叢。平原區的普通田鼠喜棲息于山前牧場、河溪泛濫地、潮濕的雜草草甸、林帶、休耕地、田間草地和渠岸等處。夏秋季節多侵入農田。秋冬時節常遷入居民點的打穀場,集居在草堆和谷垛內,偶可見於住宅和倉庫內。
普通田鼠性喜潮濕,挖洞穴居,單居住或營群體生活。洞穴多呈洞群分佈。洞道較淺,距地面僅20~30cm,但分支和盲端較多。每一洞群的洞口多為5~10個。冬季,普通田鼠在雪被之下挖掘通道覓食,並在雪下營建巢窩。雪下巢呈半圓形,直徑10~15cm。這種巢於覆雪消融后即暴露在地面上。在普通田鼠主要棲息區額敏河左岸巴爾魯克山的山前地帶,可見地面巢26~30個/km。營晝夜活動生活方式。
分佈於亞美尼亞,安道爾,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義大利,哈薩克,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馬其頓共和國,摩爾多瓦,蒙古,黑山,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士,烏克蘭。
一年繁殖3-4次,孕鼠胚胎數2~8個,平均4.8個。幼鼠當年即可達性成熟,並參與繁殖。
普通田鼠(7亞種) | ||
---|---|---|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
1. | 普通田鼠貝加爾亞種 | Microtus arvalis mongolicus |
2. | 普通田鼠北疆亞種 | Microtus arvalis obscurus |
3. | 普通田鼠奧克尼郡島亞種 | Microtus arvalis orcadensis |
4. | 普通田鼠南羅納德賽亞種 | Microtus arvalis ronaldshaiensis |
5. | 普通田鼠勞賽島亞種 | Microtus arvalis rousaiensis |
6. | 普通田鼠桑迪亞種 | Microtus arvalis sandayensis |
7. | 普通田鼠韋斯特雷亞種 | Microtus arvalis westraensis |
該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大面積消滅鼠時,主要採用化學滅鼠法,人工、器械捕捉僅具有次要的意義。滅鼠的毒餌有:5-10%磷化鋅毒餌:以穀物(麥類、玉米或豆類)為誘餌,先用水煮成半熟,撈出后稍稍晾乾,然後加3-5%的麵糊,攪拌均勻,再加磷化鋅,繼續攪拌,最後加少量清油再攪拌均勻即成。在鼠洞外16厘米處,投放麥類毒餌10-15粒;或玉米毒餌8-10;或豆類毒餌5粒,就達到毒殺的目的。
條投時,可按行距30-60米投放。如用飛機噴撒時,麥類毒餌的含藥量應為10%。毒辣餌配製后,要在陰涼處陰乾12-24小時。間隔40米,噴幅40米,於5月中旬噴撒為宜,每畝用毒餌0.8斤。0.5%甘氟毒餌:以馬鈴薯、蘿蔔或番茄作誘餌。先將誘餌切成指頭大小的方塊,再將0.5%甘氟用水稀釋4倍。然後將誘餌摧毀入盛甘氟水溶液的金屬容器中,攪拌、浸泡至甘氟水溶液誘餌吸干為止,亦可用麥類作誘餌。每洞投3-5塊或10-15粒。
如果在夏季使用帶油的毒餌時,為了避免毒餌風乾或被螞蟻拖去,可將毒餌投入洞中,並不影響滅效。採用毒餌法消滅鼠時,毒辣餌要求新鮮,並選擇晴天投放,雨天會降低毒效。夏季(6-7月份),由於植物生長茂盛,鼠的食物豐富,不適於使用毒餌法。而此時正是幼鼠分居前母鼠與仔鼠對不良條件抵抗力較弱的時候,宜採用熏蒸法。
氯化苦熏蒸法:溫度不低於12度時,在鼠洞前使用氯化苦熏法較好。用小石子、羊糞粒或預先準備好的乾草團若干,在晴天氣溫較高時,將羊糞粒或小石子盛於鐵鏟上,然後迅速倒上3-5毫升的氯化苦,馬上投入鼠洞中,再用草塞住加土封好洞口即可。磷化鋁或磷化鈣熏蒸法:用磷化鋁1片或磷化鈣15克,投入鼠洞中,滅效較高。若投放磷化鈣時同時加水10毫升,立即掩埋洞口,滅效更高。滅鼠炮熏蒸法:投放滅鼠炮時,先將炮點燃,待冒出濃煙后再投入洞中,隨後堵塞洞口。每洞投放一隻滅鼠炮即可。
用0-1號弓形夾,支放在洞口前的跑道上。
將細鋼活套安放在洞口內約6厘米深處,三面貼壁,上面騰空半厘米,當鼠出洞或入洞時均會被套住。
消滅鼠的效果較好。對於沙土中的鼠洞,在水中摻些粘土,滅效更好。此外,還可採用箭扎、挖洞、熱沙灌洞等方法來滅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