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家梁

同家梁

同家梁礦位於大同煤田東南部口泉溝中下游地區,地處大同市西南20Km處,是一座具有60多年開採歷史的國有大型煤礦企業。井田面積28.86km2,礦區內有鐵路和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發展概況


截至2008年末,企業固定資產原值為39168.43萬元,凈值為6195.82萬元;工業儲量為14242.7萬噸,可采儲量為6467萬噸;年核定生產能力為300萬噸,在冊員工7006人。同家梁礦有著光榮的發展歷史。從1949年恢復生產至今,礦井累計生產原煤達1.14億噸,上繳利稅近12億元,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同煤集團公司的壯大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創造了許多先進的管理經驗,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領導幹部。特別是改革開放的30年間,在黨的正確領導,全礦幹部員工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企業面貌日新月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三個文明”建設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本礦侏羅紀的弱粘結煤,硫、灰分低,發熱量高。井田內地質構造比較簡單,賦存條件好,所以古時候就有人在這裡開發利用煤炭。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對大同地區的地理狀況有這樣一段記錄的話:“水發火山東溪,東北流出山,山有石炭,火之熱同樵炭也。”清乾隆年間《大同府志》對酈道元所指火山位置推定云:“疑火山即今口泉,其西山就產石炭。”

資料記載


有資料記載的由官方在我礦地區正式開採煤炭,是從民國7年(1918)年開始的。1918年9月,閻錫山和北洋政府財政總長梁士詒在大同合辦的同寶公司成立,在白洞村、長流水、青陽灣、雕窩咀、胡家灣設廠採煤。其中雕窩咀就在我礦現地區內。
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侵佔大同,大同礦區所有煤礦均為日本人佔據。1938年,繼忻州窯、煤峪口、永定庄-~六號井后,在我礦開鑿七、八、九號斜井,安裝單滾筒絞車提升,開採我和井田東部淺部煤層,這是我礦歷史上比較正規的、半機械化煤炭生產的開始。
到1945年,包括同家梁在內的大同地區的大部分煤礦,都歸併到晉北礦務局。
1950-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我礦職工在黨組織的帶領下,繼續排除井下水、火等災患,先後排出井下積水100多萬立方,並修復巷道2000多米,八號井安裝150馬力電絞車,井下開始使用無極車、割煤機、電鑽等機械設備。1952年,全礦生產原煤713000多噸。
1953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礦作為試點,於1954年試行礦長負責制。並開始礦井改建,到1957年改建結束。經過改建,七、八號兩個井筒由D層延伸到G層,八號井的150馬力電絞車換為300馬力,七號井汽絞車換為200馬力電絞車,九號井的西大巷延長,新開鑿北四風井,井下第一次使用蘇制頓巴斯-1型康拜因和回柱絞車。1957年,全礦實際出煤1128595噸。
“二五”期間,我礦通過大力精簡機構,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管理工作大大加強。生產上,實行兩翼開採、盤區集中、縮短運輸距離的方式,試驗了河床下採煤,有力地促進了生產的縱深發展。同時,地面生活福利建設有了較快發展,單身住宿、職工就餐、供水、供汽等基本成龍配套。
1963-1965年間的三年調整時期,我礦於1964年新鑿一口主立井,為擴大再生產創造了重要條件。
“三五”期間正是“文化大革命”的前期。我礦的生產經營及各方面工作都受到了嚴重干擾。但是我礦廣大職工在礦黨政的領導下,始終堅持學習毛澤東思想,堅持基本正常的生產。我礦“東風”民兵連就是從1969年開始以活學活用毛澤東的思想,勇於戰鬥,努力生產而聞名全國。此期間,我礦還對礦井進行了進一步技術改造。1968年6月28日,主立井竣工投產,1969年10月,新建的選煤樓竣工投產。此後還新建了新一風井,全礦井實現了由380V到660V的供電升壓。通過這些改造,礦井年設計能力上升到120萬噸。
“四五”期間,我礦於1974年在全國率先引進和使用了第一套英國道梯公司的綜采設備。從此,礦井進入依靠科技進步,大膽利用先進技術、加快發展生產的階段。
“五五”和“六五”期間,對整個礦井從提升、大巷運輸、篩選、裝車、通風等各個主要環節又進行了技術改造,礦綜合生產能力經核定達到220萬噸/年。特別是大巷實現集中運輸和三噸底卸礦車運輸,新二風井投入運行,並新開鑿碾子溝井,為提高礦井生產能力創造了重要條件。1984年起,全礦實際產量開始突破300萬噸,綜采機械化程度達到70%左右。從1981年起,綜采一隊年產量開始突破100萬噸,被樹為全國煤炭系統的一面旗幟。此期間,全礦職工人數達到8500多人。
從1986年開始的“七五”時期,是礦井生產、經營等各個方面工作突飛猛進的時期。全礦職工在礦黨政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有力推動了兩個文明建設,使全礦整體工作開創了嶄新的局面。
1987年,我礦實行礦長負責制,強化了對生產經營的指揮領導,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加強。全礦原煤年產量一直保持在300萬啊以上,安全狀況和質量標準化管理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從20世紀90年代至2003年,是礦井穩定發展,並向現代化礦井不斷邁進的重要階段。90年代初,我礦建立了現代化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強化了生產調度指揮。進入新世紀,對南山翻矸系統進行了改造,並採用索車翻矸,結束了“洋馬”翻矸的歷史,有效提高了礦井的生產能力。尤其是2000年至2003年,全礦實現利潤在全集團公司最多,超產幅度在全集團公司最大,成本在全集團公司最低,其它各項工作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2003年,企業重組改制,同家梁礦成為大同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力生產礦井之一。從此,礦井進入了一個轉型發展,創新圖強的歷史時期。適應礦井轉型的需要,我礦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老礦挖潛、技術創新的發展道路,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不斷調整和優化隊伍和人員結構,引進和吸收先進的技術工藝和裝備,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走出一條資源衰減型礦井持續穩定發展的創新之路。從2003年到2008年,全礦累計生產原煤1741萬噸,安全連續6年實現了低控目標,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礦山面貌和人居環境有了較大改善,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企業先後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評為“行業高產高效礦井”、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被山西省環境保護局命名為“企業行為藍色等級”單位。
進入2009年,我們新一屆領導班子組建后,針對礦井資源接替緊張的實際,進一步確立了穩安全、穩產量、穩效益,拓資源、拓市場、拓形象的“內穩外拓”發展思路,對內堅持“靠制度管企、靠文化管人”練內功,對外堅持重建擴源增後勁,採取和實施一系列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在生產方面,優化資源配置,推進技術創新,大膽改革管理機制,有效解決了運輸、機電、頂板等制約生產的擋手問題,穩定了礦井生產能力。同時,加快資源整合力度,積極推進接替礦井的兼并重組,使企業競爭實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在安全方面,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培訓、管理和裝備”三並重,建立完善了安全培訓、現場管理等各項安全制度,並從強化安全監管隊伍和職能入手,突出狠抓了“一通三防”、頂板和運輸“三件大事”。加大安全資金投入,改造完善了井下安全監測系統和“一通三防”的各類安全設施,切實提高了礦井的抗災能力。在經營方面,緊緊圍繞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目標,堅持在挖潛堵漏和創新管理上下功夫,突出經營計劃管理的重要作用,把管過程與管結果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力推行動態化、精細化、一體化考核方式,加大回收復用和修舊利廢的管理力度,大大增強了經營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企業經營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的管理軌道。2009年,礦井產量達到283萬噸,比考核計劃超產48萬噸。提前61天完成了集團公司下達的考核計劃任務。總產量及超產幅度均創下了近5年來的最好水平。安全不僅實現了零死亡,零重傷,而且各類輕傷有了明顯下降,千人負傷率達到了0.338,比計劃降了2.662。成本、利潤全面完成了集團公司下達指標。在企業效益穩步增長同時,更加關注民生,全力以赴為員工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尤其下功夫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員工生產生活的供暖不足,房屋漏水的問題,整修鍋爐33台,做防水工程4萬多立方米。改擴建了員工休閑廣場,整修了標誌性建築--文化活動中心。順利完成了“兩區”改造二期搬遷任務,使礦山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顯著增強,全礦呈現出了產量超、安全穩、效益好、人心齊的可喜局面。
回顧歷史,使我們倍感光榮和自豪。展望未來,使我們充滿了信心和期待。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同家梁礦正在按照集團公司提出的“81620”新戰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向建設一流的現代化礦井闊步前進。我們相信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全礦幹部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同家梁礦一定會創造出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