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拉貝日記》由佛羅瑞·加侖伯格執導,烏爾里奇·圖克爾、丹尼爾·布魯赫、史蒂夫·布西密、張靜初和香川照之等聯袂領銜主演。影片於200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取材自拉貝撰寫的戰時日記《拉貝日記》,通過這個“中國版辛德勒”的傳奇故事,再現了南京那段驚心動魄的慘烈記憶。影片從親歷者角度徠記錄了“南京大屠殺”始末,是證實“南京”事件信息最為完整詳實的史料。曾對納粹主義深信不疑的拉貝,在戰爭的殘酷現實中挺身而出,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一手組建起“國際安全區”,挽救了20萬中國百姓的生命。
拉貝日記 海報
1937年,商人
拉貝和他的妻子
朵拉生活在中國當時的首都——南京,他是
西門子分部的負責人。他很難割捨把這個分部移交給他的繼承人沃納·弗利斯。拉貝他愛中國,他知道在這裡他是個有號召力的人物,然而回到柏林西門子總部,他只是眾僱員中的一名而已。在他的慶功歡送舞會上,日軍轟炸了南京城,隨後
日軍攻佔了上海。由於恐慌事件突發,拉貝毅然打開公司的大門為他的中國員工及其家庭提供避難。
第二天清早,當戰火熄滅,清查損失時呆在南京城的外國人們開始商議在如此危險的時刻他們應該如何是好。德國猶太人外交官告訴他們說上海有一個可以保障老百姓的安全區。金陵女子學校的老師立刻覺得這個想法很好,並提名拉貝為主席。作為一個德國人,他或多或少可以被看做是日本人的“同盟”。她的建議讓當地醫院的內科醫生感到十分惱怒,因為他痛恨“納粹黨員”。事實上,拉貝本想第二天就離開南京返回
德國;但此刻他決定要留下來,並且即刻認真地投入工作。
當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在中國人民身上殘忍發泄並施以暴行的時候,拉貝和他的同伴們機智勇敢地與日軍周旋,艱難地為南京老百姓提供安全區的保障。數十萬的老百姓湧入安全區——這比想象中的多的多。但是,日軍仍舊在屠殺和殘害中國的老百姓,安全區的補給越來越艱難。隨後,日軍計劃以一個假像來摧毀安全區——拉貝開始了與時間的賽跑。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約翰·拉貝 | 烏爾里奇·圖克爾/Ulrich Tukur | 李立宏 | |
多拉`拉貝 | 達格瑪·曼澤爾/Dagmar Manzel | | |
喬治·羅森 | 丹尼爾·布魯赫/Daniel Brühl | | 德國外交官 |
羅伯特·威爾遜 | 史蒂夫·布西密/Steve Buscemi | | 美國醫生 |
蘭書 | 張靜初 | | |
朝香宮鳩彥王朝霞王子 | 香川照之 | 陳浩 | 日軍上海派遣軍司令官 |
松井石根 | 柄本明 | | 日軍華中方面軍司令官 |
特勞特曼 | 高夫萊德·約翰/Gottfried John | | |
Valérie Dupres | 安妮·康斯金尼/Anne Consigny | | |
福田大使 | 伊川東吾 | | |
大瀨 | 井浦新 | | |
日本高級軍官 | 清水一夫 | | |
電報員 | 姜彤 | | |
中島今朝吾 | 杉本哲太 | | 日軍第16師團師團長 |
日本軍官 | 仁科貴 | | |
職員表
總導演 | 佛羅瑞·加侖伯格 |
---|
製作人 | 班傑明·赫曼 米莎·霍夫曼 馬里昂·達尼 李小婉 |
藝術指導 | 塗俊華 塗欣然 馬庫斯·韋倫多夫 |
編劇 | 佛羅瑞·加侖伯格 李小婉 |
服裝設計 | 利希·克莉絲托 |
視覺特效 | Joachim Grüninger Jakob Montrasio |
攝影 | 于爾根·俞格斯 |
配樂 | 安妮特·福克 |
剪輯 | Hansjrg Weibrich |
角色介紹
約翰·拉貝
演員烏爾里奇·圖克爾
配音李立宏
他是一名德國商人,同時也是一名納粹黨的成員。作為商人,他在南京大屠殺中建立起近4平方公里的安全區,使超過25萬的中國平民不至於餓死街頭;作為德國納粹黨的成員,他卻從日本侵略者的手下救出成千上萬條中國人的性命。1938年2月,一份沒有被泯滅的良知,促使他寫信給阿道夫·希特勒呼籲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卻因此而遭受不公,潦倒中凄然而逝。他就是稱作“中國的辛德勒”——約翰·拉貝。
喬治·羅森
演員丹尼爾·布魯赫
丹尼爾·布魯赫扮演的是德國猶太外交官喬治·羅森,他在日軍攻打南京的時候剛剛抵達南京,他幫助拉貝日記建立了安全區。而在片中他幫助張靜初飾演的女學生琅書脫離險境,兩人也因此產生一段戰火中的愛情。
羅伯特·威爾遜醫生
演員史迪夫·布切米
史迪夫·布切米飾演的羅伯特·威爾遜醫生一直都和拉貝,外交官羅森和瓦爾一起竭力挽救南京老百姓們的生命。
琅書
演員張靜初
張靜初扮演南京金陵女校一位擅長攝影的學生“琅書”。17歲的琅書,美麗的外表下有著堅強的性格。南京大屠殺期間,她用鏡頭記錄下珍貴的史料照片,由此結識剛剛從上海調到南京的德國使館工作人員喬治·羅森。由於為安全區外的弟弟偷偷輸送食物,琅書險些遭遇日本兵強暴,最後在喬治·羅森等國際人士的庇護下才得以保全性命。
朝香宮鳩彥親王
演員香川照之
配音陳浩
香川照之飾演的朝香宮鳩彥親王是當時日本裕仁天皇的叔叔,也是當時日軍圍攻南京的指揮官對南京大屠殺負有重大責任,戰後因皇族身份免遭送上軍事法庭
曲目名稱 | 專輯資料 |
---|
Deng Zhe Ni Hui Lai | End Title | 原聲集封面 |
Archives | The Clinic |
Lang Shu Leaves the College | John and Dora |
John Rabe at the Mirror | The Boat |
The Harbour | Ye Lai Xiang |
The Attack | The Relieve |
The Diary | Elections |
Now and Forever | War |
Dead Prisonners | Letter to Hitler |
Rabe's Choice | Rabe's Breakdown |
The Gugelhopf | Christmas |
Clear the Zone | The Show Down | 作曲者:安妮特·福克斯 |
The Victory | Finale Fairwell | 發行日期:2010年05月18日 |
拉貝日記 劇照
影片總投資高達2000萬美金。《拉貝日記》在日本遭到全面禁映。早在柏林電影節時
香川照之就表示,在柏林當地的首映將是他最後一次在大銀幕上觀看這部電影,因為“回到日本就不可能看到了”。
徠關於強姦戲,張靜初表示:“當時我只穿著內褲,腿是光的,炸點都在日本軍官的身上,一爆開之後真的非常痛。包括後面我拉著弟弟被日本兵追的戲,因為有開槍射擊所以也有很多炸點,我當時大部分叫聲都是真的。”
影片中被刪節的段落中,包括一些格外血腥和暴力的情節,和一個嘲笑希特勒生殖器的情節。
《拉貝日記》在兩個小時的電影版之外,還有一個4小時的電視版。
該片的群眾演員中有位82歲的老奶奶,她的名字叫李世珍,正是當年被拉貝救下的南京百姓之一。這位老奶奶表示:“第一次演電影,其實就是希望能夠報答一下拉貝,他救了我們那麼多人的命,我們卻沒能為他做點什麼。”
《拉貝日記》是唯一一部得到中國官方授權的、由外國導演拍攝的南京題材影片。2009年2月在
柏林電影節首映,該片媒體場放映后贏得記者高度讚譽,在新聞發布會上,幾乎來自世界各地的每位記者在提問前都要先說一句:感謝主創,感謝影片!
一些著名中國導演如謝晉、張藝謀等很久以來都想拍攝這部同名電影,卻一直未能如願。此次華誼兄弟聯合德國電視二台耗資2000多萬美元,雲集德、法、美、中等國著名演員,在中國上海和南京傾力拍攝。
威爾遜醫生在片中唱的那首《希特勒只有一個蛋》,其曲調來自《勃基上校進行曲》,歌詞則來自於一篇英國媒體的報道(“只有一個蛋”也可以理解為“很膽小”)。
佛羅瑞·加侖伯格是德國國寶級導演維姆·文德斯的得意門生,2001年,當時僅29歲的他就憑藉畢業作品《I want to be》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短片獎,被譽為“歐洲天才新銳導演”。《約翰·拉貝》作為他的第二部長片,佛羅瑞·加侖伯格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課,通過走訪相關歷史人物,閱讀歷史資料和《拉貝日記》,充分了解了當年南京的那段歷史,並加入了自己對歷史的反思,在厚度上更加充實;影像風格上,除了紀實性元素外,也體現了德國電影人與生俱來的實驗性和先鋒性。
號稱“聯合國部隊”的強大演員班底匯聚在這部電影中。德國籍演員烏爾里奇·圖克爾(《竊聽風暴》)和達格瑪·曼澤爾(《完美計劃》)重現了約翰·拉貝及拉貝夫人的風采,美國演員史蒂夫·布西密飾演的威爾遜醫生幹練精明。史蒂夫·布西密曾經在《最終幻想》,《世界末日》,《空中監獄》等電影中憑藉硬漢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他出演的《黑道家族》系列劇從1999年延續到2007年,積累了強大的人氣。
拉貝日記 劇照
國家 | 上映日期 | 國家 | 上映日期 |
---|
中國香港Hong Kong | 2009年10月24日 | 法國France | 2011年4月27日 |
澳大利亞Australia | 2009年4月9日 | 英國UK | 2010年4月30日 |
德國Germany | 2009年4月2日 | 義大利Italy | 2011年6月2日 |
比利時Belgium | 2010年1月28日 | 烏克蘭Ukraine | 2010年1月28日 |
加拿大Canada | 2009年10月14日 | 美國USA | 2010年5月21日 |
以中、德、日三國院線為目標的中德合拍巨制《拉貝日記》,由於從國際視角出發正面表現了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因而在日本遭到全面禁映。日本幾家著名的國際發行商都拒絕看影片。在《拉貝日記》中扮演戰犯朝香宮鳩彥的日本著名影星香川照之也遭到日本國內輿論的質問和批評。
時間 | 獎項全程 | 所獲獎項 | 獲獎者 | 結果 |
---|
2009年 | 巴伐利亞電影獎 | 最佳作品獎 | 瑪莎·霍夫曼 | 獲獎 |
最佳男主角 | 烏爾里奇·圖克爾 |
2009年 | 德國電影獎 | 最佳故事影片 | 本傑明·赫爾曼 瑪莎·霍夫曼 | 獲獎 |
最佳男主角 | 烏爾里奇·圖克爾 |
最佳藝術指導 | 屠居華 |
最佳服裝設計 | 利希·克莉絲托 |
最佳男配角 | 史蒂夫·布西密 | 提名 |
最佳導演 | 佛羅瑞·加侖伯格 |
最佳攝影 | 于爾根·俞格斯 |
2010年 | 德國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影片 | 烏爾里奇·圖克爾 | 提名 |
最佳男主角 | 烏爾里奇·圖克爾 |
《拉貝日記》號稱中國版的《
辛德勒名單》,卻沒有借鑒《辛德勒名單》的黑白影像,而是轉而用一種在影片色彩上儘可能明亮的方式去拍攝。片中的美術、布景、服裝都甚為講究,真實還原了當時的社會景象。在畫面的營造上,甚至達到了追求濃墨重彩的地步,畫面顯得十分鮮亮。
濃墨重彩打造末世景象
在影片中日軍殘暴的殺人與強姦的場面做出了大幅度減少,且每個場面都點到為止,因此沒有過分賣弄血腥暴力之嫌。《拉貝日記》是有並意將影片的悲慘性削弱,並且有效地儘可能地將那些暴力場面的慘烈程度降到最低點,而打造這樣一部世紀慘案的影片卻在限制級場面的表現上顯得甚為低調。除了那場日軍砍頭比賽中一堆人頭慘烈地羅列的鏡頭外,《拉貝日記》中所出現的慘絕人寰的場面基本上都不會讓中國觀眾感到反感。
劇情人物帶給觀眾希望
當剛上船的拉貝夫人被日軍的敵機轟炸過後,卻仍然得以倖存;當張靜初飾演的琅書將被強暴時,一個幼小的兒童卻危難時刻開槍殺死了兩名士兵;當安全區被疑窩藏中國士兵,日軍眼看就要展開一場新的屠殺時,影片展現生的專輯,會源源不絕地帶給觀眾一個又一個的希望。從拉貝夫婦到拉貝的同僚們,再到女學生琅書,在《拉貝日記》中,成為了真正敢以身犯險的勇者,在絕望中不斷抗爭,帶有那種永不放棄的精神。
拉貝的人性之光與南京的希望之光
在突如其來的日軍圍成的歷史背景下,影片的主人公約翰·拉貝先生,為了數萬受難的中國人民,毅然決然地擔負起了拯救南京城的重任。當看到心力交瘁的拉貝在病榻上,臉上溢滿淚水時,能夠感受到那一份不忍,那一份堅定,那一份大愛。《拉貝日記》做到了讓觀眾在內心深處與影片得到共鳴。而這種愛能夠超越民族和種族界限。
《拉貝日記》是一部質素平平的商業電影,其立足點是
西方人心中的普世情懷,而將這種情懷與南京大屠殺這樣讓中國人60年來每每提及就痛徹心扉的民族浩劫相結合時,《拉貝日記》的敘述顯得膚淺而片面。電影局一向對涉及到中國的外國影片審查嚴苛,而對這樣的用貶低甚至醜化中國人的方式來突出西方人救世主姿態的影片卻大開綠燈,實在不解。畢竟片中的中國人在屠殺面前所做出的反應只有慌亂、盲從、自私、愚昧,好像是專門為了給拉貝等人添麻煩而存在,純粹是一群等待西方拯救的待宰羔羊。