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化
多媒體化
多媒體化,即多媒體的普及應用化,多媒體的概念“多媒體”不是多種媒體的簡單集合,而是以計算機為中心把處理多種媒體信息的技術集成在一起,它是用來擴展人與計算機交互方式的多種技術的綜合。直至90年代初期,人機交互方式仍主要是通過基於文字或簡單圖形的界面來實現,枯燥而單調。
多媒體技術則為人機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這包括:
①高保真度的聲音、達到照片質量的圖像、二維和三維動畫,甚至是活動影像。多媒體教學系統
② 傳輸信息量大、速度快。利用多媒體系統的聲音與圖像壓縮技術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傳輸、存儲、提取或呈現大量的語音、圖形、圖像乃至活動畫面信息,這是一般的微機系統所難以達到的。
③ 信息傳輸質量高、應用範圍廣。
使用方便、易於操作。這是廣大用戶樂於使用多媒體教學系統的一個重要原因。同傳統的鍵盤輸入操作相比,多媒體教學系統以滑鼠、觸摸屏、聲音選擇輸入為主,輔以鍵盤輸入,並有直觀的操作提示,這就使不熟悉計算機的人也可以輕鬆自如地進行操作。
⑤ 交互性強。多媒體教學系統提供豐富的圖形界面反饋信息,與一般的CAI系統相比,用戶擁有更大的操作自由度,用戶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願去控制計算機的信息處理過程,從而能實現更為理想的人機交互作用。利用多媒體所具有的全新的交互方式,人們已開發出大量的、傳統教學系統所無法比擬的完美的多媒體教學系統。例如Voyager公司利用立體聲與高質量畫面的結合創造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樂”。這種交響樂使用戶既可通過聽樂曲來欣賞作品,又可看到該樂譜的詳細結構,還可讓用戶讀到貝多芬如何通過該作品直接反映社會生活的評論文章。這樣,通過多種媒體(聲音、圖形、畫面、文字)的綜合表現,就可以使用戶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對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比較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多媒體電子出版物
多媒體技術除了可直接應用於教學過程之外,在教育領域還有另一方面的重要應用,這就是電子出版物---以CD_ROM光碟作存儲介質的出版物,例如,電子百科全書、電子詞典、電子刊物等。在電子大百科全書中,它的每個條目不僅有文字說明,還有聲音、圖形、甚至活動畫面的配合。當你查詢到動物的“老虎”這個條目時,不僅能讀到關於老虎的動物學特性的描述,還能聽到老虎的吼聲,看到老虎的威猛形象;在讀到有關老虎分類的內容時,你還可以看到一個個形象各異的東北虎,華南虎,美洲虎,蘇門答臘虎……。當你查詢到人物“毛澤東”時,你不僅可以看到毛澤東的傳記,還可以聽到他在開國大典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偉大聲音,可以看到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穿著綠軍裝檢閱紅衛兵的具體形象。
在美國除了電子百科全書以外,還有電子新聞報紙、電子刊物,甚至教科書出版商也開始涉足電子出版領域。例如,Addison-Wesley,John Wiley & Sons等出版公司都已出版了基於CD-ROM光碟的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習軟體包”,這些學習軟體包不僅涵蓋了原有文字教材的全部內容,而且圖文、音像並茂,比原有文字課本豐富、生動得多。此外,還具有輔助教學功能,可以對學生進行輔導、答疑、布置作業。
電子出版物與傳統的印刷出版物相比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優越性:
① 信息量大、存取速度快:每片CD-ROM上具有650MB的存儲容量,因此在一片光碟上可以容納上千幅照片,可存儲3億多個漢字(相當於10年的人民日報合訂本),而且可以實現快速的查詢和檢索。
② 信息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由於存儲容量大,使得聲音和活動影像的存儲也成為可能,因而可具有聲音、圖像、文字和活動映像等多種信息表現形式,使電子出版物同時具有報刊、雜誌、無線電廣播和彩色電視的全部效果。
③ 有形象直觀的演示功能:在傳統的印刷出版物中,涉及具體操作或抽象思想概念的說明,往往顯得枯燥無味並難以理解;而這些內容在電子出版物中則可通過現場操作表演和具體形象的實例並配合聲音加以說明,使讀者獲得第一手的感性認識,因而使有關內容變得易於理解。
④ 不易損壞,可長期保存:由於紙張容易霉爛、變質、蟲蛀,所以印刷出版物不僅佔用較大空間,而且難以長期保存;電子出版物由於用CD-ROM光碟作存儲媒體,不僅存儲容量大,佔用空間小(10年的人民日報合訂本存放在資料室有一人多高,要佔較大空間,若用光碟存儲,只用很薄的一張就夠了),而且壽命長,不會變質,不易損壞,因此,可以長久保存。日本和澳大利亞發展多媒體教育應用的政策
在關於教育技術的國際性刊物或國際學術會議上所發表的論文中有70%-80%都與多媒體有關,多媒體教育應用正在迅速成為教育技術中的主流技術,換句話說,目前國際上的教育技術正在迅速走向多媒化。
與應用其它媒體的教學系統相比,多媒體教學系統具有以下優點:
① 多重感觀刺激。根據心理學研究,多重感官同時感知的學習效果要優於單一感官感知的學習效果。例如,視覺與聽覺同時感知的信息要比單用視覺或單用聽覺更全面、更深刻,也更有利於保持。
自進入90年代以來,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迅猛發展,尤其是在教育領域的多媒體應用,其勢頭更是銳不可擋。為了適應這種形勢,各國政府都在調整或制訂新的政策。
以日本政府為例,與多媒體教育應用有關的政策調整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 從1992年開始,文部省實施“多媒體教育軟體研究與發展計劃”。最初有七所中小學和三個研究機構參與試點;1993年試點單位增加到30所中小學和8個研究機構;94和95年又分別再增加30所學校和兩個機構,因此目前共有90所中小學和12個機構參與這項多媒體教育軟體的研究與發展計劃。 ② 日本文部省下屬的“終身教育局”(該局不僅負責終身教育的規劃與實施,還致力於促進新教育媒體在中小學和其它教育領域的應用)於1992年發表了一個文件:“關於利用新型教育媒體促進視聽教育的報告”。在該文件中明確地把多媒體計算機和高解析度電視看作是新型教育媒體,建議中小學和其它教育部門逐步採用。用政府文件形式來促進硬設備及有關軟體在中小學的推廣,這在日本是不多見的。 ③ 文部省於1994年建立了一個“制訂多媒體時代教育政策”的工作組,該工作組於1995年1月提交一份政策研究報告,題目是“面向多媒體社會的教育政策”,並於1995年開始實施。該項政策中的一個最重大的舉措就是上面介紹過的100所中小學校聯入Internet網的實驗研究項目。 ④ 從1993年開始文部省每年舉辦關於多媒體軟體開發的培訓項目,例如“多媒體教材製作培訓課程”(由文部省下屬機構“計算機教育中心”負責實施),除此之外,文部省和各地的教育部門每年還要組織若干次關於多媒體教育軟體開發的研討會與學習班,大力普及多媒體知識,以此促進中小學教學環境的(包括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變。 ⑤ 鼓勵各大公司、各大學以及民間學術團體積極參與多媒體教育軟體的研究與開發。
經過短短几年努力,目前日本已形成一支以三大研究組為核心的多媒體教育軟體研製與開發隊伍,這三大研究組是Osaka大學的研究組、國際基督教大學的研究組和NHK(日本廣播公司)研究組。在NHK研究組成員中有不少也是來自大學,尤其是教育技術領域的專家。在民間學術團體中以“日本視聽教育協會”在多媒體領域影響最大。該協會過去一貫通過幻燈、投影、電視等視聽媒體來促進教育,從1992年開始注意研究多媒體教育軟體。到1995年它已成功地開發出“趣味閱讀”、“天氣變化”、“語言學習”和“Bunkyo博物館”(文京博物館)等七個優秀多媒體軟體,(其中有些已壓成光碟)連同普及、介紹多媒體知識與應用的錄相帶一起發行到全日本,獲得了較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與此同時該協會還積極與IBM、APPLE、富士通等計算機廠商合作,組織每年一次,每次三天的多媒體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作特約報告,讓著名廠商介紹和展示最新多媒體產品。自93年以來每年一次,而且規模年年擴大。日本視聽教育協會通過組織多媒體教育軟體開發和開展多種學術活動,把協會辦得有聲有色,影響也越來越大,他們這些作法很值得我國電教協會借鑒。
澳大利亞在多媒體方面的政策也很值得關註:1994年澳大利亞政府通過國家公共資源局發表了一項新的文化政策,該政策的突出特點是把互動式多媒體看作是信息時代起文化產品先導作用的“旗幟”,而給予高度重視,並置於優發展的地位。該項政策預測多媒體產品的發展將在今後10-15年經歷三個階段:頭3至5年將是基於CD-ROM的產品為主,隨後是聯機的PC服務,最後是基於信息高速公路的寬頻互動式服務。為了能適應這三個階段的發展,澳大利亞政府決定在今後4年內採取以下幾項措施以保證新文化政策的落實: ① 創建澳大利亞的有影響的多媒體企業; ② 建立技術上達到國際一流水準的多媒體教育應用與協作中心; ③ 委託主要的文化教育機構研製具有澳大利亞文化特色、適用於澳大利亞中小學的CD-ROM光碟; ④ 舉辦一系列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多媒體教育應用研討會與培訓班。相信通過這些措施將會對高質量多媒體教育軟體的開發起有力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