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國

大洪國

大洪國王府舊址在鎮隆古城內,是舊信宜縣最高學府,又稱學宮、孔廟、聖殿。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金釭率領天地會義兵攻佔信宜城,重建大洪國,自稱南興王,以學宮為王府(王宮)、縣署為元帥府、冼太廟為招賢館。

歷史背景


這是清朝咸豐年間,在廣東省信宜縣由農民起義軍建立的國號——大洪國。當時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節節勝利,推動和鼓舞各地人民的革命鬥爭。清咸豐十一年(1861)陳金釭在信宜縣領導農民舉行起義。

建立


陳金釭是廣東三水縣人,以箍桶為業。咸豐四年(1854)夏,廣東天地會眾,在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影響下,發動了一場波瀾壯闊的農民武裝起義。1854年6月(清咸豐四年)起義軍攻下三水縣城,隨後攻四會、廣寧、入廣西賀縣等地。咸豐十年十二月,天地會在梧州下部被簡軍所敗,於第二年正月十五日,陳率領他的主要將領鄭金、劉超、麥腎等部,從廣西岑溪水汶進入信宜縣境,1861年3月攻佔信宜縣城——鎮隆,建起了農民革命政權,國號稱“大洪”。陳金釭被擁為南興王。以學署做王宮,縣署做元帥府。
起義軍將領率部環繞著大路街、天后街、荔枝村、西岸等地駐紮,以衛護縣城。又築堡壘在縣城西北,以防清軍。為了進一步鞏固政權,擴大根據地,發展起義軍。陳金釭在信宜的竹垌、雲開、榕垌、白石、番稿等地建立聯絡站,起義軍發展到一萬多人。同時,又分別茂名縣南塘、石骨、茂東等地活動。1862年(同治元年)陳金釭領兵遠征。一舉攻下茂名、化州電白、陽春,大敗清軍,勢不可當。同時,他們對地主、富戶進行徵收重租,以壯大經濟力量,“出單限日勒富戶大銀”,“信宜紳民死節者千餘人。”可見,“大洪國”當時鬥爭是十分激烈的。十月十八日,義軍劉超率領大隊人馬出茂東雲爐,分路進攻茂坡、山尾、謝村、沙石塘等地,追趕清軍直至高州城北關。十二月十七日,鄭金率領義軍五、六千人進攻茂名將軍坡清於總張朝有營,張被炮擊斷腿骨。義軍繼續前進,與清參將方耀部在白鵝塘激戰,清軍敗退,張朝有跌死。後來,清廷往廣西調蔣益澧湘軍鎮壓又被金剛擊敗。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正當義軍節節勝利,不斷擴大戰果的時候,懷有異謀的鄭金,妒功忌能,在內部製造分裂。同治八月二日,在南山作戰的義軍將領高亮、麥腎被清軍包圍夾攻,十分危急,鄭金卻坐視不救,讓其 戰死。黎東九是義軍的一支重要力量,與清軍作戰時,亦受到鄭金部屬的阻撓,並殺死其嚮導,致使東九戰敗,刺腹自殺。
清兵派人對陳金釭以高官厚祿進行誘降。陳金釭理直氣壯,毫不動搖,清軍無法,只好乘虛而入,以一筆巨款收賣陳金釭的部下鄭金。從此,義軍眾心渙散,多有逃亡歸家。九月五日,清軍攻石骨,被內奸裡應外合開柵引清軍入,石骨遂陷落清軍手。接著,清軍又破黃塘義軍營及義軍屯糧所。鄭全因心懷不軌,在南山敗回信宜后,稱病不出,秘密和他的心腹陳瑞燾、甘文鑒(這二人都是被迫投入義軍的)計議投降清軍。同治三年九月八日,鄭金誘殺陳全缸及其全家,把頭獻給清軍。十五日,鄭金率領他的部屬獻城投降。其他的起義軍都紛紛潰散。轟轟烈烈的“大洪國”農民起義遂告失敗。“大洪國”農民革命政權雖然在信宜只存在兩年零七個月,但它在歷史上卻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舊址


大洪國
大洪國
學宮始建於元朝至正十四年(1345年),歷代幾經修建,三易其地,至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於今址。於清代乾隆年間修成為清代風格的建築。前有欞星門、聖域坊、賢關坊、泮池;中有大成殿、東西配、東西廡;後有明倫堂、尊經閣。現尚保存欞星門、聖域坊、賢關坊、大成殿。
大成殿為宮殿式的建築,磚木構造,面寬15米,進深14米,抬梁式屋架,有石質蓮花柱礎奠托的六支鐵枝木柱支撐著,木質斗拱裝飾著龍頭和捲雲刻紋。殿堂的外觀為歇山頂,重檐四齣,正面屋檐下有一排釉陶竹枝欄和精細通窗。聖域坊門外側牆鐫刻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警示字碑。學宮成為廣東省近代史上農民起義鬥爭的重要遺址之一,惜大部原物已被毀,1988年,省人民政府撥款6萬元修飾岌岌可危的大成殿及其雲台。1990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