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保平村的結果 展開
保平村
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保平村
保平村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地處崖州古城西南八里,古稱畢蘭村,是古崖州的邊關重鎮、海防門戶。畢蘭村歷史悠久,沿革甚遠。唐時因李德裕謫居畢蘭而揚名,后因寧遠河水沖畢蘭,村民移居黎地。此後不斷遷來的居民,聚居於畢蘭村北,取名“保平村”,意為保世代平安。保平村始建於唐代,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州城有三坊、四廂、五都。保平村為五都,建置屬保平里,是郡郊的行政中心,轄區範圍包括保平、臨高、港門、頭灶、梅東、長山、梅西、梅安村、龍公園、烏榕村、角頭村、長園、馬嶺、大州等十四個自然村。
2010年,被列入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名錄。
保平村美麗富饒、老樹環抱、雙流繞村。村后倚摩天楠頂,村前望福壽南山,是一塊神龜福地。前山後嶺重林疊翠,郎芒田洋稻海飄香。保平經濟以糧食生產,南繁育種,水果檳榔、冬季瓜菜為支柱產業。每年都有大批優良種子、熱帶水果、冬季瓜菜、檳榔椰子遠銷全國各地。村委會計劃完善村北經濟區的功能建設,以促進保平經濟發展,使保平能早日步入小康。
保平村
保平村歷史悠久,文化蘊厚,村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宅,是崖州古建築最有代表性,又最集中的古代民居建築群。門樓、正室、橫屋、正壁組成的生態庭園四合院,是保平古民居最具建築藝術和布局特色的鄉村古建築。至今尚完好保存的陳氏古宅,其雕花梁墩、繪畫牆體、神龕雕刻、龍鳳麒麟、鶴松梅竹,其圖案精美、工藝精細,可堪稱崖州神龕之最。這些古民居世代記錄和標示著保平的建村史,見證了保平村的興盛繁榮,不論從保平村的經濟文化發展史、革命鬥爭史,還是這些民居本身的建築藝術、歷史價值,都曾經閃耀過它獨有的光輝。如今還在繼續書寫和唱頌著保平村昔日的輝煌。保平村自古以來文教昌盛、人才輩出、書香不斷,歷史上曾有保平多貢生的美譽。如今保存完好的古民居中尚有“明經第”小門樓。保平書院、九姓祠堂、關帝廟、文昌廟、天后廟、保平橋、畢蘭村遺址,這些歷史文化古迹,曾經記載著保平村的社會文明和文化昌盛。保平書院是保平村的革命勝地和文化搖籃。一九二七年春天,麥宏恩、何紹堯、李福崇等革命青年在書院里建立了保平黨支部。據《樂東縣誌》記載,清代已酉科拔貢鄭允煊,常來鰲山書院和保平書院講學。
保平村
保平港位於保平村西南,《崖州志》載:“保平港、城西南受寧遠水入海,州治要口”,又載“保平港距城西南十三里,潮滿水深丈余,或五六尺,可容大船十餘”。自古來保平港一直是州治要寨,天涯良港,過去常見貨船穿梭、漁歌晚唱,港區繁忙。
保平橋位於村東南,是自古通往州城的交通要道,《崖州志》記載村人捐資興建,修石橋、立碑記,“通州橋樑、以此為巨”。從此保平橋承載著東來西往的交通,給保平帶來了經濟昌盛,文化繁榮,成了村頭的一道美麗景觀,成了崖州歷史文化遺產。可惜現已橋去河空,但保平人民愛家鄉的好傳統世代相傳,已成美德。
如今,保平村委會計劃建設繞村文化長廊,把革命公園、村東文化室、保平書院、保平橋、望闕亭、畢蘭村遺址、保平港、關帝廟、天后廟、炮台墩連接在文化長廊上,建城一條繞村沿河景觀大道,以供村民文化娛樂,休閑健身和旅遊觀光。
保平村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崖州民歌的發源地,“保平人張邦玉常著詩歌以訓迪弟子”是《崖州志》中有關崖州民歌的唯一記載。保平村五個文化活動中心將成為崖州民歌原生態演唱點,只要走進保平,就能聽到崖州民歌悠揚的歌聲。2008年5月9日,國家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督導組的專家在保平村看了崖州民歌文本展示和演唱展示,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榮譽稱號。
保平村又是一個具有八十多年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革命老區村。是革命烈士麥宏恩,何紹堯的故鄉。保平革命公園是天涯革命的一面光輝旗幟,是保平“二·七”大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紀念地。麥宏恩同志當年在廣州英勇就義前從獄中寄回的家書,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最好的教材,“……雖虧男一死,喚醒世界人類共爭自由,以革命之血換得自由之花”的革命豪言,已深深銘記在家鄉人民心中。何紹堯同志是崖縣革命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他在抗日戰爭中英勇奮戰,保護同志將情報送出重圍,自己不幸中彈,壯烈犧牲。用生命譜寫了“碧血衝天驚敵寇”的英雄戰歌。如今保平革命烈士陵園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也成了發展紅色旅遊的文化資源。
保平村,這座典型的崖州文化古村,將以其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蘊厚的歷史文化、紅色旅遊資源、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崖州民歌展示在世人面前,唱響崖州歷史文化名村悠揚鄉音。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榮譽稱號。
關於公布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廳(建委)、文物局(文化廳、文管會),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天津市規劃局: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初步考核和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並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河北省涉縣固新鎮等38個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見附件1)、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焦莊戶村等61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見附件2)。
保平村
請你們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要求,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切實做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保護和管理工作。要加強對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規劃建設工作的指導,認真編製保護規劃,制定和落實保護措施,杜絕違反保護規劃的建設行為的發生,嚴格禁止將歷史文化資源整體出讓給企業用於經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對已經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保護工作進行檢查和監督;對保護不力使其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的,將依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進行查處。
附件:1、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
2、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文物局
二○一○年七月二十二日
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4畝(其中:田160畝,地114畝),人均耕地0.66畝,主要種植糧、蔗、煙、茶等作物;擁有林地866.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2畝,主要種植茶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5畝,其中養殖面積5畝;其他面積2967.5畝。
保平村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2.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3.1萬元,佔總收入的71.5%;畜牧業收入25萬元,佔總收入的1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00頭,肉牛20頭,肉羊40頭);林業收入2萬元,佔總收入的1.2%;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佔總收入的4.6%;工資性收入11萬元,佔總收入的6.4%,其他收入3萬元,佔總收入的1.8%。農民人均純收入2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到雲南省外務工10人。
保平村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煙、茶、蔗,主要銷往昌寧縣內。2010年煙、蔗、茶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3.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該村發展煙、茶、蔗特色產業。
截止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95戶,共有鄉村人口429人,其中男性226人,女性203人。其中農業人口425人,勞動力230人。該村均為漢族。
保平村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7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89人;享受低保26人;五保戶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95戶通水。有9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9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截止2010年底,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2輛,摩托車2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8畝。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保平村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新慶小學,中學生就讀到勐統中學。截止2010年底,該村距離中學3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6人。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9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9.1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截止2010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女黨員5人。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內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在進村道路為未硬化的土路。2、產業發展滯后、農民的科技意識淡薄。3、村內衛生條件差,人民群眾看病難。
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2、大力發展茶葉、香料煙、甘蔗、畜牧業產業;3、加強農民實用科技培訓。
保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